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我,妈妈,把它当作职业来做_数学论文

训练我,妈妈,把它当作职业来做_数学论文

培养我,妈妈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来做论文,事业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俊梅因儿子贺鼎而出名。作为教子有方的典范,在太谷县,人们总会这样介绍她,“这就是贺鼎的妈妈”。而此时此刻,2007年山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直推博士贺鼎正在北京清华园朝着“建筑大师”的梦想渐行渐近。

李俊梅用“悲催”来形容自己“没有上成大学”的痛楚,她亦不能免俗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个好大学,成个事”。从贺鼎几个月开始,她就为他读《365夜故事》,一天也没有落过,“孩子不会说话,但记忆和思维有了”……如此的用心良苦,如此的一丝不苟伴随在了贺鼎成长的每一个日子,也正如贺鼎的感慨:现在来看,从我出生的时候起,妈妈就把培养和教育我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对孩子的爱会使一个女人滋生出非凡的毅力与才能。

没有那本《趣味数学》,一切都将不同。

没有上过大学的李俊梅正是那种禀赋聪明的女人,关于教子的训条,李俊梅总结出许多,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也可以信手拈来。她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全部将其付诸行动而使一条条教子的金科玉律显出了分外的价值,分外的光芒。比如“3岁前的培养很重要”;比如“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不要打骂孩子,要对他们讲道理”;比如“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天天向上”;比如“要勇于放手”。

贺鼎小学二年级结束的暑假,开学后学校会有一场数学的考试。当时贺鼎对数学并不太上心。李俊梅认为:男孩子,理科方面不能从小就是弱项,数学可是关键。当时他们一家住在药材学校里,有一个大操场,孩子们从早到晚地就是玩儿。“可不敢把整个暑假就这么荒了,要让他也玩也学!”她跑到新华书店买回一本《趣味数学》,里面全是些小而精干的智力题,她把院里的十来个孩子都召集到自己家里,“阿姨出题,你们谁先想出答案,就到我耳朵边悄悄告诉我,谁就能先出去玩。”孩子们的好胜心被勾了起来,争着抢着答。坚持了几天下来,贺鼎产生了很浓的兴致,晚上十点多了还舍不得睡觉,“妈妈,你再给我出个题吧!我还不困呢”。

开学考试,贺鼎全年级第一。正是这本《趣味数学》引领贺鼎进入到了数学的奇趣世界,到今天,贺鼎依旧记着那本书,并不是太厚,封面的色彩,甚至那道关于气球的题目,“那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如果没有妈妈买来这本书,可能我以后的路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们在回忆中追索,是什么造就了孩子的未来,结果通常不会是什么大事件,答案往往在几处细节。

贺鼎兴趣很杂,会问妈妈各色各样的问题。有一次就问到了她关于北斗星的知识,“这个妈妈不太明白,等妈妈去搞清楚了再告诉你。”网络还没有普及,她的对策是去书店买书回来,自己先研究透了再讲给孩子听。“什么不懂就学什么,家长不能嫌麻烦,更不能装,否则会造成孩子一辈子的误解。”

也是在上小学时,有邻居悄悄向李俊梅告状:“你儿子放了学去鼓楼的那个游戏厅玩去啦!”当有一天贺鼎又没有按时回家时,她去了游戏厅,走过去轻轻拍拍他,很和气地说:“儿子,你在这玩儿呢?”贺鼎脸涨得通红,低头不敢吭声,“还有两三个钢蹦儿,你打吧,妈妈等你打完一起回去。”回家的路上,她搂着儿子,比往日还要亲昵,“这就是个游戏,你玩过了知道了就行了,以后不要再来了。”贺鼎做到了。

2000年,贺鼎小学毕业,成绩全县第一;2003年中考,晋中市中考状元;2006年,高考,贺鼎只填了一个志愿——清华,结果落败。“表扬的话听多了,就飘飘然了,骄兵必败”。李俊梅告诫儿子“就用12年的经历买一个大烧饼,用一辈子去消化”。她认为对于已经“被打击”的贺鼎“管太多已没有必要”。她和儿子共同决定,住校复读,自我管理,直到第二年高考的前一天,贺鼎还是住在学校。

这一次,志愿表上“依然是唯一的清华”向山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敞开了怀抱,直推博士。

志向会渐渐塑造一个人,让我觉得,我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来的。

相比较生活上辛苦操劳的哺育,学业上坚持不懈的督促,在孩子人生的每个关口把握着他们的精神命脉,给予指导和抚慰,后者无疑更难。教养孩子需要有深刻的生命情感,持之以恒的毅力,更需要灵气和智慧。

李俊梅信奉“男孩从小就要立大志”,捷径是读书,海量的读书。她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小小的贺鼎很敬佩大禹为国家大业的牺牲,“妈妈,我也要为国家做大事”。从四大名著、人物传记,到后来着迷于《东周列国》、《毛泽东选集》、《西游记》贺鼎更是不知翻了多少遍,到现在还不时捧着再看看,“这里的道理太深了”。

12岁生日会上说出“我要上清华”的贺鼎对于“志向”有着自己的理解:当时想法是很朦胧的,但就是在这样的懵懂中会渐渐塑造一个人,让我觉得,我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来的。

“妈妈还教会了我,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她本身就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

贺鼎曾学过书法。第一天上课结束后,因为“那些孩子都比我写得好,就我写得又慢又不好”,他决定“我明天说什么也不去了”。第二天李俊梅以“你以后不去,咱们也得去和老师说一声,还得去退钱呢”为由又领着儿子到了教室,直到和老师达成了“给你专门搬一套桌椅,单独训练你”的共识。

有一次在参加数学竞赛的选拔中,贺鼎没有被选上,李俊梅去找老师,一再地请求,“让他去参加吧,他肯定行”。结果,一考就是第三名。老师也很高兴,“贺鼎,你真长脸”,而孩子也更有信心了。

贺鼎曾经作为主持人为准备一场校庆排练了很久,可因为发烧休息被换掉了。当他病好了去上学时,距离校庆只有3天。他不甘心,“妈妈,我练习了那么长时间,我还想当主持人。”“儿子,那你就去竞争,让大家看看谁主持得更好。”最后,贺鼎胜出。

“如果一件事是对的,就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这件事放弃,以后每件事都可能放弃。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坚持下来。”

在孩子面前,好母亲就是上帝,无所不能。

在第二次高考前一天,李俊梅来到贺鼎的宿舍。她居然给儿子唱起了歌:下定决心、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去争取胜利……还表演起了动作,受到感染的贺鼎也跟着妈妈一起唱了起来。昔日的场景今天还历历在目,“那时我最需要母性的安慰和支持,妈妈的举动让我觉得温暖踏实,更让我感到我的奋斗充满了价值感。”妈妈的坚定给了孩子坚定,妈妈的自信给了孩子自信。这一个瞬间,或许只是李俊梅十几年如一日付出的一个片断,但在贺鼎的记忆中,妈妈那一天的歌声是永恒的。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自我”的时候,李俊梅的经验是“适应变化,调整自我是做一个好母亲的关键。母性不等同于占有,更不是唯我是尊”,“当父母的需要有灵活性”。

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李俊梅和爱人希望儿子去读金融之类的学科,但“从小喜爱画画”的贺鼎一定要坚持“建筑”。他们选择了尊重。刚入学不久,贺鼎在电话里告诉她:妈妈,学习这个专业似乎让我回到了从前,我的那幅《大象浇花》的画得奖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

我就是飞得再高,妈妈也能让我脚踏实地。

孩子良好的品性是给予一位母亲的最高奖赏,李俊梅一向“关注儿子的做人处事更甚于他的学业”。

一个男孩子,你要让他明白什么是胸怀”。还是在小贺鼎幼儿园中班时,六一儿童节,老师从校长那里借来花摆在教室,小朋友们推搡着玩,一不小心把贺鼎推在花上,一下子把花坐折了,老师随手就给了他一巴掌。李俊梅去接儿子,儿子是哭着跑过来的。老师跟着过来很不好意思:“贺鼎妈妈,今天是我不对,我失手了,我不应该打孩子。”其他的家长在一旁打抱不平,“应该去找校长,太不像话了”。扶着小贺鼎的肩膀,李俊梅认真地告诉他:“今天妈妈不能告校长,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老师也是人,如果她今天把你打伤了、打破了,那妈妈一定得解决问题,但现在你已经没事了,老师也已经承认错误了,这次就原谅老师吧。”回到家,她挑了家里最好的一盆君子兰,第二天让儿子带着去了幼儿园。

贺鼎初三肘,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失手打了一个同学,当下鼻子就出了血,老师有点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长解释。身为班长的贺鼎站了起来:“老师,我去送他吧,我和他的爸爸妈妈解释。”后来,他告诉李俊梅,他是这样做的工作,“我和他妈妈说:‘阿姨,老师也是失手了,他不是坏心,马上就要中考了,他心里着急,请您这次就不要计较了。老师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李俊梅是一个热心的人。特别是当有人向她讨问教子经验的时候。“只要我说的对别人有一点点帮助,我都愿意。全世界的孩子都好,那才是真正的好。”言传身教之下,贺鼎从小到大一向有好人缘。大学放假,他带了一帮同学到晋中游玩考察,临走时,李俊梅给15个孩子准备了“一人一份土特产”。

而对于在“赞美声里泡大的贺鼎”,做妈妈的也得“时不时打几下屁股”。刚进清华不久的一天,贺鼎打来电话,“妈妈,你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在烫头发呢。我专门等烫完了再告你。”此时,贺鼎的学习状态并不是太好。李俊梅一边告诫“儿子,你得努力,接受以前的教训,一辈子都得记住”,一边参加到清华家长网,QQ群,又上清华学生网看学生的作业,“这样能知道贺鼎所处的位置,提出的建议孩子才能听进去”。“跑偏了就得赶紧纠回来,这是家长的责任”。这么多年来,贺鼎成长到什么阶段,李俊梅的脚步就追随到哪儿,“不能早早和孩子有距离”。

现在的贺鼎,被同窗们起了外号,“建筑牛人”。他很信服妈妈,“我就是飞得再高,妈妈也能让我脚踏实地”。

因为养育之恩对母亲的回报,有时是出于伦理、天性,而从心中深深涌起对母亲的敬意,那种对母亲的感情才是绵延不断强烈牢固的。就像贺鼎真挚的表白:“我和妈妈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在一个女人身上,有着她的孩子一生都需要提取的东西,她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孩子的不断进步,或者她完全适应孩子的不断进步并且还能给予支持,那么这个妈妈已非同寻常。

标签:;  ;  ;  

训练我,妈妈,把它当作职业来做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