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上阅卷信息鼓励和改进教与学_网上阅卷论文

利用网上阅卷信息激励和改进教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与学论文,网上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教与学都需要科学准确的评价,“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得到评价信息呢?又如何利用好评价信息呢?评价信息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一是师生之间交流(语言信息);二是通过批改练习(文字信息);三是通过考试测评(数据信息).教师平时可能更多地关注45分钟的教学信息统计,这种背景下采集到较多的是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而数据的信息也只是对授课教师提问次数的统计或各教学环节时间的统计居多,而且也是以由第三方给出的对教师教的评价信息为主,对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差异的评价往往是有心而无据.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哪部分知识教得好,又有哪部分在教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等.利用网上阅卷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再通过阅读和剖析这批数据就能较好地实现“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评价目的.

二、网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

1.数据来源

数据为苏科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调研考试网上阅卷统计所得.表格中1卷指选择题1~10题,2卷为填空题11~18题和解答题19~29题.(为节省篇幅,各组得分相近题的数据在表格中省略.)

2.利用数据进行学生个体之间的对比分析

一般教师在考完试后比较关注班级的成绩平均分,评价总体的学习状况,较少关注个别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利用网上阅卷所获得的数据就可以改变以上评价过程中的不足.下面以3名学生的成绩统计为例加以说明(如表1).

【分析与评价】

如果没有网上阅卷的数据,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诊断通常是不全面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多一些.现在通过表格可以发现的数学水平其实没有太大差异,应该具备相近的数学水准.失分的题目主要是基础题目,主要是计算错误造成的.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进行一次交流,建议他在学习上要细心,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在详细的数据面前,的自信心不损反增.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三名学生的选择题成绩相差不多,说明基础知识部分都比较扎实,其中2名学生分别在不同的题目上出错,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虽然比考的分数低,但是他的失分主要在第20题上,第29题得了5分.总体上判断在解答综合题方面能力要高一些.由于在第29题上得0分,教师就要提醒该学生重视综合题的学习,让得分高的看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对于而言,除了继续巩固基本知识外,关键在于对一些思维要求高的综合问题要加强训练,教师要从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去多做指导和训练.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阅读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得到了很好的反映,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而言,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分数背后的优与劣,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少做一些无用功.

3.利用数据进行班级之间的对比分析

阅卷结束后,教师一般要了解一下自己所教班级和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差异,确认自己所带班级在平行班中的位置,但对形成班级之间均分差异的原因一般不再深入思考,这当然与手工阅卷后统计烦琐有关.当我们进行了网上阅卷之后,应该充分利用阅卷过程中所生成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数据中获得对自己教学的正确评价,从研读数据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表2所列数据只选了三个班级作为样本,仅供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分析与评价】

对于整张试卷来说,平均分高的班级也有教与学的薄弱之处,平均分低的班级也有答得较好的地方.比如,三班的选择第6题,第20题,第29(1)题得分超过了一班,但三班在第3,7,27,28(1)题的平均分明显低于另外两个班,这说明三班在教学基础知识内容时略显不够重视.三班的数学教师比较重视具有一定难度题目的训练,使得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样比较,也可以看出3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各自做好不同层面的工作:一班要研究第20题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不足;三班要研究第20,23,29(1)题为什么考得好,激励学生认真学,这样其他考题同样也能考好.同样,教师也从中吸取经验,可以想办法扩大这类教学优势.四班在第23、29(1)题平均分分别低于一班和三班,说明在一些教学细节上还有待加强,教师要多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就能让教师看到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

三、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因为无纸化批阅,学生拿到试卷后就无法看到“错”在哪里,错在哪一步,所以网上阅卷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录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许这个错误不是自己学生的,但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积累.下面就本次苏科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调研试卷上的分式方程、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相关内容做出分析与教学建议.

例1 解方程:

分析:(1)数据.

满分5分,平均分3.9分,难度系数0.79.

(2)考点.

分式方程概念;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学生主要错误.

①去负号后括号内符号没变;

②未将1-x的符号改变;

③等号右边的-1处忘记乘以最简公分母;

④x的系数化为1时出错;

⑤忘记对方程根的检验.

下面给出一个去括号时符号出错的案例.

错解:

4-(x+2)(x+1)=-(x+1)(x-1).

4-+3x+2=-+1.

(说明:第2步去括号只改变了第一项的符号.)

【教学建议】从试卷答题错误情况来看,符号问题失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建议在初一时,从有理数教学开始,要加强对符号的概念教学,让学生知道负号的意义,对“去掉负号和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改变”加强理解.为了提高正确率,建议学生在计算时,乘出的积为多项式时一定要先“关在括号内”.另外,要让学生清楚每一步的算理,在教学过程要重视数学知识内部的渗透与联系.例如,等式性质、去括号法则等.由于利用分式方程本身的各分母就可以检验其根是不是增根,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将求得的解直接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特别是考试中),不能局限于代入最简公分母,从而使正确率再次提高.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m,m-4).

(1)求m的取值范围;

(2)点A(1,a),B(3,b),C(c,-2)也在上述图象上,试比较a、b、c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

分析:(1)数据.

满分:4+2=6分.

平均分:第(1)问1.6分;第(2)问1.5分.

难度系数0.52.

(2)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

不等式解法;

分类讨论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3)学生主要错误.

第(1)问,学生自然想到把点的坐标代入,得到m(m-4)<0,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所以学生不是解不出,就是解不对,得分率较低。如果抓住点M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回到学习函数图象问题开始的地方.因为点M在第二象限或在第四象限,这时大部分学生利用分类讨论就可解答问题,解法如下.

解:(1)若m<0,则m-4<0.

得k=m(m-4)0,这与k<0不符,所以m<0舍去.

所以m>0,m-4<0.

解得0<m<4.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0<m<4.

第(2)问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得分率较高,这里不再赘述.

【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重问题的本质,不能过分强调“套”类型的教学.“只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去解”,这样的“叮嘱”无疑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呈现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通过分类讨论解答问题,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等等.第(1)问的难度系数是0.4,这与出题的初衷明显不符.此位置的考题的难度系数一般不应该低于0.6.因此,命题教师也要进行反思,有时题目虽好,但位置不好同样是一种失误,如果在第(1)问前增加一问:判断点M在第象限.这样设问以后,学生对此题的解答一定会顺畅很多.

例3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5cm,CB=3cm,∠DAB=∠ACB=90°,AD=CD,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F,DE与AB相交于点E.

(1)求CD的长度;

(2)已知一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D出发沿射线DE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问当t为何值时,△CDP与△ABC相似.

分析:(1)数据.

此题满分:4+4=8分.

平均分:第(1)问2.8分;第(2)问1.6分.

难度系数0.55.

(2)考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线合一;

勾股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

等量转换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3)学生主要错误.

第(1)问,部分学生把△ADC作为等边三角形来求CD的长度,没有读清题目条件.还有些学生没有及时对已知条件展开联想.如由已知条件可以推出F是AC的中点,EF//BC和△DAF∽△ABC这3个关键性结论,但因缺少“联想”的推动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解出答案.

第(2)问的主要错误,一是没有对“△CDP与△ABC相似”这一语句背后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展开思考,直接写成△CDP~△ABC;二是由于没有抓住所讨论的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经有一对角相等,造成分类不准确.由题意可得∠BAC=∠CDP,此时只存在△ABC∽△DCP或△ABC∽△DPC两组相似关系.

【教学建议】此题得分平均值偏低.特别是第(2)问的相关问题类型的讨论,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用足了时间和题量来巩固训练的,但批阅的实际结果给了教师意外的一击.还是有很多的学生不会做或做不对.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相等角的顶点在相似条件下就是对应点”这一认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线段的长度这一常用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将一类问题教好、教透、教实,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读题,如何联想获得新的信息,激发学生思考,积极做好解后反思等,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一般的解题方法的归纳也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经常说“教会”学生,实际大多停留在“教”的层面,对于如何转到“会”的层面思考不深.所以对于重点的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教师必须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利用一节课或一组题目的教学不能换来“一劳永逸”的成果,学习难度高的内容更需要不断渗透和讲解.

四、对网上阅卷的两点思考

1.网上阅卷的最大好处是数据的采集功能强大

网上阅卷除了收集常规数据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外,还可以收集到学生个体解答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以及每道题的答题得分比例等.作为教师个人来讲,重点可收集以下3类数据:

(1)班级中每名学生的每道题的得分;

(2)每道题的班级均分;

(3)其他班级的答题均分.

教师分析这样3类数据,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从中看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接下来就能较好地指导学生纠错和提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案.同时,阅读这些数据也能从中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数据后就可以反思自己有哪些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得不到位,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特别地,有时教师不能直接拿到阅卷数据,建议学校应让教研组中的各位教师共享网批数据,并写好阅卷后的分析与反思.

2.网上阅卷的最大不足是批后“无痕”

扫描后的试卷发还到学生面前时,在纸质试卷的表面学生看不到教师批改的痕迹,这就给学生及时订正和反思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教师在评讲试题以前,务必要对学生的得分数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那些“刺眼”的数据要进行思考.多看一下学生的试卷,多询问一下相关学生.如你是如何思考的?你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在做好了解以后再去讲评试卷就能分析得扎实有效.用好网上阅卷数据能够减少网上阅卷留下的不足,通过提高试卷的分析质量,进一步把控教学内容的准度和广度,实现改进评价的目标.

总之,利用好网批试卷后的统计所得数据,一定能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在“数据”的引领下提高效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激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标签:;  ;  ;  ;  

利用网上阅卷信息鼓励和改进教与学_网上阅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