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刘勇, 刘伟臻, 蔡志敏[1]2016年在《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笔译》文中提出该文以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商务英语翻译目标语语篇的构建问题。作者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视角,以语篇结构、信息传译、语境连贯和词汇语法四个方面为依据,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目标语语篇衔接的内在关联。根据对比分析语篇翻译的实例,作者指出:影响生成优秀目标语语篇的关键因素是商务知识、语言系统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

严明[2]2012年在《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全国有600多所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截至2012年,教育部已正式批准62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对于保证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商务英语专业测试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商务英语能力考核体系。商务英语测试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定义所要测量的语言能力,这是测试开发的理论基础。为了使测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英语教学,测试开发者必须保证所开发测试的效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择商务英语测试开发这一课题,重点探讨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的构念界定和测试开发。本论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通过对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梳理,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二、围绕拟测构念“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开发和设计标准化学业测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BEM-8)。三、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对所开发的测试进行效度研究。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和设计研究以下内容:第一,测试构念的界定。本论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话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出发,构建商务英语话语研究的框架,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详细研究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体裁谱系及各个体裁的特征。基于各种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界定“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从文本知识、语用知识、体裁知识、话题知识、情境组织能力五个方面具体化。“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是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思维、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商务话语能力,能够在专业培养的学术英语及职业英语领域内,即在特定商务英语话语研究及国际商务活动领域内,参照应用语言学研究共同体及国际商务实践的规则与惯例,结合特定交际任务的语境因素,运用情境组织能力及文本、体裁和语用知识,结合自身素质,通过专业体裁的建构、解释和使用,进行意义协商,有效完成书面和口头交际任务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二,测试开发和设计。为了保证所开发测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论文参考与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ETS)和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等著名语言能力评估机构的研究成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开发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流程。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目标是,能够科学地反映考生”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以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考试开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确保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第三,测试的效度验证。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考试效度的检验和提高则是保证考试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论文提出社会认知视域中的整体效验模式,基于效度整体观(Messick,1989)和社会认知效验模式(Weir,2005),结合考试流程,从考试构念、考试内容、效标关联、评分结果和考试后效这五个方面收集证据,检验TBEM-8是否能够有效地测量所界定的目标构念。构念效度研究的对象是五所大学参加TBEM-8范型试卷考试的341名考生。分数数据分析包括测试内部一致性分析和测试构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作文文本分析重点考察考生作文的语篇特征;定性研究通过口述报告揭示考生的写作过程。研究结果发现:就题目的测量学属性而言,TBEM-8各分测试与总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表明测试题目具有同质性;而分测试之间的相关程度中等,表明它们分别测量了构念的不同方面。测试的维度方面,因子分析能够提取三个公共因子,即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和体裁能力。这说明TBEM-8与测试构念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口述报告的分析显示,高分组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测试开发者所预期的行为,其写作行为与写作测试所要考核的技能基本吻合。这些证据总体上说明,TBEM-8能够检测构念相关能力,具有比较好的构念效度。内容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六位专家对于TBEM-8测试内容合适性和代表性的评定意见,接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内容效度指数和测试任务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TBEM-8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测试题目能够合理地反映考试大纲规定的测量内容范围。效标关联效度研究选取学生的专业课平均成绩、任课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排序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高级)成绩作为TBEM-8的效标,研究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2008级的163名学生。研究结果发现:TBEM-8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考试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研究重点考察翻译和写作测试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参加实验的对象为担任TBEM-8翻译和写作评分任务的八名评分员。统计结果表明,评分员间的相关系数在0.80以上,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评分员的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TBEM-8翻译和写作测试具有较高的评分效度,评分结果是可靠有效的。后效效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TBEM-8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341名学生参加了TBEM-8范型试卷考试并填写了“考试后效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访谈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的15名在职教师。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认为,TBEM-8将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学习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考试的实施能够强化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结果可以为教学与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本论文由八章构成。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本章概述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测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指出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效度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需要对商务英语测试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客观准确地测量教与学的实际水平,对教学起到正向反拨作用。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目的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本章对语言能力有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评述;对效度、构念、构念效度、效度验证等概念进行了讨论;对国内外语言测试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这些测试的成功经验对商务英语测试开发和设计的启示。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设计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本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开发流程和考试效度验证的研究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对商务英语话语共同体、商务英语专业体裁研究和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专业话语实践展开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第五章提出“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构念框架。第六章介绍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详细描述了从测试设计、操作到实施这三个阶段的各主要环节。第七章描述了商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效度验证过程。效验研究基于效度整体观,以构念效度为核心,从内容效度、构念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和后效效度五个方面收集和分析效度证据。第八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得到的发现及获得的结论,对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评述。本章还指出了本研究对于商务英语测试的贡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与本研究相联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

张慕凝[3]2014年在《衔接与连贯理论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商务英语语篇实例,探讨衔接与连贯的语义功能及其形式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商务英语语篇的信息与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发挥衔接手段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指导作用。

颜志如[4]2007年在《语篇分析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简介了我国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法现状,论述了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入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商务英语信函的句子衔接,段落安排,语篇思维和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语篇分析,以达到逻辑合理、意义连贯的写作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语篇分析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俊伟[5]2012年在《浅析商务英语信函语篇连接词的功能及其翻译策略》文中指出有效的商务信函会对商务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商务信函的写作过程中,语篇连接词形式多样,词类繁多,有着突出信函主题和提供商品信息的特殊功能,是构建语篇连贯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对商务信函中的语篇连接词的功能和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指导商务信函的用词写作和翻译使用。

陈曦蓉[6]2009年在《西方报刊商务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根据Halliday和Hoey的衔接理论,结合西方报刊商务英语语篇实例,探讨了复现与搭配这两种词汇手段衔接语篇的功能及其形式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汇语义与连贯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商务英语语篇的信息与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发挥词汇衔接在商务英语语篇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苏丽[7]2008年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文中研究指明衔接与连贯这一问题,是中外语言学家在语篇分析中所关注的课题之一,韩礼德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中,曾经指出:语篇就是在这两个方面都连贯的一段话语,即它从情景语境方面考虑是连贯的,故在语域上一致的;同时它本身是连贯的,故它是前后衔接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个也不能蕴含另一个。也就是说,连贯的语篇不仅仅需要在语篇层次上的衔接手段,另外必须与之所归属的语域保持一致.在本论文中,对这种一致性,笔者理解为必须与之产生的情景语境相一致.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某些衔接手段来体现出来.笔者在阅读大量商务信涵以及商务谈判材料后,对这种一致性的体现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运用了话语分析中话论转换理论对商务语篇详加分析。首先,商务语篇内部衔接手段的使用与其所产生的情景语境一致性表现在衔接手段对情景语境三个变量即: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情态有一定的体现作用,例如:语篇中某些衔接手段的频繁出现可以体现出该语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因此这些衔接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体现该语篇的话语范围。在商务英语函电中,很少使用外指类型的衔接手段,大部分指示类衔接项目都可以在语篇内幕找到预设项目,替代和省略的使用也在语篇中限制使用,这就加强了语篇对情景语境的独立性,从而体现了书面语篇的文体特点,因此这些衔接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体现话语方式的,连接衔接手段的运用也加强了商务书信的内部语言的逻辑性,从而也体现了商务语篇的文体特点。话轮转换的出现与否也体现了话语方式:商务书信是以独白形式出现的,不存在话轮的转换。在商务语篇中,某些衔接项目的出现也可以体现出交流双方的亲疏关系,从而体现话语基调。所以,在对大量的语料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后,笔者根据这些衔接手段与情景变量的体现关系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分类,即:话语范围体现类、话语方式体现类、话语基调体现类。另外,本研究中,所提出的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以韩礼德与哈桑的五种衔接手段,并综合了话语分析中话轮转化的理论,对商务语篇的深层结构进行了探讨,不仅解释了衔接手段与情景语境的一致性是如何体现的,而且也把话轮转换的体现形式—临近语对也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应用到对商务语篇的探讨中去,在阅读大量的商务洽谈资料后,总结出了六类临近语对关系,即:问候—问候、提问—回答、建议—接受、建议—拒绝、提出主张—反主张、提出主张—问题解决。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进行了简单得介绍,并且总结了其他语言学家对该理论的看法;此外对衔接与连贯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语篇的研究进行了一下回顾。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韩礼德提出的五种衔接关系,并对语域、话语范围、话语方式、话语基调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话轮转换理论以及临近语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韩礼德的五种衔接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话轮转换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商务英语语篇的理论框架,并在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运用该框架对四篇书面商务英语语篇、四篇口头商务英语语篇进行了分析,对分析结果做了总结。第六章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分析中的发现,指出了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该研究不仅找出了商务语篇这一特殊科技语篇的衔接特点,更重要的是对语篇的衔接、连贯与情景语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吴雯[8]2007年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连贯研究与教学》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探讨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语篇连贯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使语言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了语篇层面。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觉。运用语篇方法来教商务英语写作会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杜平[9]2014年在《语篇特征视角下商务英语题材文本的翻译》文中研究说明本篇翻译研究报告选取理查德·米切尔与乔尔·菲特(Richard Mitchell&Joel Fetter)合作的一篇有关澳大利亚劳动关系、针对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背景的读者群体的专题性研究论文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ustralian Industrial Relations作为翻译实践和研究的源语文本。译者首先简单介绍选材缘由,分析了所选材料的文本类型,接着对目标文本语言进行定位,并简略比较商务英语文本与商务汉语文本语言的异同。本论文主要以波格然德和德雷斯勒(Beaugrande&Dressler)提出的语篇的七大特征: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l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为指导理论,研究其对商务英语文本汉译中重要翻译方法的指导,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实例加以分析探讨,旨在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期达到提升译者自身翻译水平及促进对该类文本汉译中翻译方法研究之目的。

李伶伶[10]2008年在《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语篇意识的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以应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英语写作课程在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历来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尽管师生双方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其效果却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对英语写作,学生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单词记忆了不少,语法知识也掌握了不少,但是写出的文章总是不很通顺,甚至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样的学生只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被淘汰。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传统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忽视语篇知识造成的。随着语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把语篇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弥补当前教学不足。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很少涉及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写作方面。本人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的学科特点尝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语篇知识系统教学,通过分组实验、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方法对运用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期终考试试卷分析、师生座谈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的研究发现: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意识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尤其可以为写作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帮助学生强化语篇知识的认识,改进思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中职英语写作特点、可以使学生很好掌握英语写作的语用要求等,使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语篇知识可以提高英语写作效果。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较小,语言基础较差,进行语篇教学在促进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短语记忆等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受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新知识运用能力水平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过无法讲清语篇知识的情况。由此,笔者建议:一、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在不完全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运用语篇意识教学方式,两者互相补充,使其二者有效的结合,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英语教学中。二、进一步增强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培训力度,以提高英语教师运用语篇知识的能力,并且积极的探索适合中专英语教学的最优方案,以便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从本文研究的背景入手引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中就语篇的定义、语篇的特征、英汉语篇意识的差异、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反思做了阐述。第三章是中职学校英语写作的现状。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强化语篇意识英文写作教学的具体尝试。第五章是实验结论及建议。第六章是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语篇衔接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笔译[C]. 刘勇, 刘伟臻, 蔡志敏. 当代外语教育 2016年第一辑(第一卷 总第一辑). 2016

[2]. 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D]. 严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 衔接与连贯理论在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运用[J]. 张慕凝. 现代企业教育. 2014

[4]. 语篇分析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应用[J]. 颜志如.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浅析商务英语信函语篇连接词的功能及其翻译策略[J]. 张俊伟. 咸宁学院学报. 2012

[6]. 西方报刊商务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J]. 陈曦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7]. 商务英语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D]. 苏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8].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连贯研究与教学[J]. 吴雯.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7

[9]. 语篇特征视角下商务英语题材文本的翻译[D]. 杜平. 兰州大学. 2014

[10]. 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语篇意识的研究[D]. 李伶伶.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