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高飞

高飞,普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普洱,66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1-2015.1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参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研究组的发作频率与时间分别为(5.4±1.2)、(6.3±2.1),治疗后二者为(1.3±0.9)、(2.2±1.1);对照组治疗前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分别为(5.2 ±1.3)、(6.5 ±1.9),治疗后二者为(2.5 ±1.1)、(3.7 ±1.6);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情况有明显改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二者的情况相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氯吡格雷;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患者的患病年龄也在不断的下降[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静息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心绞痛等等,长期心绞痛患者容易引发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造成死亡。为提高临床疗效,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方法成为越来越多医学人士的研究对象。本文以我院12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1-2015.1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2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共65例,女27例,年龄在48-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5.6)岁;男38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6.4)岁;参照组患者共64例,女33例,年龄在47-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4.9)岁;男31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6.3)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硝酸异山梨酯片(江苏方强制药;国药准字H32024617 ;化学药品,5mg)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化学药品,100mg)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辛伐他汀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21;化学药品,10mg)口服,每次10mg,每日一次,晚饭时服用;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化学药品,25mg)口服,每次12.5mg,每日2次。研究组与此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90;化学药品,75mg)口服,每次75mg,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30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发病次数以及发病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数据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用t检验,在(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参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明显优势(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发作频率为(5.4±1.2)次/周,发病时间为(6.3±2.1)分/次,对照组分别为(5.2±1.3)次/周,(6.5±1.9)分/次,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患者发作频率为(1.3±0.9)次/周,发病时间为(2.2±1.1)分/次,对照组分别为(2.5±1.1)次/周,(3.7±1.6)分/次,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当中有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症,医学上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静息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心绞痛等等,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疼痛的时间更长,疼痛时的痛感更加剧烈。据相关数据统计[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在35岁以上,但近年来心绞痛患者的平均年龄以低为29岁以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不定型心绞痛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有着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且价格经济实惠的特点,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得到大多医学人士的认可。

本文以分析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宗旨,对2014.1-2015.1在我院治疗的129例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的参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6%),而采用氯吡格雷方式治疗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0%),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此外,治疗后的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二者的情况相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氯吡格雷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发病次数以及发病的持续时间,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做出强有力的保障。本文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人士任晓楠[4]等人研究一致。

总体看来,治疗不稳定型心脏病的过程中,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园园.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的临床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5):387-389.

[2] 游伊娜, 郭玲娟. 依诺肝素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6):1272-1273.

[3] 施卫中.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5, 21(13):130-131.

[4] 任晓楠, 王明生, 赵霞,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小板功能抑制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17):125-128.

论文作者:高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高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