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_农业论文

中外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_农业论文

中外农业产业化对比研究及启示——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制度创新论文,启示论文,中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7)5-013-03

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在二战后这些国家先后建立起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国要想快速提高生产力,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就必须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国际比较主要就是以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分析造成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的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利于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国情不同

我国同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比,起点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西方国家当时具备的条件,我们现在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第一,人均耕地少,很难实现土地的高度规模化经营。首先是耕地数量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32公顷,我国人均0.08公顷,约有1/3的省份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0.5亩的危险线。在全球26个人口5 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高于孟加拉国与日本,倒数第三位;其次是耕地质量弱化。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高产田占农村耕地总面积的21.5%,中产田占37.23%,低产田占41.2%。第二,劳动生产率低。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世界农业生产率分类特征表,美日韩三国处于高劳动生产率第一和第二个层次的土地生产率区间,中国处于低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土地生产率区间,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偏低。我国现在的农业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农业,也不是现代农业,而是正向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中的过渡型农业。中国农业产业化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展开的。第三,农业增加值低。中国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商品转化率低,直接导致了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增加值低。从1998-2005年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为209-307美元不等,仍远远低于1980年前后美国的17719美元、日本的9 823美元的水平,甚至还达不到低收入国家348美元的平均水平。

(二)与发达国家相比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基础不同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在农业实现了高度商品化的技术与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发达国家食品消费需求趋于饱和,农产品生产出现过剩。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农业产业化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分工与协作、专业化与社会化,特别是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基本或部分解决了发达国家产品过剩与农业提高综合效益的问题;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具雏形则是在90年代,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发育成熟、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产生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是在分工细化和生产专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农业一体化的形成过程虽然也不能排除生产专业化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工商企业从外部对农业进行投资推动,农民在生产中自发地形成和建立产销联营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大城市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就开始向农业投资,在农村建立食品或农产品供应基地,这是最初的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形式。直到目前的龙头+基地、公司+农户等,在相当程度上也是这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的优势,但也同时暴露出我们农业内部分工不细,专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弱点。

(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类似西方的财政、信贷、保险等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但总的来看尚未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人为、随意性色彩较重。有的还比较弱,如农业保险体系;有的还不稳定,如财政支持。

以农民直接收入补贴为例:

美国对农民直接收入补贴主要采用3种方式:(1)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它是一种典型的与实际生产无联系的脱钩收入补贴。(2)农业灾害补贴。包括灾害救济、特大灾害保险和多种灾害保险3种。特大灾害保险农民只需缴纳60美元的手续费即可。(3)耕地休耕补贴。

日本2000年出台了对山区、半山区的直接支付制度。补贴的对象是处于规定的山区和半山区的农田。

美国、日本采取的补贴政策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显著差别。从具体实施时间和力度上看,美国在先,日本居后;美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力度最强,补贴措施与当前生产彻底脱钩,日本则仅仅是地区性的、局部性的;在补贴程度上,美国单位面积的人均补贴额也要高于日本。

2005年我国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97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0%左右。2006年,将投入支农资金3 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4.2%。单纯从绝对量看,无论是2005年还是2006年支农资金增长很快,但如果与我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相比,却增长缓慢。更关键的是我国的支农措施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法律和制度支撑,更多的还属于狭义的农民收入补贴,尚未形成有效的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耕期进行具体补贴的长效机制,与美国、日本的广义直接收入补贴相比,无论是在补贴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补贴的持续性、规范性上都相去甚远。

(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强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一种农业经营机制,关键就在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家庭生产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达的美国、法国、日本,90%以上的农户都加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农协,三分之二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这些合作社或农协进行统一生产和销售的。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也比较快,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万多个,加入成员2300多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0%左右。但从地区分布看,各地发展并不平衡,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发展较快,其他省市区发展较慢。从合作领域看,主要集中在生产和运销环节,加工、储藏、开发、技术、信息等服务明显不足。从合作形式看,主要是统购统销的松散型联合,而类似股份制具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经济组织较少。从兴办方式上看,外部主体兴办的较多,农民自己兴办的较少。从合作组织内部看,缺乏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成员参与度普遍不高,结构不稳定。

二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针对我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已经存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除要广泛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外,我们必须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农业内涵式发展为核心,走健全、完善农业外部支持体系和保障制度为条件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一)政府主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拓宽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有效地规避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整合、渠道不畅、供求脱节、针对性不强等。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覆盖率高的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而要想真正建立起这样一套系统,就必须首先具备几个要素条件:(1)政府主导。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组织管理。美日两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上午采集的信息,当天中午就可分类发出。(2)农业信息法制化。注重农业信息的立法、监督和管理,屏蔽虚假信息,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真实、有效及知识产权。美国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中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单位),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法国则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3)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由于生产者、经营者需求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有多元的信息服务主体,形成多元互补的服务格局。在服务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服务对象和群体上各有不同。

(二)加强和完善市场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产业化经营主体只有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的规范才能保证其经济利益的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十分发达,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也较为健全和有效,有一整套完善的市场经济政策和法规,有较为发达的中介机构、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资金融通渠道。这种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虽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相对较短,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成分,尤其是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大部分还处于盲目、自发的状态,这对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节省交易成本,实现帕累托最优选择都极为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范、有效、易于操作的有利于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和制度创新。

(三)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运作

科学技术的创新、开发、应用和扩散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方面,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使科技和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以技术入股,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紧紧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区位特点,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域政策,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那些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化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和专业分工,构筑新的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群,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依照法律,合理规范利益分配

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农户一般处于出卖原料或初级产品的被动地位,作为价格的消极接受者,一般难以获得正常的利润,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不仅使农户也可以获得正常的利润,而且可以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如欧共体通过制定干预价格(最低价格)与门槛价格(最低进口价格)等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以防谷贱伤民。与国外健全完善的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为此,我们一是要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实行资产联结,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凭借自身股份参与管理与决策,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要通过建立农民产业化组织,提高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以提高在利益分配中的谈判地位;三是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或契约,依法保障自身权益和合理的经济利益。

(五)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快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建设

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程度上,我国与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无论是美国的脱钩补贴,还是欧盟的补偿支付,都将耕地面积作为补贴基础,并考虑到了耕地质量的差别,耕地面积越多,质量越好,所享受的直接补贴就越多。而且美国的脱钩补贴一经确定,就不再与当前生产挂钩,与欧盟的“蓝箱”政策相比,明显具有操作简单,节省管理成本,符合市场原则等优越性。我国应吸取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度经验,尽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加大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实行更广泛意义的全面的农业补贴。增加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制定积极稳妥的补贴方式和方法,并使之制度化。

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种农业保险模式,即前苏联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型模式;西欧的政策优惠模式;美国的双轨制农业保险模式;日本的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扶持的农业保险模式。我国虽然在2004年9月17日成立了中国首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以保险手段来转移、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但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实践表明,农业保险不可能完全按照纯商业化模式运作,政府必须通过农业产业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补贴手段支持农业保险业的发展,分散农业风险,维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和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农业保险体系。

(六)增强农业发展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积极构建环境友好的循环型农业

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基础上的美国农业和工业生产模式十分相似,即投入一定数量的物质和技术,产出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对未来的长期损害换取眼前的短期利益,基本上是工业生产的一个变种,因而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在农业发展中也屡屡现身。美国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土壤流失,每年高达31亿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衣阿华州农民每生产一蒲式耳的玉米,要流失一蒲式耳的表土;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了美国51个州中有31个州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衣阿华州大泉盆地从1958年至1983年的25年中,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而且由于美国的现代农业往往是大面积连年单作,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使当地农业生产经常陷于危险境地。1970年美国玉米叶枯病,使全美15%的玉米产区颗粒无收,就是因为所有种子都是来自一个易感叶枯病的品种。因此,我国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增强全局观念,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积极构建环境友好的循环型农业,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

标签:;  ;  ;  ;  ;  ;  ;  ;  ;  

中外农业产业化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