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95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心脏康复治疗,在入院3天及入院14天时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及利用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54例患者的心功能评定由心功能Ⅲ级-Ⅳ级改善为Ⅰ-Ⅱ级,生存质量较入院3天时有所提高,经T检验,P<0.05。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心脏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心脏康复治疗;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30-0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CHF)是各种心脏病最终发展的严重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目前,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达0.9%。心功能的进行性恶化,症状加重,日常活动力下降,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慢性疾病的长期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们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心脏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年龄(62.6±10.3),女性患者24例,(58.6±12.3),心功能Ⅲ级40例,心功能Ⅳ级14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8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型24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22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分级标准[4]。
1.2.2 中医分型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颁布试行的《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5]中心衰病的证候分型。
1.3 纳入病例标准:①年龄42~75岁;②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③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医心衰病的诊断标准;④心功能在Ⅲ~Ⅳ级。
1.4 排除病例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新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③严重脑血管意外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者;④患者不理解或不合作康复治疗。
2、方法
2.1 常规治疗方法:入院后均按照治疗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冠、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等治疗。
2.2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法:⑴生活起居:保持病室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的基础上,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时间,以30分钟为宜。加强皮肤护理,协助采取舒适的体位。
⑵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并及时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如使用洋地黄类制剂时出现黄视、绿视、室性期前收缩等各类心律失常,应立即遵医嘱予停药,并配合处理;应用利尿剂后定期遵医嘱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中药汤剂应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⑶情志护理:注意调摄情志,勿七情过极,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护理流程,采用以情胜情、借情、移情等方式,鼓励患者宣泄内心的恐惧、焦虑,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⑷饮食调护:饮食调节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原则,忌生冷、粘腻、辛辣,对于水肿的病人,同时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者,饮食宜甘温,如莲子、红糖银耳羹;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者,宜食益气温阳之品,如海参、肉桂、莲子山药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甘凉,可进食山药、百合、枸杞子等养阴之品。
(5)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①耳穴贴压:可改善胸闷、心悸、神疲乏力、水肿等症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如胸闷、心悸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②灸法:可改善神疲乏力、胸闷心悸,取穴内关、心俞、肺俞、足三里等。③穴位贴敷:适宜心衰病稳定期,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④中药泡洗,适合心衰稳定期,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当归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桂枝、食盐等。⑤穴位按摩:喘促取穴风门、肺俞、合谷、膻中、天突;胸闷心悸取穴内关、神门、三阴交。⑥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3 心脏康复锻炼:
2.3.1 心脏康复运动的运动处方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信任和配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心功能分级,制定运动康复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
2.3.2 心脏康复运动的运动方案实施 实施步骤: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心功能Ⅲ级者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2)指导床上练习腹式呼吸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要求呼吸深、长、细、匀,呼气时轻轻用力,不要憋气,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3:2。3)病人平仰于床上,由松弛的呼吸开始,四肢的主动、被动运动,提肩、肩旋转,手肘屈曲及伸展,足踝上下屈曲伸展,配合进行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穴的穴位按摩,每日2次,每次重复5-10次。4)慢走30米往返。5)上下5-10个台阶,行走100米,每日两次。6)下2-3层楼梯,坐电梯上来,行走150米,每日两次。患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运动强度的掌握主要是观察心率的变化,活动后心率以不超过120次/分或增高不超过静息时心率20~30次/分为宜。运动过程中如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心悸、大汗、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血压异常,说明运动量过大,要减少运动量。所有训练活动均应从小量开始,避免剧烈、快速和紧张用力。此后患者进入家庭康复运动计划中,医护人员予定期随访并记录。
2.4 在患者入院3天及入院14天时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及利用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应用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护理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2.4.1 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分级标准[4]:I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II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Ⅲ级,少量日常活动时出现心衰症状;IV级,在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予入院3天及入院后14天进行心功能评定。
2.4.2 生存质量评分 结合朱燕波等[6]研制的中文版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及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7],制订了本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2.4.3 应用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进行评价: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及入院14天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依从性、满意度进行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1心功能评定表 由表1可以看出,入院后14天患者心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入院3天,采用心功能评定表,采用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仲”、“水肿”、“喘咳”、“痰饮”、“心痹”等病的范畴。主要是由于心脏自身病变日久,或他脏病久累及于心所引起,病变在心,涉及肾、脾、肺诸脏,每因外感六淫、劳倦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诱发;心为阳中之阳,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动,阳气亏虚,心阳不足,温煦、推动无力,则不能行气、运血、利水,则血虚、血瘀,为本虚标实之证,心阳虚衰为根本病机。中医护理方案以辨证施护和整体观念为指导,对心衰病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等均给予了系统、规范的专业指导,重视环境、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个人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核心理念。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辨证施护,理论联系实际,规范了中医护理行为,增强了中医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中医护理技术有其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小或无、适用范围广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患者可以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减轻部分患者就医负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案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耳穴贴压、艾灸、中药泡洗、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效果评价等做了明确的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原理通俗易懂等优点,患者易于理解接受、增加了舒适度;根据辨证分型,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加强了中医健康知识的普及,增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满意度;同时告诉家属要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并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保证康复依从性。
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研究[8]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身活动能力的降低并不单纯是心脏泵衰竭的结果,还与骨骼肌本身结构或生化代谢的异常明显相关,心衰患者缺氧和利用氧能力障碍还表现在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运动锻炼可引起骨骼肌的适应性改变,能提高患者泵血机能,说明对心功能尚未严重受损者,康复运动是可推广的,严密监护下是安全的[9]。同时要注意危险因素的控制,向患者简要讲解引起心衰反复发作的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劳累、情绪激动等。全面评估患者的特定危险因素,并和患者一起制定改变危险因素的措施。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临床症状,更有利于心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I]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2]石秋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7):863.864.
[3]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The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great vegsels[M].9th edition.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4:253-256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S].2013.
[6].朱燕波,杜金行,林琳,等.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2):178-181.
[7].林谦,农一兵,万洁,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OO8,15(3):131-134.
[8].李介平琼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当代护士,2008(6):14一15.
[9] 陈明瑶.整体护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山东医药。2008,48(14):155—156.
论文作者:黄婷婷,何建茹,李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心衰论文; 中医论文; 功能论文; 质量论文; 心脏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