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输液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研究组),并将2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及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6.00%,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药物调配差错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降低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调配差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输液质量;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333-0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又称PIVAS[1],主要对于全静脉营养、抗生素及细胞毒性等药物予以混合调配[2],亦为临床提供优质药物的主要场所,其调配符合国际标准,且有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员严格依据标准操作措施进行药物配置,可为其提供高效、优质及安全的静脉药物[3]。有研究表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具有较多的流转环节,且工作流程复杂,可导致调配差错,致使输液质量的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4]。本研究为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输液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研究组),各抽取100张处方,病区主要包括肿瘤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及心血管内科。2组的处方数量、病区等对比具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输液质量管理模式,发现管理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由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的处方,并核对处方发送信息,由药师再次审核,打印标签,贴上标签,核对信息,混合调配药品,对输液成品进行包装,依据病区进行放置,医护人员再次核对,对于患者采取药物静脉输液方式干预。针对常规管理措施中的问题,并予以相应的改进,如下:
(1)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考核的制度,由静脉用药的类型、数量及个人能力角度等方面出发,对岗前职责进行完善,严格依据流程执行,强化岗前的管理培训[4]。对于制度进行完善后,培训岗前的所有工作人员,并要求上述人员均通过考核才可上岗操作。同时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优化,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质量、数量及工作效率等,全方位的评价各职位的工作人员,并予以客观评估,进一步的将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提高,从而将工作效率提高[5]。
(2)完善药品各环节体系,当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通过后,打印药品汇总单、输液签,应准确无误的对药品进行调剂,并多人进行核对,对于药品的数量、名称,由药师进行审核,保证药品调剂的准确无误,并多人对于药品数量、名称及规格进行核对,并交给排药的工作人员[6]。排药的工作人员依据药品的批次、病区及标签进行分类予以排药措施。排药时需对于用药信息进行核对,此环节需以数量无误为原则,当发现由缺失药品或剩余药品时,需及时对药品是否由排错、漏排及漏签的情况进行核对,及时发现排药的差错情况,及时干预并降低用药的差错率。当完成排药后将药品交于加药混合调配人员,调配人员需对药品的用量、名字及信息等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进行发药,混合配药完成后需在输液签上进行签字,并将加药空瓶交至药师进行再次核对[7]。确认药品信息无误后再次对于药品的信息进行核对,并交至送药人员。其送药人员在送药的中途不得开封药品,病房区域的医护人员接受药物后并对药品的数量、规格、种类及给药方式等进行核对,并在送药单上进行签字,并标明签收时间。医护人员在接到静脉输液药物时,需进行再次的核对,才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经相应管理方案干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及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6.00%,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药物调配差错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
3.讨论
临床中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所用的药品需严格依据标准于无菌环境下进行调配措施,对于静脉输液药物的调配涉及较多的病区,且需多个工作人员经过核对并完成的措施,当在调配过程中发生人为差错,则可导致药物剂量、种类配送错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对于静脉药品进行管理,避免差错的发生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为以常规护理管理为基础,从而对于管理方法进行细化、深入,降低管理成本及占用资源的管理方案,为将常规管理的各环节进行细化,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管理中,从而提高执行力,降低调配的差错率。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6.00%,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药物调配差错率为3.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显著,其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的实施,降低了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调配差错率。张旭,吴晓彧,汪宇等学者[8]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实践》一文中表明,细化输液质量管理,可提高管理质量,降低调配的差错率,其研究结论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模式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降低不合理处方的检出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调配差错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庞国勋,赵建群,崔丽贤.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成品输液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16,27(25):3532-3534.
[2]陈红燕,韩庆福,李阳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工作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9):76-77.
[3]龚如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850-851.
[4]宋歌.系统护理管理对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5):24-25.
[5]米清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面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0):1510-1511.
[6]徐明,谢法东,孙淑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4小时运行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5,12(6):41-44.
[7]王媚媚.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448-3450.
[8]张旭,吴晓彧,汪宇.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10):1373-1376.
论文作者:孙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静脉论文; 药物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药品论文; 处方论文; 中心论文; 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