广东省龙川县实验小学 517300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合理评价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了分小组合作探究方法,以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创设情境 巧设疑问 分小组探究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数学课有时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是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出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图片,并适时提出问题。
如在讲授四年级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这一课时,我先用幻灯片出示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然后提问: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谁来说一说。在同学们观察图片后,纷纷举手并回答。接着教师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纷纷表示愿意捐钱捐物。教师相机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同时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数学课时,有时巧妙地提出一个问题,可能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授四年级北师大版上册第六单元《买文具》这一课时,首先我问:“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除法呢?”有的学生回答“在分东西时”,有的同学回答“在买东西时”……接着我又运用课件展示并抛出问题:“80元都买哪些一样的文具?”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抢答。然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买文具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这样通过疑问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分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合作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讲授数学课时,不能全都靠老师一手操办,我们可以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中学习并掌握新知识。
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首先,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课前小组(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准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摆,看一看你能拼接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汇报操作结果。接着教师相机贴出学生汇报的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坚定的基础。
接着提出问题:①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能拼出什么图形?②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③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面积?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完成填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____(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____(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为:S=ah÷2。
这节课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三角形与学生熟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四、合理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数学评价应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关注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励、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终身学习有价值的公平的客观的评价。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教师提问,有个学生本身胆小、能力较差但却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时,虽然没有回答出问题,但教师也应该给以表扬。
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有时可以是一个点头示意,也可以是口头表扬如“你真棒”“你真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运用以上方法能使教学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深受小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2017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灵静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J].云南教育,2005,(09)。
论文作者:魏小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角形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面积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同学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