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探究论文_甘露婷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 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意义。方法: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护理方案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所有优质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优质护理;效果

无痛性心肌缺血即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独立类型。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无明显主观症状,使得该病常常受患者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本院对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4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以了解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下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符合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诊断确诊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护理研究。排除标准: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及意识障碍患者。按患者护理方案分为传统组(n=40)和优质组(n=40),传统组患者男女比:23:17;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7岁(s=8.5);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年(s=3.2);优质组患者男女比:24:16;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8岁(s=8.2);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年(s=3.2)。对传统组与优质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进行药物血管扩张、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治疗、抗炎治疗等相关对症处理。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病情监测,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对所有优质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①优质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心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状况,并及时向患者介绍心电图动态监测的必要性,促进患者配合;在进行各项检查时,护理人员需操作规范,并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安抚患者。②优质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升患者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学历、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疾病认知状况等,及时根据患者疾病认知状况采取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常见并发症、治疗注意事项等,减少患者治疗疑虑;积极辅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③优质环境护理:加强对病房环境清洁处理,定期消毒、整理病房,保持合适的室温及湿度,定期进行病房通风处理,根据科室制度规范家属探视时间、陪护时间、探视人数等,可根据患者实际喜好状况及需求状况为患者进行病房布置,在病房内放置鲜花,相册等,为患者建立温馨病房。④优质生活护理:及时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为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加强休息,合理作息,避免熬夜;积极鼓励患者进食,可根据患者喜好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患者饮食均衡,戒烟戒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积极鼓励患者每天进行30min室外活动,可根据实际身体状态进行适量运动,避免运动过量,患者进行户外活动中需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并携带相关急救物品,出现异常时及时急救[2]。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病状况,根据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判定。

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③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发病状况、护理满意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并发症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发病状况分析

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注:与传统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

优质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心率、心律异常2例,传统组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异常9例.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与传统组22.5%相比明显较低,X2=5.165,P=0.02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分析

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6±3.5)分与传统组(82.5±5.7)分相比明显较高,t=10.496,P<0.001。

3 讨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指存在左室功能、心电活动、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异常等相关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或心肌缺血等相关主观症状的疾病[3]。老年人群是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延误治疗,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传统护理模式以监测患者病情和用药护理为主,护理内容较少,且较为被动,常常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4]。且当前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状态等均是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取传统护理对患者疾病发生影响因素干预缺乏,患者治疗过程中易受上述因素影响导致并发症发生,影响治疗效果[5]。优质护理干预是当前护理改革中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主要护理原则,护理水平及质量明显提升,因此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优质护理中,加强患者病情动态化监测,可及时了解患者发病状况,提升患者急救效果;通过心理、环境、生活护理可有效减少外界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减少病情发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运用意义高。

参考文献:

[1]段丽娜,白越,郝宴,等.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31(5):221-221.

[2]吴迪.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274-275.

[3]唐乙媚,王燕.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4(21):2-2,30.

[4]徐静,潘兰兰,陈旭,等.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14-115.

[5]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1):82-83.

论文作者:甘露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探究论文_甘露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