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孩子刚刚能握笔时,就会发现他们好像具备了乱涂乱画的能力;到了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们会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赋予自己美好的情感去想象、加工、联结。所以,在绘画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关键词:大班幼儿 借形想象 阶段
一、“借形想象”现状研究
有很多人会提出:何谓“借形想象”?借形想象的意义又在哪里?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说抽象画即想象画,还有的会说借助某个形状、物体进行的想象。
其实,借形想象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借助物体想象、借图形想象,从不同角度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挖掘创作潜能。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单纯地以画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幼儿一般是以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借助实物想象,借画想象,借图想象。易否定幼儿的作品,将会影响幼儿创作能力的表现。轻而应多给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在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二、“借形想象”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1岁-2岁)。涂鸦是幼儿发展的起始点,最初是无序的信手涂鸦,属于无目的的乱画。由于手腕还不够灵活,线的方向与长度视手臂挥动的幅度而定,缺少手指的动作,他们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单纯由手腕动作产生反复的线条。幼儿绘画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2岁~3岁)。幼儿开始对自己的图画赋予事物的名称,进入象征期──本质上是“命名的涂鸦期”。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常常画一些大圈圈、小圈圈,或模仿成人的文字书写动作,并懂得以一个单独的线条来命名一种物体。有时候,会先决定画个什么东西,然后一边画一边说,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这是幼儿表征和思维的表现,对将来抽象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定型期(3岁~7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幼儿绘画的典型时期,又称图式期,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明显的发展。画面多半是用线条勾出物体的平面 (非立体)的轮廓,形象较完整,并注意用相应的色彩表达。这一时期的儿童表达意愿、发泄情感的欲望增强,但又受语言尤其是文字符号的限制,不得不借助动作和表象来表达,图画便成了他们最有效的交流形式。
根据以上所总结的三个阶段,每个时期幼儿的绘画特点都是不同的,绘画能力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发展表现为几个不同水平的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特殊的主要行为模式及其绘画特点,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但无论差异多么巨大,也不能改变其发展的定向性和先后次序。
三、“借形想象”的运用
1.结合幼儿的生活,发掘“借形想象”绘画资源。在《指南》里提出要利用美的人、事、物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培养,在其教育的过程中就要选择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当代社会特别注重环保意识,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将这些材料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引导幼儿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借形想象”,发挥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2.利用环境,创设“借形想象”绘画氛围。环境是幼儿绘画的重要教育资源,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对幼儿的美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将美育渗透到各个环境之中,要突出环境的亲和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操作性,对“借形想象”起到关键的作用。
(1)创设走廊特色,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2)创设区角特色,让幼儿自由发挥。
(3)精心选择素材,合理设计“借形想象”绘画活动。
生活想象画反映着幼儿身边的点滴小故事,虽然幼儿的“借形想象”作品有时显得很稚嫩,但每位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就是成功,能让老师、家长透过画面来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使教师和家长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孩子。今后,我们还将经常带领幼儿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同孩子一起走进快乐的童真世界。
参考文献
[1]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
[2]高月梅 张泓 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0。
[3]李玉洲 让美拥抱你[M].未来出版社,1993,4。
[4]少儿美术[J].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办,2003。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0。
论文作者:吴翠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幼儿论文; 物体论文; 涂鸦论文; 阶段论文; 能力论文; 环境论文; 孩子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