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中医医院手术室 山东平阴 250400
困难气道的处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50%以上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是由气道管理不当引起的。如何更加规范、便捷、准确处理困难气道,降低脑损伤,呼吸心脏骤停,不必要的气管切开,气道损伤以及牙齿损伤,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近来我们一例甲状腺巨大肿物切除手术气管插管的处理,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些心得和体会。
病例回顾:患者自述1年前发现颈部1肿物,形状规则,质软,无明显压痛。1年来肿物逐渐生长,10余天出现颈部压迫症状,感轻微憋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纳眠可,二便通调。既往史:有帕金森氏病多年,其他无异常。专科查体:颈软,气管右偏,左颈部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10*7cm,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随吞咽上下移动。影像学检查:CT检查报告单:左侧颈部见部分甲状腺呈球形扩张:最大径约7.9*6.0cm,CT值为57HU,下缘达胸柄水平。密度基本均匀。边缘清楚,似有包膜。喉及气管受压明显,向右侧移位。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超声所见:甲状腺左侧叶至胸骨上窝间见大小约9.5*7.8*5.8CM的囊状结构,呈类圆形,内壁见数个不规侧形团块突起,呈等回声,边缘尚光滑,部分可见小囊状无回声,较大者约0.8*0.6CM,CDFI示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受压变形,右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困难气道处理:
1:了解病史,对于这个患者,我们麻醉科非常重视,术前安排高年级医师术前访视,详细询问病史,重视查体,患者为老年女性,身高145CM,体重仅为45Kg,精神萎靡,平素活动量少,仅能干些轻微家务活。心脏听诊未见异常,双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正常范围心电图。心脏彩超示:左室节段性心机运动不良,左室充盈异常。专科查体,(1)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此患者分级为三级,仅能见软腭,而腭弓和悬雍垂完全被舌根遮住。(2)甲颏距离,由于颈部巨大肿物限制,患者颈部活动受限,甲颏距离小于6CM。(3)下颚前伸的能力,患者下牙前突,导致患者前伸下颚时不能使上下牙对齐。(4)寰椎关节的伸展,由于颈部巨大肿物限制,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此检查未做。(5)从CT片上显示气管受压右移明显,气管受压最窄处仅有0.5cm.
2:物品准备:(1)常规直接喉镜及其各种型号和尺寸的镜片。(2)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3)喉罩(4)管芯类,包括硬质管芯,插管探条。(5)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6)吸引器及吸痰管(7)气管切开包。备:由于颈部巨大肿物,请ICU及外科医师会诊,均提示气管切开困难。
3:思想工作:术前反复与患者沟通,告知其风险,逐条讲解,使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组织全院会诊,积极上报医务科,临时组建治疗小组,有高、中、低三级医师参与,邀请上级医生会诊。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考虑每一步的可能性及风险,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4:麻醉诱导:患者入室后,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持续心电监护,入室时HR65次/分,血压110/78mmHg,血氧饱和度96%,持续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至100%。先给与患者利多可因10mg,芬太尼0.05mg,依托咪酯8mg,持续吸入5%七氟烷,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可视喉镜下显示患者声门暴露良好。继续给予利多可因10mg,芬太尼0.1mg,依托咪酯10mg,维库溴铵6mg,持续吸入5%七氟烷,继续加压面罩给氧两分钟,可视喉镜下暴露声门,选择6.5号气管导管,导管进入声门顺利,但继续进入有阻力,调整方向,将导管向右侧偏移顺利插入气管。双肺听诊呼吸音一直均匀,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调整呼吸参数,将七氟烷调至2%,右美托咪定0.3mg入100ML生理盐水持续静滴,丙泊酚10mg/h持续泵入。手术历时1小时5分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25分钟患者拔管,术后送入ICU,随访无异常。
体会:对于基层医院麻醉医生来说,困难气道是一直以来压在他们头顶的一座大山,要想真正克服它,首先要从理论上丰富自己,多看书,多与上级医师交流。其次要做好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把自己科室有的所有工具准备充分,必要时请兄弟科室帮忙做气管切开。充分利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发挥它们的长处,如七氟烷,高浓度的七氟烷吸入麻醉会让患者安静入睡,又不影响呼吸,可以耐受插管的刺激,联合用药要注意彼次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此患者,要少量多次缓慢给药,切记大量快速用药。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先探明声门暴露情况,在决定下步实施方案。如果声门暴露不理想,应果断结束麻醉,并告知家属,切记反复试查,造成声门水肿,通气障碍危及生命。
论文作者:葛伟,刘文利,王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颈部论文; 声门论文; 喉镜论文; 导管论文; 甲状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