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形势_朝鲜经济论文

朝鲜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形势_朝鲜经济论文

朝鲜经济政策调整新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论文,经济政策论文,态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朝鲜经济开始出现停滞。苏东剧变后,朝鲜面临着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原苏东国家中止了对朝的无偿援助,国际反朝势力趁机加强渗透与“和平演变”,企图搞垮朝鲜。1994年,金日成逝世,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罕见的水灾与旱灾,使朝鲜农业欠收,国内粮食问题严峻。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朝鲜经济持续9年出现年均约2%的负增长,1995年的经济负增长率高达4.6%。面对严峻形势,朝鲜劳动党中央一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抵制西方的思想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及时完成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顺利“接班”工作;另一方面,朝鲜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内外政策,近几年来,在经济方面实施一些新的措施,推行“有限的经济改革”或“谨慎的经济改革”,经济建设初显成效,初步扭转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

一、朝鲜党的领导人要求人们改变观念,发展经济

朝鲜是否像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推行经济改革,是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朝鲜一直坚持主体社会主义,在经济管理模式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当社会主义国家掀起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时,朝鲜虽然提出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但一直没有进一步提出改革的问题。1997年金正日担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以来,朝鲜党的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逐渐转向经济方面。朝鲜的内外政策以及国内经济政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新世纪初,朝鲜领导人以及官方媒体提出了更新观念、大胆革新的思想。

2001年1月1日,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共同社论《以胜利完成“苦难行军”的气势开拓新世纪进军之路》。社论在提出“21世纪朝鲜将以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姿态巍然屹立”的战略目标的同时,还强调增强国家经济力量是21世纪朝鲜最重要的任务。社论指出,在新世纪初,朝鲜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整顿现有的经济基础。要特别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一切努力。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使之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更重要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建作为目前经济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再也不能耽搁的迫切任务。当前摆在朝鲜人民面前的首要课题是:要在思想观念、思考方式、斗争风格和行为方式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革新。

2001年年初,金正日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世纪要“更新观念”、“改变思考方式、大胆变革”、“抛弃旧模式”。他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年代,要全面研究过去外国式的旧框框和惯例,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开展所有工作”,“不能站在以往奠定的基础上按老样式生活,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更新其面貌”。他指出:“我们要根据不断前进的时代要求,振兴和发展经济,大胆地以最新设备和技术装备工业。我们不能为现有的观念所束缚,抱着过去旧的、落后的东西不放。该抛弃的要大胆抛弃。”他还强调,当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科学和技术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自满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或者踏步不前,就不能卓有成效地度过朝鲜面临的难关,就不能振兴国家的经济。现在已进入21世纪,必须以新的观点和从新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所有问题。接着,他还到中国上海参观中外合资企业、浦东新区、证券交易所、高科技园区等。当时的国际舆论纷纷猜测朝鲜是否要实行改革开放。韩国政府发言人甚至号召韩国企业家们做好到朝鲜投资的准备。2001年秋,金正日正式下达文件指示要彻底打破分配平均主义。2002年3月,朝鲜内阁在举行的扩大会议上强调,朝鲜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加强经济和财政管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增加经济收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2002年7月26日,金正日在视察慈江道熙川市的工厂企业时说,朝鲜将在坚持计划经济管理原则的同时,改善经济管理,发挥下级单位的积极性,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思想观念的变化推动了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实行企业独立核算制度,开始研究市场经济

在历史上,朝鲜在工业企业管理模式上一直推行金日成于1961年创立的“大安工作体系”。国营企业与集体企业是国家和政府的附属物。企业只是实现政府计划的基本生产单位,隶属于不同层次的政府部门及主管单位,不论哪种所有制的企业普遍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199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最高人民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33款明确规定:在经济管理方面,国家将(在每个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制度。这一规定的主旨是使国营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并且首次提出营利概念。宪法修正案还引人注目地增加一项条款:允许朝鲜人加强合资企业的建设及同外国人的其他联系。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已经首先实行了新的核算制度。

不仅如此,朝鲜也在关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注意研究市场经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已确认,朝鲜已经以粮食危机为契机,向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和匈牙利等国派出专家,开始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朝鲜2001年派遣480名经济官员和学者到中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国和地区,从事对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的研究工作。金正日指示有关部门成立了研究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德国统一后国家体制的特别研究小组,并在贸易省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资本主义,命令相关部门的干部研究有关大企业的管理。

三、调整价格体制,大幅度提高粮价、物价与工资水平

朝鲜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产品分配实行配给制度。1997年,朝鲜通过了《价格法》,1999年又制定了《人民经济计划法》,开始引入以价格为导向的经济政策。2002年7月,朝鲜政府实施以“扩大奖励制度”、“废除配给制度”、“改善双重价格制度”等三项为核心内容的价格政策与工资政策调整。从2002年7月1日起,朝鲜政府结束实施以久的稻米配给制度,以提高大米的价格为基础,重新制定了城乡居民的工资标准和所有生活日用消费品的价格,并从8月份起开始执行。据朝鲜方领导人称,政策调整“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扬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坚持真正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次政策调整的力度很大,物价和薪水分别上调25倍和18倍左右。工资涨幅最大的是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以及厂矿企业一线的职工。例如,一位大学教授的工资从过去的200元朝币提高到4000至5000元朝币;如果这位教授同时还有博士学位或院士头衔,他每个月的工资可高达7000至8000元朝币。一般工人的工资都提高了15到20倍,并按照工龄逐年上浮,提高后的工资平均可达2000至2500元朝币。而政府司局级干部的工资则从过去的180至200元朝币提高到3500至4000元朝币。在大幅度提高工资的同时,包括大米在内的各种食品、生活日用品也都相应涨价。大米的收购价由过去的每公斤0.6元朝币提高到40元朝币,玉米的收购价由每公斤0.5元朝币提高到31元朝币,而每公斤大米和玉米的销售供应价格则由过去的8分和7分朝币分别上涨为每公斤43元和33元朝币。一碗冷面的价格由5至10元朝币涨为150至200元朝币,而公共汽车和地铁的票价也从过去的0.1元朝币上涨为2元朝币。据说,朝鲜还将对居民房租、水电费的收缴作出一系列调整。但朝鲜几十年来一贯坚持的义务教育制度和全民免费医疗不在调整的范围内。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医疗、教育费用都由国家承担,看病住院不花钱将依然是朝鲜人引以为荣的事情。

四、改进农业管理体制,发展农村集贸市场

朝鲜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一直延续金日成于1965年5月创立的“分组管理制”,其主要内容是:合作农场给各作业班的分组固定一定数量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和生产工具,并按照国家计划确定每公顷土地的产量,并根据其完成情况评工记分。年终以此为据进行分配。近年来,由于经济困难,朝鲜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一些新政策,逐步改进农村的“分组管理制”。1996年初,对3000个合作农场实行了新的管理办法。主要措施是分组承包、合理计划、超产自留、余粮可卖。分组承包,就是把过去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农场作业班分为若干个作业组,权力下放,责任到组,以作业组为单位进行粮食生产的承包与核算。分组原则由家属成员和亲戚邻居组成。合理计划,就是根据每个作业组所承包的土地过去3年或10年的平均产量,制订本年度的生产计划,调整粮食生产指标使计划更切合实际。超产自留,就是各作业组按计划完成上交粮食任务后,超产部分农民可以留下,由分组自己进行实物分配。同时还改变了计酬方法,实行“以量计工”,取代了“按时计工”,即按完成实际劳动成果计工分。余粮可卖,就是农民的余粮可以到农贸市场上自由销售。党和政府为了争取农民能把余粮卖给国家,规定对向国家卖余粮者实行奖励政策。1997年以来,在首都平壤一带,农民自发地建立了农贸市场,以易货贸易的形式向市民出售食品;在一些与中国交界的地带,建立了几处露天市场,同中国人进行易货贸易。此外,还采取措施逐步放松对农贸市场的限制:一是扩大了农贸市场的规模,有的场地扩大一倍以上,能容纳上千人。过去,每隔10天才开市营业一天,现在则几乎每天营业;二是允许粮食、鱼、肉和服装、鞋帽、布料等轻工业产品进入农贸市场,使自由市场销售的物品种类明显增多;三是过去农贸市场只有私人摊位,出售多余的农产品,现在还允许小集体单位设立摊位,出售自己制作的各种食品,甚至还允许国营商店到农贸市场设摊出售商品。

五、设立经济贸易区与“经济特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在冷战时期,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的对象主要是原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朝鲜也采取了一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措施。

一是设立自由经济贸易区与“经济特区”。1991年12月,朝鲜政务院作出建设位于中朝俄三国接壤的图们江三角洲、总面积为621平方公里(后扩大为746平方公里)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决定。此后,不断提高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地位,并将该区扩大到清津地区。1996年9月,将这一地区向全世界开放。1997年10月,朝鲜进一步决定在元山、南浦、海州、新浦等沿海城市建立加工和贸易保税区,宣布降低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外商所得税,并计划在若干港口和内陆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政务院决定,任何单位都可从事外贸活动,只要对国家有利,政府就将提供方便。2002年9月,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指定位于中朝边境的面积约132平方公里的新义州为特别行政区,并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会把该地区建成经济特区。特区是把新义州和周边地区捆绑起来的特别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权限之下”。这是朝鲜首次指定并对外公布经济特区。根据新公布的《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新义州将在行政、立法、司法上拥有很高的独立权。据当时的外电报道,新义州将被建设为金融、贸易、商业、工业、尖端科学、娱乐及旅游为一体的国际综合地区,截至2052年12月31日为止,拥有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权。新义州将实行其他一些特殊政策。在特区周围将设置壁垒,限制特区外的朝鲜居民的自由出入;聘请欧洲人士任命为特区法务局首长,负责检察、司法事务,一半以上的立法会员聘请外国人士担任。特区政府打算采用中国香港式的无关税原则,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4%(比中国的经济特区低一个百分点);允许土地私有化,外国人设立企业无任何限制;采用美元作为通用货币;主要发展金融、产业、旅游等项目以及一定范围的赌博业;在今后两年内实行大规模的人口移动政策,把目前二十多万名新义州原住居民疏散到其他各处,而把外国人和国内的技术人才以及企业人士迁入新义州。届时新义州将成为拥有五十多万居民的城市。

二是制定法规,实行优惠政策。1984年9月,朝鲜首次公布了《合资经营法》,鼓励外商到朝鲜投资设厂,搞合营企业。1992年10月公布《外国人投资法》、《外国独资企业法》和《合作法》,鼓励外商到朝鲜,建立合作企业、合营企业、独资企业。1993年又公布《自由经济贸易区法》、《外汇管理法》、《外国投资企业及外国人税收法》等法律,允许外国人在朝鲜境内建立合作企业、合营企业以及在自由经济贸易区内建立和经营外国人企业。这些法规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定在贸易区内生产、价格、贸易等均由外商决定;罗津、先锋为自由港,出入自由,免于签证;鼓励投资,优待外商,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优惠税收10%,一般企业所得税为14%;外国投资商可以享受4年的免税期,原材料和设备进口及成品出口还可以免征关税;向外国投资者和外国人投资企业出租必要的土地,出租期最长可为50年。

三是重视自由经济贸易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将自由经济贸易区内的主要道路从6米加宽到19米,并投入400万美元铺设柏油路。在海运方面,罗津和先锋两港已分别与韩国的釜山和日本的新潟有定期航班往来,计划到2010年,把位于罗津—先锋地区附近的清津港的年吞吐能力扩大到1000万吨。为发展空运,修建了通往海参崴的直升机场,并投入大批资金兴建新机场。通讯事业也得到发展,已建立了光纤电缆,泰国某公司投资2800万美元建成了通讯网,国际长途电话和国际传真均已投入使用。10多年来,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商在那里建立了金融、通信、电脑、机械、日用品和饭店等合资或独资企业。贸易区还十分重视“筑巢引凤”工程。除原有设施外,还建设了专供外商租用的住宅楼及拥有600个床位的旅游宾馆。他们还计划开发那里的旅游资源,建立大规模旅游区,使其与白头山、七宝山、金刚山等旅游胜地和温泉连成一片。

四是重视经贸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自由贸易市场对大批人才的需求,金日成综合大学及国际关系大学增设了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建立了培养经济专家的机构。为了培养适于在外国企业工作的专家,1997年4月开设了“罗津—先锋教育中心”,计划在该区建立综合性的经济大学和为旅游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

六、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朝鲜政府多次宣布,愿同一切尊重其主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与之开展经贸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主动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吸引外商投资。随着投资政策的放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陆续涉足朝鲜的投资领域。到90年代初,朝外合营、合作企业达到100多家,外商投资额超过一亿美元。近年来,朝鲜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1998年7月,朝鲜与美国建立了旨在协调两国企业界的投资和贸易合作的经济联合委员会。同西欧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经贸联系。2000年,朝鲜与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签订了鼓励投资、经济合作和贸易结算等协议。2001年,朝鲜与欧盟建交,为双方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此外,朝鲜还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签订了贸易、防止双重征税和投资保险协议,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得到进一步扩大。目前朝鲜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随着对外贸易的对象与领域的不断拓宽,朝鲜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0年的外贸总额达到20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朝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于1996年替代日本成为朝鲜第二大贸易国。1999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最高达3.34亿美元。2000年,韩国企业在朝鲜的投资、经济援助和双边贸易总额已突破20亿美元。近年来,朝鲜还新组建了一批适应海外市场的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比如朝鲜对外建设总会社等各建筑企业派出数千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俄罗斯、孟加拉国、科威特、利比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程和劳动承包。万寿台海外开发会社集团先后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造铜像、纪念碑等艺术作品,进行房屋装璜和公园造景。赤道几内亚、多哥、加蓬等7个非洲国家的总统铜像、埃塞俄比亚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和马来西亚的粮谷博物馆等都是该公司的作品。朝鲜工业技术会社在中国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开展新技术、新发明和专利等技术贸易。

总的来说,朝鲜国内的经济政策正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尽管朝鲜在短期内推行全面的改革开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不断发展。

标签:;  ;  ;  ;  ;  ;  

朝鲜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形势_朝鲜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