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桦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血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恢复慢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为进一步探讨脑血栓的有效护理方式,本研究以86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2.3±12.2)岁。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2.8±12.5)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

①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全面贯彻到本组患者的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治疗指导中,消除其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按照脑血栓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其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多数脑血栓患者会伴有失语和偏瘫,心理承受能力差,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提升治疗信心;为患者构建温馨、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引导患者通过看电视、下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充实生活;指导患者家属多安慰、理解、鼓励患者,使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孤独感与不安感。

②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能促使脑血栓患者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健康。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肢体功能锻炼,辅以局部按摩,以促使血液循环,以免出现关节僵硬及痉挛。指导患者按照从近关节到远关节的顺序进行活动锻炼;确保患肢功能位摆放,以免偏瘫肢体肌肉痉挛;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比如手功能训练、舌尖运动训练、语言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且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60%-8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59%。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31.4±5.5)分、(31.2±5.4)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3.4±8.4)分,优于对照组的(58.3±7.1)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4]。脑血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纤维蛋白酶活性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等因素有关[5]。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脑血栓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因此,给予脑血栓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强调通过对脑血栓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给予其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以消除其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而早期康复护理能通过肢体功能锻炼及局部按摩,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恢复其肢体功能。有研究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使其肢体重组、代偿等,能实现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还能提升脑血栓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高。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有着较常规护理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家喜,顾伟萍,王忠玲.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52-53.

[2]孙春红.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133-134.

[3]宋俊莉.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14,10(21):149-150.

[4]黄慧芳.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30-231.

[5]金岩. 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3):443-444.

[6]罗芬. 脑血栓患者施行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210-211.

论文作者:李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李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