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六大瓶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瓶颈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司的成功说明,那些不拥有核心技术(CPU、操作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 同样可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只要公司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制度贫乏更甚于技术贫乏,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最稀缺的资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诞生于改革开放之际,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大部分国有企业相比,其企业制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加之产品的市场潜力大,因此这些企业成长相当迅速。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比,与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其制度的缺陷不言而喻。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包括家族式或一言堂式)、庞大低效的管理机构、缺少激励机制的营销管理、缺乏有效控制的监督措施,使得我国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一场官司、几次事故就能将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的三株公司打得几乎窒息。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它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新产品开发制度有缺陷,检验制度不健全,反馈应变制度缺乏。
瓶颈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成长最快、利润最高的便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信息科技与生化医疗行业。其中Microsoft公司以31%的利润率雄踞榜首;Intel公司列第二位,为23.1%;排名第三、第四的是两家制药公司,它们分别是英国的葛兰素—惠康和推出“伟哥”的美国辉瑞药业,其利润率分别是23%和2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产值、利润连续多年上升强劲,占GNP的比重逐渐提高, 这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总体科技实力距世界先进水平有相当的差距,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基本上还处于生产应用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很少。这一点从下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我国的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然而在拥有几百项专利的彩电行业我国却一项都没有。1998年我国市场竞争最火爆的产品莫过于VCD,1999年又有DVD, 然而在它们机体内跳动的却是外国“芯”——Philip或Sony公司的机芯,S-cube或ESS公司的解码芯片。
——我国的信息产业近些年获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没有一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成果。所以,无论是联想、方正,还是长城、实达等公司的电脑,都受制于Wintel联盟,即Microsoft 公司的操作系统和Intel公司的CPU,尽管我们对它们垄断高额利润、作风霸道无不“咬牙切齿”,但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强颜欢笑”,虽然最近在美国冒出了可以与Wintel联盟分庭抗礼的AMD和Linux,我们也多了一个选择,可新贵也不是省油的灯,我们还是没有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国内IT产业的许多“精英”其实是外国企业的高层白领,目前发展势头最强劲的计算机产业在相当程度上还只能称作跨国公司的“装配厂”,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当一部分只是发达国家实施产业“空心化”,转移生产设备后的结果。 处在计算机产业上游、 掌握着核心技术的Microsoft和Intel公司1998年财政年度的利润分别达到63.6 亿美元和60.68亿美元,列全美公司第4和第6位, 而我国最大的高科技公司联想集团1998年度利润才几亿元,折合几千万美元,在国内的排名也比美国低得多。
瓶颈四:企业中科学家的地位不明
炒得沸沸洋洋的1999年联想、方正公司的人事风波,使人们需要重新审视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家与技术骨干的关系。
联想的联想汉卡、方正的汉字排版系统、四通的四通打印机,这些国内最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就,最初都是和某项技术发明或拥有某项专有技术紧密相关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那些曾经创造辉煌的科学家——倪光南、王选、王辑志,最终都先后淡出自己为之奋斗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公司。1999年9月2日,联想公司宣布解聘公司原总工程师、创业元老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是企业家与技术负责人之间的分歧走向极端的反映。
许多人认为:“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而不是科学家的企业”,然而,这种过于简单的解释不足以阐明问题的实质。在传统的、变数不多的行业中,企业家的经验可能是企业制胜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变数实在太多,特别是其中变化最快的IT产业,它的游戏规则不停地发生变化。在IT行业中,一个技术进步就会打破甚至彻底埋葬原有的企业运行规则,比如PC结束主机计算,造就了Microsoft和Intel。比如Internet将结束PC时代,Yahoo、AOL迅速崛起。它们的成功都不只是恪守产业的游戏规则,而且创造了新的游戏规则。在技术进步、新游戏规则创立中,科学家通常是最先感悟的人士。但是,在我国,他们的发言权还不是“决定性”的,这既是技术人员的尴尬,也是企业与企业家危险的征兆。高新技术产业如果不比其他产业更多地依靠科技人员,那么它的前途堪忧。
瓶颈五:多元化有余专业化不足
专业化指专门从事某一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每一位企业家都知道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加之起步阶段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开始时专业化特征比较明显。但企业家们也知道,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性比较大,因此他们也不愿“一条道走到黑”,特别是看到同类公司短期内在其他某一行业发了财,常常按捺不住,盲目跟进。因此,专业化逐渐变成了多元化。然而,这种趋势却与国际趋势背道而驰。从90年代开始,世界上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在这个浪潮中,收缩战线,剥离、出售与公司主导产业无关或相关甚少的部门及业务,吸纳、兼并、壮大自身的核心业务已成为大势所趋。美日欧如此,新兴工业化国家也不例外。实践的结果,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更加明显的发展。
瓶颈六:风险投资起步晚
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的特点,因而企业的发展依赖于高投入。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竞争首先表现在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上的竞争。据统计,近10年来,美国在这方面经费的年增长率为7.4%,日本为5%,法国为7.1%,而我国近几年一直徘徊在0.6—0.7%左右。美国自90年代初以来,连续8 年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周期,被称为“新经济”。其主要秘诀就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升级,打破了传统的产品周期理论。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实主要是美国的金融创新特别是风险投资运作空前成功的成果。风险资本喜欢和高新技术项目“结婚”,但并不打算“天长地久”,赚到大钱就要“退出”。但我国目前缺少这个机制——中小民营科技企业难以上市,无论是年限、资产规模还是利润等都不够。当然,香港联交所、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目前正在考虑设立面向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板块,将有助于这一难题的解决。现行的法律如公司法及税法等都没有鼓励风险投资的条款,这些严重影响了国内民间资本的进入。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规模小,迄今为止,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中政府的角色过重,真正的私人资本投入几乎为零,这与国际惯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