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炎 犍为师范附属小学 614400
【摘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9-191-01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本着“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对“探究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下面谈谈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引导
强化探究的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教师应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的强化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啥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二、巧妙设疑
激发探究的兴趣即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设置的问题具有阶梯性。手指头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让学生指出哪是“弦”,接着又画了一支箭,这样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鸟了。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够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名家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鲜明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轻而易举把学生引入新课,感知了课文的大意,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古词《忆江南》时,我特意设置这样的引入语:同学们,春天对于大家来说,都很熟悉,一提到春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春暖花开,万木吐绿,好一派充满着生机盎然的美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过春天,描绘过春天,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来,短时间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流水鳜鱼肥”、“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名句勾起了同学们对《忆江南》的相关问题深入思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建构模式
培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强化探究意识,激发探究的兴趣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新教材当作“导火索”,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展示缤纷的心智,升空激荡的情愫,引爆倾诉和论辨的渴望,收获自我发现的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自读感悟,生发问题。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和文本“交流”,在此基础上说出课文的精彩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文章的内容、语言、情感等皆可)。对于有些课文在这一步骤前,可以加上“挑战式探索尝试”这一环节,如:下一堂课要学《桂林山水》,在此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写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山和水,看看自己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文中的山水秀丽。经过尝试再去学习课文,自然就更容易体会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涵。
2.分组品味,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分享,用有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别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是每一个同学都会“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成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3.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拔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上台发布、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让全班学生受益。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异组论辩,切磋或通过教师引导去深入探究。
四、撰写日记,养成探究的习惯
撰写日记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提高作文水平重要的一种途径,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大多数的学生只会写传统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内容显得单一,无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撰写的传统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变为“探究式日记”,即把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随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日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整理成小文章,一篇篇文章连缀起来,就形成了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足迹学生也就会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习惯。
总之,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的美好境界。
论文作者:邹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这一论文; 发现论文; 春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