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治疗;听力损失加重;临床特征;病因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不明原因下短期内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同时伴随着耳鸣、耳闷、眩晕等情况,病因难以明确。目前我国对突发性耳聋疾病的研究主要是对突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研究,而对于突聋患者在治疗中听力损失加重的现象缺乏研究。由于突发性耳聋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但是又难以明确此疾病发病以及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所以对此疾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听力出现严重损失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造成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总结作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接受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在两个或以上相连的两个频率下降超过20dB;在发病后两周内就诊,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及耳部CT检查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排除中耳病变、耳蜗后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入选的55例研究对象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8.5)岁,其中听力轻度损失23例、中度损失18例、重度损失14例;均为单侧听力下降,其中左侧29例,右侧26例;26 例伴随耳鸣症状、18例伴随眩晕症状,11例伴随耳鸣及满胀感。
2、方法。入选研究对象的听力每间隔三天进行一次复查,对听力下降加重的患者随时进行复查。均接受相同的听力学评估,主要评估项目有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检测、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以及耳蜗电图。对听力损失加重患者进一步增加耳蜗电图、耳鸣检查等针对性检查。详细询问听力损失加重患者病史,日常休息情况;是否存在精神压力过大;是否长期佩戴耳机;有无颅脑损伤以及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加重等情况,以此为依据对患者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实施分析。
3、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的测试频率下的听力损失加重发生率以及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加重判断标准:听力在单一频率下降超过15dB、听力在连续两个频率下降超过10dB、在三个不连续频率下听力下降在10dB以上。
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0对研究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内所有计数资料均选择n(%)表示,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所获取的结果用x2、t检验。若计算的P值<0.05,则进一步证明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不同频率下的听力损失发生率及损失加重程度。不同频率下,患者的听力损失加重程度并无明显差异,且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频率下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则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听力损失加重的病因情况。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的患者中有14例(25.45%)存在休息状况欠佳或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有3例(5.45%)患者在接受测试过程中因耳鸣声音过大影响测试,在短暂休息后完成测试。2 例(3.64%)患者接受测试过程中出现眩晕症状加重的情况,不适感较强,测试配合度差;未找到明确病因的患者共有36 例(65.45%),将病因不明患者依据突发性耳聋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平坦型24例,中低频型7例,全聋型5例。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均使用溶栓药物;中低频型患者中有5例存在膜迷路积水,并确诊为梅尼埃并,2例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三、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除,但近年来有患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是根据患者在数分钟、数小时但最长时间不超过3 天的、突然发生的至少相连2 个频率存在听力下降20 dB 以上的听力损失。虽然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除,但目前的研究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存在血管痉挛,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引发内耳微循环障碍或出现内耳微血栓形成等。以下方面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 ①感染因素: 如病毒、细菌、真菌感染。②血管因素: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形成等。因此,探求其听力损失加重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或诱因至关重要。
1、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加重的临床特点。在本研究结果中,在不同频率下,听力损失加重患者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分布上来看,低频率区的听力损失加重发生率远高于高频率区,250Hz频率时的听力损失加重发生率最高,8000Hz频率时最低,且随着频率的升高听力损失加重发生率越低。推测此结果产生的原因与内耳血供分布存在关联。蜗固有动脉是耳蜗主要的终末供血动脉,而蜗固有动脉的走向是从蜗底延伸至蜗顶,而蜗底动脉管径粗,而蜗顶动脉管径细,当蜗固有动脉因痉挛、血栓阻塞出现缺血症状时,蜗顶缺血症状则更加严重,而蜗底为高频声音感受区,而蜗底是低频声音感受 区,所以也就导致低频区的听力损失加重发生率远比高频率发生率高[2]。而通过对比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加重程度发现,在频率改变时听力损失加重程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听力损失加重主要以低频率区发生率增高为主要表现。
2、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加重原因。本研究中,患者因休息欠佳、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听力损失加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精神压力大、休息欠佳的情况下,会导致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在血液中浓度上升,会进一步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耳蜗血供受到影响,加重了耳蜗固有动脉缺血、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1]。在对患者开展纯音听阈测定过程中,有4例患者因眩晕、耳鸣症状加重影响了测试结果,而纯音听阈测定为主观检查,检查结果受患者主观感受及配合度的影响。在36例未明确病因的患者中主要以平坦型患者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血管因素造成的突发性耳聋主要分为骤降型和缓降型,患者会自觉耳闷、耳鸣,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觉听力逐渐出现下降,可能与内耳静脉回流障碍造成的缺血症状及缺血性损伤是逐渐发生的有关。本研究中,2例中低频型患者被确诊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表明膜迷路积水加重与中低频型患者的听力损失加重有关。总之,突发性耳聋治疗期间听力损失加重多发于低频区,听力损失加重与患者的伴随症状、心理压力、休息状况、溶栓治疗以及膜迷路积水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 吴子明,张素珍,杨伟炎. 心理状态及微循环障碍与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性研究[J]. 广西医药杂志, 2016, 45(8).
[2] 汪琼, 陈其国, 胡福云.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4(33).
[3] 赵坚, 魏峻, 李莹. 突发性耳聋疗效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4(7).
[4] 张瑞林, 李雪, 黄青松. 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四川医学, 2016, 37(10).
论文作者: 董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听力论文; 损失论文; 突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频率论文; 发生率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