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常规组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术后胸腔引流量,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例数,对两组病人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手术中,术中出血量和常规开胸手术相差不大,手术时间缩短,清扫的区域淋巴结个数无明显差别。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未见明显增加。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早期肺癌手较常规手术有时间优势,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肺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60-02
肺癌已成为肿瘤发病率的首位。随着我国健康体检的逐步推广,早期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为广大胸外科医生和人民群众接受。有恶性可能的肺部小结节,建议手术完整切除冰冻检查,明确为恶性时,直接行相应肺叶的根治性切除。不同术者在行肺癌根治术时习惯不尽相同,但多是按照先结扎肺静脉,再结扎肺动脉,最后闭合切断支气管,移除肺叶后在行相应区域淋巴结的清扫。通过对80例肺癌行肺叶切除的病人观察和总结,探讨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共行周围型肺癌160例,其中80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方式。80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肿块位于段支气管以远。病人双腔管麻醉后,取腋前线第8肋间作观察孔,观察胸腔情况,明确病变位置,取侧胸壁第5肋间行小切口进胸,切口长约6~7cm,打开切口附近肋间肌,探查到肿块后行肿物楔形切除术,送术中冰冻,病理回报见恶性肿瘤。行相应肺叶切除术,随机分组,给予行相应肺叶切除手术。
1.2 两种切除顺序的具体过程。
回顾性分析研究两组病人手术情况。常规组行标准的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肌肉,行相应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取腋前线第8肋间作观察孔,观察胸腔情况,明确病变位置,取侧胸壁第5肋间行小切口进胸,切口长约6~7cm,打开切口附近肋间肌,放入小型开胸器,探查到肿块后行肿物楔形切除术,送术中冰冻,明确为恶性肿瘤后,从纵膈后下开始,先游离下肺韧带,清扫相应淋巴结,将下叶肺牵拉,打开肺门纵膈胸膜,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分离切断相应的肺动脉分支,清扫上纵膈淋巴结,反转肺,至前纵膈,打开纵膈胸膜,结扎切断肺静脉,最后闭合气管,术后仔细检查手术区域是否有出血。术中应用胸腔镜照明和观察胸腔,应用双关节钳和电勾胸腔操作,血管和气管应用强生爱惜龙给予处理。手术结束,观察孔给予留置胸腔引流管。
1.3 数据收集和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术后胸腔引流量,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例数,对两组病人数据进行研究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表示,并采用X2检验比较其组间差异。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两个独立样本间的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随机分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及心肺功能和凝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两组未见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时间有130分减少到80分钟,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两组无差异。肺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支气管残端瘘,两组无明显差异。
3.结论
和常规手术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早期肺癌有胸腔镜的光线辅助。胸部小切口给予小开胸器牵开后,满足了2~3种长柄器械在胸腔操作的需要,在血管、气管的处理上,强生爱惜龙能良好地满足各种需要,减少了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不增加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总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根治术中,较常规手术有时间优势,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晓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卷,06期103-105页.
[2]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
[3]万志渝,胸腔镜加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探讨,四川医学,2011,32卷,05期,747-748页.
论文作者:杨广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肺癌论文; 手术论文; 淋巴结论文; 肺叶论文; 两组论文; 胸腔论文; 小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