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_非正式群体论文

论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_非正式群体论文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群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6)05-0061-02

一、非正式群体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所谓非正式群体就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拥有共同的社会感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取向、兴趣爱好、血缘与经济利益、专业技术特点等,而形成的人群结构。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的霍桑实验发现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他认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中有自己特殊的规范,并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梅奥的非正式群体开创了人际关系学的先河,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中,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经济人”假设理论,提出“社会人”假设理论,在管理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中,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把人们组合成一个个正式群体,然后将组织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分别由每个正式群体承担。如果每个正式群体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整个组织目标也就得到了实现。由于组建正式群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以组建时所考虑的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等与实现目标相关的因素。因此,正式群体的成员必然会在年龄、个性、利益、需要、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那些在某些方面相似或一致的成员往往接触更多,更具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形成亲密关系。所以,在正式组织和群体中不可避免地会自发形成一个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1.感情融洽,关系亲密 非正式群体由于是自发形成的,常常是以感情为基础,因而其成员间的感情非常融洽,关系十分亲密,这是正式群体所难以实现的。

2.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正式群体那种被任命的领导者,但在成员长期的相互作用中会自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人物,其影响力、思想、言论在非正式群体内部往往比正式群体的领导还有效用。

3.有不成文的群体规范 非正式群体虽然不像正式群体那样有各种规章制度,但却有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在群体内部遇到各种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做都有准则,而且其成员都非常自觉地遵守这种规范和准则。

4.思想交流敞开畅通 在非正式群体内部能敞开思想,无所戒备,信息沟通灵敏迅速,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大家都能了解,一个人知道的事情群体成员很快就全知道。

5.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 在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能够相互理解,彼此谦让,但对“圈子”以外的人往往具有排他性。如果自己的群体成员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每个成员都会毫不犹豫地维护群体利益。

在实际中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果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将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非正式群体是管理工作的依靠力量。如果是思想落后,工作消极的人组合在一起,或非正式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与组织目标相悖,则会起到相当大的消极作用,成为管理工作的难点。因此,面对非正式群体这一客观现实存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非正式群体理论中关于社会人的观点,通过社会心理需要满足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的观点,还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观点,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国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视对正式群体的宣传、教育、鼓动作用,重视成员在正式群体中的行为,强调在正式群体中掌握思想信息和成员思想动态,但未能认识到组织中还有许多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着,如果说意识到,那也只是看到它的消极方面,而看不到其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非正式群体是以人的感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它的存在对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从绝大多数非正式群体成员的社会心理需要出发,是否尊重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感情。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无视他们这种需求,就会产生非正式群体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相抵触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预期的目的也就难于实现了,正因如此,如何正确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这种作用呢?

1.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客观地存在着,并能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注意同时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而非正式群体则起辅助作用,居于从属地位。因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多是通过正式群体的渠道来开展,但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着特殊的作用,针对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效果更加理想。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排斥非正式群体,而应正视他们的客观存在并正确地评价他们的作用。凡是有利于实现组织正式群体总目标的就是积极作用,不利于实现总目标的就是消极作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2.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虽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但如果从同组织目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是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这种非正式群体成员对实现某种目标具有共同兴趣或爱好。如自发形成的技术攻关小组、读书小组等。这类非正式群体对实现目标起到直接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给予支持、鼓励,尤其是正面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第二种是对实现目标无利害关系的伙伴群体,这类非正式群体是在友爱的感情基础上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的。它是群体成员寻求欢乐、倾吐委屈和痛苦、寻求理解、同情、支持和帮助,相互沟通思想的“小天地”。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实现目标总体来说是无妨碍的,甚至是有利的,起间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引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参与这些活动,或者是通过组织促进它们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关心自己、关心组织。反之,指责它、刁难它,则会起到副作用。第三种是对实现组织目标产生消极作用的。这类非正式群体主要是由于对某些目标或领导行为不满,或对某些领导评头论足有共同兴趣形成的,它只是成员在群体内发泄心中的不满,但没有具体的反对行为。这类非正式群体对实现目标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逐步扩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正式渠道和正确的方法消除其不良影响,然后坚持疏导方针、采取感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法,逐步提高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团结。

3.重视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任何非正式群体总是存在着一个或若干个“重要”人物,由于他们热心于满足群体成员的某种需要,或者是某一方面特别出众而为成员们所拥戴,使他具有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使大多数或全部人都倾向于他、接近于他、听从于他,比起某些领导往往具有更大的号召力,更能鼓动人心、更能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这些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们,是建立在群体成员出自内心认可基础之上的,是事实上的“领导者”,他们得到群体成员的拥护和尊敬。鉴于这些领导们有一种实际的影响力,如果他们协助就能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平时注意团结、教育、引导那些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并通过他们帮助,就能获得许多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思想信息,更有利于沟通员工的思想,尤其是在实现落后成员的思想转变工作中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能通过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诚心待人、平等待人,真正赢得人心,像磁铁一般吸引员工,使自己成为既是正式权力和地位的拥有者,又是事实上的领导者,那么该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必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尤其是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这一特点表现的更加突出,而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恰恰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如果提倡他们向一些先进人物学习,他们往往产生心理抵触,很难接受。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在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内部提倡成员间的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他们则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发现和分析每个成员的优点和长处,在群体内部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逐渐使每个人在各方面有所提高,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工作,可以把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非正式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与正式群体达到协调一致。

标签:;  ;  ;  ;  

论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_非正式群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