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企业文化的九步方法_文化论文

培育企业文化的九步方法_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育成九步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步法论文,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孕育---关注细节

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守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性状或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 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可能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因为他们忙于日常的管理事务而任凭这些文化现象自行发展;有些管理者则可能认为这些事情很正常,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理由而默然处之;也有些管理者会欣赏这些现象,时不时会加以赞赏,当作好人好事予以鼓励,但是并没有认为它们会对企业的发展能够起什么大的作用。

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二、发现---立足于内部

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他们常常会注意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比较好",或者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比较时髦,就会尽可能把它全部拿过来为我所用。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则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一种说法是企业文化是管理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经营风格的外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牵强的,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昙花一现或者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当然,这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管理者要有发现企业文化因素的意识和才能;二是管理者本身要具有这种文化潜质。没有发现文化因素的意识,企业即使有好的文化因素,也会因熟视而无睹;管理者本身如没有文化潜质,也不会与企业成长起来的文化因素产生共鸣,企业文化也就得不到有意识的扶植和培育。这里,管理者本身具有文化潜质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升华---不仅仅是秀才的事

管理者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一旦发现企业的文化现象,就能引起共鸣,把它攫住,加以概括提炼,使之显现出来,使之光大起来,使之具有显性化的特征,这就是升华。因为企业本身的文化因素还不是文化本身,它比较粗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现象,其作用也并不明显,多数员工还没有认识到,更不会特别关注它。因此,这种概括与提炼是必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全局观、前瞻性,不能无限上纲,人为 拔高,而要尽量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符合企业的经营原则、宗旨与目标。为此,精心研究,适当取舍,切忌提炼失真,过于理想化,脱离企业实际而使员工不能接受。同时,也不能把文化升华过程视为少数人的事情,甚至认为这是一些"秀才的事情"。企业文化绝不是少数人"加工"出来的,否则,就会使企业文化失去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回归---走出口号,走向员工

把概括提炼出来的企业文化的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

那么,回归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报纸、手册、会议、讲故事,各种培训、学习方式,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等等,目的就是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之所以失败,就是把提炼出来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停留在简单的提法层面,而不下工夫让员工接受、理解,结果企业文化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口头上、文字上、文件上,实际不起任何作用。

五、认同---融进员工的意识

回归不是目的,取得员工的认同才是目的。首先要求员工接受并理解企业文化的各种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然后是能够准确理解企业文化真谛。因此,回归不能一蹴而就,要反复进行,务求真正接受与理解。其标志是人人对企业文化的表述、表现,案例事例、典型人物思想与品质津津乐道、耳熟能详、心领神会,融汇进自己的思想中,成为员工的主导意识,并逐步有意识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

当然,前提是企业领导自己的认同与理解、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标志是企业的管理者与一般员工都把企业文化视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不只是别人的"故事"。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就在于:企业文化没有普遍被员工认同,甚至企业文化被认为就是几句口号、几条标语,只是管理者讲讲而已,与己无关,领导喊破嗓子,员工没有响应。

六、体现---内化为自觉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 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往往是企业领导抓得紧,态度坚决,员工会遵照执行;领导稍一松弛,或者主要领导易人,文化建设便半途而废。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觉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

七、完善---全体行动

企业文化的初步建立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需要逐步完善。企业文化的完善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只有企业人人为企业文化建设做贡献,企业文化才能逐步完善起来。员工不仅是企业人,还要成为企业的文化人,即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与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目标保持基本一致;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基本一致;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要求基本一致。企业文化会因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而不断臻于完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把不太完善的企业文化完 善起来,还要把与企业发展要求不一致的文化因素铲除掉。认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就可以一劳永逸,或者依靠少数人去维护它,或者任凭媒体去渲染,使企业文化变成开在企业墙外的花,或者使企业中新产生的其它不良的文化因素泛滥起来,销蚀掉企业文化的特定本质,企业文化建设都将面目全非。

八、创新---自我扬弃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方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些企业不懂得企业文化也应求新求变,固守一种固定模式,使企业文化走向了僵化,企业也就失去生机和活力。还有一些企业过于求新,在发展企业文化的时候,丢掉了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而丢掉了企业固有的文化,文化建设也就走向失败。

九、再创新---螺旋式上升

创新不能一次完成,员工能依据发展变化自觉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这其中包括对企业文化因素的再发现、再提炼、再加工、再回归、再认同、再体现、再融合、再弘扬、再创新和不断反馈、调整、整合。

标签:;  ;  

培育企业文化的九步方法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