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自我生态学概论_自我概念论文

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自我生态学概论_自我概念论文

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自我生态学观点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论文,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论文,观点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我概念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社会心理学诞生以来,众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概括说来,这些观点大体可分为两种,即社会学取向的自我观点和心理学取向的自我观点。前者以库利(C.H.Cooley)和米德(G.H.Mead)为代表,后者则以荣格(C.G.Jung)、勒温(K.Lewin)等人为代表。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作了独到的论述。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关心的问题不同:社会学取向的观点关心的是社会与自我,即社会结构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而心理学取向的观点关心的是精神与自我,即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正因为各自关心的问题不同,所以对于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研究自我概念,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研究他人、客体和环境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虽然并不否认这一点,但它们研究的重点放在“内部过程”上,也即是回答他人、客体和环境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过程的问题。

纵观各种理论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影响自我概念的各种因素并没有被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工作所忽视,但它们通常是被割裂开来加以考虑,不利于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自我概念的获得和发展过程。德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赫米斯(StoranE.Hormuth)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综合并吸收了各种观点,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自我研究的一种新观点——自我生态学。下面我们对该观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自我生态系统的构成

赫米斯吸收了前人有关自我概念的一些成果,并从生态学角来看待自我概念。赫氏将影响自我概念的他人、客体和环境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这一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此基础上,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实现其动态平衡。

(一)他人。在如何看待“他人”这一因素上,赫米斯继承了库利与米德的观点,他认为“他人”对于自我概念的获得和发展具有以下的功能:

1、他人对于自我概念的第一个功能是对个体的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行为的反映和反应。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在库利和米德的著作中看到。

库利认为,社会自我只不过是意识对自身产生于交际生活的某种思想或思想体系的认识和感觉,个体的自我只有在与其他个人的关系中才能被感觉到。库利关于“镜中我”的描述更是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个体的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是通过他的人际交往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先个人后社会的途径产生的。与人际交往或人际沟通过程和本身一样,自我的发展变化也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理解。每个人可能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无非是他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映。“镜中我”的概念由此产生。概言之,“我看人看我”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方式。

米德则发展了库利“镜中我”的思想,认为自我通过以社会为镜得以发展。他将自我划分为主我(1)和客我(me)。主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是作为主动地同外界进行互动及对自身进行认识的主体的自我;客我则由概括他人态度产生。主我对客我产生反应。二者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动态关系。这种包括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的自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

库利和米德指出了他人在自我概念获得中的重要作用。赫米斯吸收了这一思想,并将他人的这一功能作为建构生态学观点的基础之一。

2.“他人”的另一个功能在于,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可以提供一个能融入自我概念中的角色范型。自我则可作为外部角色建构的内部组织。在这里,米德的观点被吸收进来。

米德认为,自我的形成至少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是玩耍阶段,模仿他人是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这种对他人角色的“扮演”或“模仿”有助于儿童以有关角色的方式从他人的角度来发展自身行为。

其次是游戏阶段,参加游戏的个体此时能够同时承担若干个角色,并将几个不同的角色组成为一个更大的整体。参加者已不仅仅是作为个人与他人联系在一起,而是从与每个人都有关的共同活动的角度同他人联系在一起。

再次,当个体学会按照一般的非人格角色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能够扮演“概化他人”角色时,便标志着自我发展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这意味着个体可以用一个从他人那里概括得来的“角色范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赫米斯吸收了米德“概化他人”的思想,认为自我概念连续的发展变化需要表现出行为模式的改变或将现存的行为加以组合。与他人的接触和互动为具有某些经验的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外,赫米斯将“他人”的范围加以扩展,他认为社会互动虽然被认为是自我概念发展动力的中心环节。但“他人”所提供的社会经验未必是可见的,也不一定是有形的。由他人所提供的这一种社会经验是普遍化的,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如规则、期望等。这种观点在米德及伦敦的社会角色理论中也可以看到。

赫米斯从前人的观点当中看到了“他人”对于自我概念的重要性,所以他吸收了这些思想,将“他人”作为自我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分。

(二)客体。这里的客体指的是不包括他人的、与个体有关的一些客观物体。赫氏吸收了罗切伯格(Rochbberg)和海顿(Halton)的一些观点,认为客体对于自我概念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首先,对于许多社会经验来说,个体须借助于某些客体才能获得。就如滑板对于滑雪者那样,没有滑雪板,个体就不会获得滑雪的经验。

其次,客体还具有对过去经验的表征功能,虽然获得经验的情景已不存在,但个体可以通过某些客体将这一经验加以表征、保存。我们认为这一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平常所说的“睹物思人”即表明了这一点。

再次,客体可以作为自我的象征。比如,一个人可以通过在房间中摆放一些东西来努力获得或保持一种身份,或者显示一种他所希望给以别人的印象。

正因为客体可以提供并反映社会经验,所以赫米斯将其作为自我生态系统的第二个构成成分加以考察。

(三)环境。总结了米德、格罗曼(Grauman)和米勒(Miller)等人的观点之后,赫氏认为,环境为个体的行为或经验提供了场所,并能为个体提供稳固的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与客体一样,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它在这里并不仅仅指与个体有关的自然环境,环境也可以人为地加以安排。这种对环境的安排可以反映自我概念并使之保持稳定。

赫米斯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影响自我概念的他人、客体和环境整合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把几个方面联系在一起考察它们对自我概念的意义,确有其独到之处。

二、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在互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赫米斯的自我生态学观点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思想。即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一方面,只要自我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那么自我概念也会保持稳定;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则会导致自我概念的不稳定。另一方面,自我概念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可以影响自我生态系统,不稳定的自我概念还可以驱使个体探索并改造自我生态系统。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的不平稳会引起另一生态条件下的重新稳定过程——自我生态系统的重新建构。下面我们分三个层次对这一思想加以说明。

(一)自我生态系统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述,赫米斯主要强调了社会角色和环境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因为社会角色是通过社会互动从他人那里获得的,所以社会角色的影响也是他人影响的一个方面。赫氏认为,自我概念的稳定与否取决于社会角色和环境因素的稳定与否,并对此作了社会学水平和心理学水平上的分析。

1.社会角色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他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通过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担任的角色实现。就社会关系来说,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白克(Becker,1960)指出的,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所承担的角色因为下述的原因保持稳定:如果放弃这一角色,那么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与该角色有直接联系的社会关系,还有与其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关系。个体所承担的不同角色所联系的社会关系系统之间即使不存在直接联系,它们也可以以一个大的系统的形式存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以几个子系统的形式存在,而其中的节点就是这些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角色可以使得社会关系系统保持稳定,进而使得个体的自我概念处于协调、稳定状态。如果一个社会角色被终止,便打破了这一社会关系系统的稳定,从而为自我要概念的变化提供了条件。一种重要社会角色的变化可以直接加强或动摇自我概念。以上的观点构成了赫氏就社会角色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所作的社会学水平上的分析。

而从心理学水平上看来,赫米斯认为,与开始或终止扮演一种社会角色相伴随,存在一个自我评价过程。这种评价可以由自己或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作出。以积极的评价为基础,获得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是对自我概念的强化;而以否定性评价为基础的某一社会角色的终止,则是对自我概念的动摇,对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是其直接的结果。

2.环境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赫米斯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实际包括客体在内。他认为,环境因素的改变也会引起自我概念的变化,但其作用不象社会角色那样直接,它为自我概念的变化提供了一种间接的条件。

从社会学角度看来,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个体借助于相同的或不同的一些客体获得与过去不同的经验;可以为个体提供不同的行为准则,从而影响个体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进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陌生的环境导致了自我注意。赫氏援引当代社会心理学家杜沃尔(Duval,1972)等人的自我认识理论说明了自我注意的条件与结果。在新的环境中,自我概念被突出出来,成为自我注意指向的对象;新的经验、新的行为准则使得个体不得不重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一些与自我有关的其它过程,将这些新的经验和准则整合到自我概念中去。这一过程将持续进行,直到个体熟悉了这一环境。只有在熟悉的环境中,自我概念才能保持稳定。

(二)自我概念对自我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于那些自我概念非常稳定、对自我相当满意的人来说,自我生态系统中那些不支持当前自我概念的变化可能会被抵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将现存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中利于自我概念稳定的因素结合起来,而那些不利于保持自我概念稳定的因素则被排斥或被个体设法予以改变。

对于那些自我概念不够稳定,对自我不满意的人来说,能否充分利用自我生态系统的变化对自我概念加以完善,则因其自尊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低自尊的人不会或很少能在自我生态系统中积极探索和创造利于加强和完善自我概念的因素;高自尊的人则与此相反。

一般说来,一个对自我不满意的人在利用自我生态系统中的变化来完善自我概念之前会从事更普遍的搜索;而对自我满意的人则只会选择性地考虑那些可增强和完善自我概念的因素。也即是说,前者是一种开放式的选择,后者则是一种预先决定了方向的选择。

(三)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实现

正因为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所以自我概念和自我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的取得借助于两个途径实现:一是自我概念发生变化;二是自我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但这两种变化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说是一种互动基础上的动态的平衡。这一思想是赫氏自我生态学观点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三、自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赫米斯是生态学角度出发来考察自我概念的,所以他在研究中采用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

(一)选择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其方法应适合于生态学的情景,要做到这一点,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的研究方法须保证生态学上的效度,即应尽量多地考虑生态系统中影响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而不能仅对其中的一部分加以考察;

2.采用准实验设计进行自然研究,即非随机地分配研究的参与者,在某自然情景下对其行为进行观察;

3.研究不仅要采用多种方法,还要采用多个研究、多个样本、多个变量以及各种数据资料的处理方法;

4.研究采用的样本应从不同人群中抽取,而且所研究的个体的经验应是在随机确定的某些时刻、在自然情景中获得的。

(二)独特的方法

根据以上几条原则,赫氏在研究中除采用问卷调查待等方法之外,还引进了两种新方法:

1.自动照像术,即是说,如果参与者认为某些人、物体或环境可以作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表达自我概念,则要求他们将其拍照,然后由独立的编码员对照片进行等级评定,以确定各因素对于自我概念所具有的重要性;

2.日记法,即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要求参与者记下他在当时情景下的情绪、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情况,以调查其获得经验的情况。

四、对自我生态学研究的评价

对前人的观点相较,赫米斯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把握自我概念的。库利和米德强调了他人在自我概念的获得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罗切伯格和海顿注意的是客体对自我概念的影响;米勒等人则强调了环境或场景的作用。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自我概念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加以考虑。但在实际生活中,影响自我概念的诸因素是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而自我概念也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它必然会对影响自身的因素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因此,赫米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将影响自我概念的他人、客体和环境整合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把自我概念放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从系统的角度来把握自我概念及影响它的诸多因素。并且,赫米斯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即“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在互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具体阐述了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可以说这是赫米斯对前人的超越。

当然,这种对前人的超越是以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为基础的。从威廉·詹欧士(William James)到库利、米德乃至以后的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讨论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观念之上,即“个体自我概念的获得和发展是以社会经验的获得为基础的”。几乎所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无论是心理学取向的,还是社会学取向的,都是在这一共同的上建构其理论的。赫米斯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将他人、客体和环境作为自我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就是因为它们为个体提供了社会经验,进而影响了自我概念。这一共同的基础,使得赫米斯可以比较容易地吸收前人的思想并加以整合,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自我生态学。

赫氏对自我所作的具体研究也是较有成效的。他发现,自我概念不稳定的个体能否充分利用自我生态系统中的变化来完善自我要领往往取决于其自尊水平的高低。

另外,应当说明的一点是,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要求充分考虑影响自我概念的所有因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不反对全面地考虑,因为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但我们也不必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是在导师张承芬、张全信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谨致谢意。)

标签:;  ;  ;  ;  

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自我生态学概论_自我概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