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论文_张雪莲

张雪莲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236-02

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死记硬背大量的化学代谢与化学反应,知识存储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做题,缺乏深入理解生物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知识提取较难,仅靠课堂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授之与鱼,更要授之与渔。课堂教学要将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中心,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思维导图[1]可实现这一目标。

1.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可以手工制作,也可借助计算机运用各类思维导图软件。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非常容易掌握,不仅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学生也可以很快掌握软件的使用,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但限于学校条件,在课堂上只探讨如何让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手工制作。

1.1 制作准备

几张白纸和多种颜色笔。

1.2 制作步骤

⑴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有助于我们进行回忆。

⑵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⑶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时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时,可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并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

⑷总体联系:各级分支绘制完成后,要用箭头将相关的各个分支连接,使其相互联系,增强思维导图的整体性[2]。

2.应用于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思维导图应用于知识量大,系统庞大的学科时,其优越性显而易见。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呼吸链,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和能量代谢等等太多太琐碎,要求学生能较快从入门到熟练掌握,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还有些学生听课时不善做笔记,往往以记不下来为由最终放弃记笔记。而思维导图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快乐。

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生物化学的教学时,既能避免传统教学设计上的单调无聊,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只记录关键词,相比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动辄就要摘抄大段的课堂笔记,思维导图的应用无疑能大大节省学生的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学生能将主要时间用在思考以及对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上。再次,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属于开放式的教学,这既是符合高职高专要求的,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理念大潮的方式(见图1)。

图1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3.1 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标记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

学生预习时,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延伸出新知识,这时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展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椭圆,用一两个词写上本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作为中央主题,然后从中央主题出发向外画分支,将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填到主分支线上,当主分支线上还有更细小分支时,则重复上述操作。在绘制草稿图形时,学生的大脑处于快速思考状态,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阅读。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如在各分支上用彩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3](见图2)。

图2生物化学《血糖》思维导图

3.2 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复习效率不高,总是把书或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一遍。但到考试后总听到很多同学讲有的题目在复习时看过了,可考试时碰到了却还是不会,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效果较差。

课程各章节之间不是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学生自己找出联系,利用思维导图编织成知识网,整个过程其乐无穷。思维导图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了清晰的知识框架。

3.3 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

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学生和教师的目标。思维导图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构筑思维导图时高度集中精神,不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点,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保持逻辑思路清晰,思维条例顺畅,这才能理清各个知识点中内在的联系。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轻松抓住关键知识点,从而建立起一套自主完整的知识系统。

3.4 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采用一种喜爱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才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吸收知识,保持学习主动性。

3.5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习的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章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思维导图[4](见图3)。

图3生物化学《脂肪的分解代谢》思维导图

3.6 帮助教师优化教学

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有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组合、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5]。

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有效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多方面的问题,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极大的欢迎。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便于普及推广。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巨大帮助!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所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徐军.初中物理学习插上“思维导图”的翅膀[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5):15-17

[3]胡云亚.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2):153-154

[4]马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论文作者:张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论文_张雪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