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景观中生态设计的功能和作用论文_余洋

论城市景观中生态设计的功能和作用论文_余洋

余洋

泰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我们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必须使生态学原理渗透到设计领域,把对生态学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城市、景观及建筑设计中,以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生态视角重新审视设计过程,设计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生态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回应。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功能;作用

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是在小尺度上对景观生态规划中划分的功能区域特定功能的实现过程,一般都与具体工程相联系,以具体的生态技术应用为特征。

1.1共生原理

共生的概念来源于自然界中植物与动物,指的是不同生物基于互惠关系而共同生活在一起,该理论可以使人类通过共生,控制人类环境系统,实现与自然的合作,与自然协同进化。一个系统内多样性程度越高,其共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尺度空间结构的镶嵌常导致共生,大的单一结构,如集中供热,工业区域农业中的单一经济,单一居住用地的城镇管理等缺乏共生机制及相应的稳定效应,他们的代价较高,不能产生多重利益。为了获得共生的好处,系统必须着眼于创造小的空间结构,并确保他们之间的相互耦合与镶嵌,使整个反馈向着有利于系统稳定的方向发展。

1.2多重利用原理

多重利用原理意味着我们生产的东西或做的事情不止一个目标,也意味着可以通过几种局部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用单一的一揽子方法解决问题。

1.3循环再生原理

循环再生原理是多重利用原理的更高层次的体现,世间任一‘废物’必然是某一生态过程或生态功能有用的原料或缓冲剂,这就需要我们抛弃线性、均衡的因果链的思维模式,以及有限的原因和结果的思维模式。

1.4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原理

景观是由物质和能量联系的多重等级组织,对低等级的局部干扰会影响整体,反之控制局部也可使整体得到调解。

1.5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原理

由于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注意因地制宜、繁简得当,不可一味追求完善而添加各种枝节,致使整体设计主次不分,降低了可行性。还应该注意近期与远期利益相结合,通过寻求满意设计,逐步逼近最优设计。

2城市生态景观设计

2.1采用简约手法,以最小的损耗满足人对景观的最大需求景观设计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初步的调研,以确定场地中需要保留、需要改变和需要重新设计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1将原有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景观或材料加以保留

并不是将所有现有的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无用的,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设备设施是可以继续加以利用。我们可以将这些作为新景观中的一部分,成为保留文脉的东西。在改造的景观中,可以比较清晰,完整的了解到以前场地的功能或性质。或许这些东西也有不完整的,我们也可以保留场地中过去使用过的痕迹,或是抽象的保留或者利用。在景观设计中不乏这样的保留因素,如彼得・拉兹(Peter Latz)设计的被杜伊兹堡公园。其前身是德国原中工业区之中的钢铁厂,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就是保留一切可以保留的东西,将工厂中炼钢炉、管道一一保留,为世界上其他地区废弃工厂树立了一个典范。人们在这里休息娱乐,同时保有着对原有工厂的怀念,把景观设计于利用原有做到了极致。

2.1.2改变――景观要素的增、减处理

可以将保留下来的废弃建筑、构筑物或设施,改变原有的用途或者经过改造,处理成场地上的雕塑、设施等。可以调视觉上的标志性效果,也可以赋予其使用功能。如可以将废旧的楼板、钢架改造成座凳、桌子;可将废弃的建筑改造成游乐设施;建筑的柱网框架可以成为攀援植物的支架;建筑基础可做蓄水池。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废弃的设施,经过维修改造后,还可以重新使用。有很多情况下,场地原有的物品可以利用本身的形体结构改变成新的景观结构。

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构筑物,保留空间形态,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中众多的原有工业设施被改造成了展览馆、音乐厅、画廊、博物馆、办公、运动健身与娱乐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公园中还设置了一个完整的230km长的自行车游览系统,在这条系统中可以最充分地了解、欣赏区域的文化和工业景观,利用该系统进行游览,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1.3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材料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原则。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对于废弃材料,也可以通过就地取材或是对废料二次加工后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再循环利用。反而使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材料。

2.2可持续的景观设计

2.2.1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世界上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即使同一民族,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自身的运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呈现出各异的特征。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在云南的哈尼族人世代居住在海拔1500~2000m左右的山坡,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

2.2.2当地的自然资源

“当地的自然资源”通常指的是大量的地方性的建材和植物材料。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古代,由于交通技术的限制,一般都采用当地的资源如石材、木材、砖瓦等。使用当地的材料,不仅可以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以及相关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运用当地材料的设计作品更能创造出朴实、浓郁的地方传统风格,令人产生强烈的场所感和归属感。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3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 结语

生态设计原理的科学、合理地利用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健康和积极的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自然生态设计的支持。城市景观设计师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力图在造城的过程中保证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徐永俊.城市建设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2.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2010

论文作者:余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论城市景观中生态设计的功能和作用论文_余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