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患者的航空急救体会论文_张献芳

心绞痛患者的航空急救体会论文_张献芳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 航站医疗急救科 100621)

摘要:目的 总结心绞痛患者航空急救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53名航空活动中突发心绞痛患者的急救过程。结果 经急救53名患者中心绞痛停止的有48名,明显减轻或缓和的有3名,急救有效率为96.2,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2名。结论 航空行程中心绞痛时有发生,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有胸闷胸痛、大汗等症状,间或有急性心肌梗死濒死恐惧感,一旦有此症状表现时及时予以科学有效救治,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心绞痛;航空急救;体会

航空活动中,因高空压强的原因,稳定型心绞痛有发展为不稳型心绞痛的可能。突发心绞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缓解,约30分钟后即可表现出剧烈胸痛而猝死。此种状况下患者心电图共计约为30%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使预后得到相对改善,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必须进行适当急救,急救后及时入院进一步检查及治疗。预后护理对心绞痛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共计接收院前急救转入的航空心绞痛患者53名,现将航空心绞痛患者急救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院前急救转入的53名航空心绞痛患者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发病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心电图改变。28例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21例男性,7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7.2±1.8)岁。19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14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7.7±3.5)岁。6例自发性心绞痛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54.2±2.6)岁。

1.2方法

1.2.1急救措施

予以患者持续吸入氧气(浓度30%~50%)血氧饱和度增加了1.2潜伏期氧供给治疗。予硝酸甘油片0.5mg置于患者舌下让其含服。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静脉通道输入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及控制血压。静脉输注5000U或12500U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剂肝素,口服100~300mg阿司匹林[2]。急救过程中予以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安慰治疗以缓解因情绪问题加重心绞痛。同时及时将其送入医院,送院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1.2.2急救护理

将患者衣带松开,保持绝对卧位休息状态,防止急性心梗发生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予以30%~50%中流量吸氧治疗,该流量范围吸氧治疗最适合患者,流量较大患者无法适应,较小无法达到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要求,通过氧疗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增加心肌氧供,缓解心绞痛。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心肌缺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严防患者病情进展或演变并发急性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功能在受到损害时血压与氧饱和度会降低,故而急救过程中需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患者有无出现突然心慌、咳嗽、憋气、心前区疼痛、气促,生理功能低下、反应迟钝的老年人易发生前述症状表现。硝酸甘油发挥头面部血管扩张作用,用药后患者回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心悸等症状。用药后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以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通过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控制滴注速率,通常情况下每分钟滴注速度以8~10mg为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防止体位突然改变引起血压降低、头晕、冷汗、心悸等症状发生,输液过程中嘱患者尽量平卧减少坐立等。分别于输液前与输液中测量患者血压。注意观察使用抗凝药物患者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入院后监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并继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等。

1.3观察指标

计算本组患者急救有效率,记录航空活动急救后突发阵发性心绞痛停止时间,观察急救结束后再发心绞痛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

2、结果

经急救48名患者心绞痛停止,3名显著减轻或缓和,有效率达96.2%。53名心绞痛患者均在航空活动结束后被成功送往医院。53名患者航空活动急救后突发的阵发性心绞痛在急救后(38.8±10.5)h结束,每小时心绞痛发作2~4次的患者在航空活动急救后(8.7±3.6)心绞痛症状停止。心绞痛在航空急救后(12.4±4.5)min再次发作的12名患者自愿接受二次急救。

3、讨论

心绞痛患者多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部分狭窄,冠状动脉病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及高龄冠心病患者,在航空活动中,很可能不能耐受特殊大气压环境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进展至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有冠心病的患者,尤其高龄患者在航空活动中应避免进食晚餐过量及疲劳乘机,以免进食过多而诱发心绞痛发生;一旦心绞痛症状发生后,患者因在机舱缺氧及高空中原因情绪波动较大,表现为极度紧张、惶恐。此种不良情绪会更加加重心绞痛,加重病情,促使心绞痛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面积扩散时患者表现为胸心前区剧烈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冷汗,部分患者疼痛位置在左肩颈部,有时疼痛放射至背部。

每年定期到医院体检是冠心病患者必须做到的,也是预防心绞痛发生的重要手段。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放松心态,规律作息,每日定时饮水,切勿感到口渴才喝水,夏天患者一天的饮水量应达1000ml。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每天进餐以八分饱为宜,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引起应激反应,少量进食能刺激冠状动脉痉挛性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起到预防心绞痛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维持患者头脑清醒。航空活动中心绞痛患者避免不了上下运动,重力失衡在此条件下形成进而诱发心绞痛症状发生。航空活动可能加重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及心肌缺血,导致心脏长槽,人皮皮肤血管呈扩张状态,皮肤表面流进大量血液后诱发心脏突然缺血、缺氧。建议心绞痛患者在进行航空活动前5~15min口含抗心绞痛药物,对于情况严重的心绞痛者建议口服7~8粒速效救心丸或舌下含服1粒硝酸甘油3]。心绞痛患者在进行航空活动时应带上“抗心绞痛”药物以防止6个异常天气及飞机颠簸时引起患者心脏不适。建议患者在口含药物30min后再登机,乘机期间间隔3~5h服用一次药物。为避免患者情绪过于兴奋诱发心绞痛,维持机舱内安静。心绞痛发作后保证患者维持绝对卧床休息,经急救情绪基本稳定下来的心绞痛患者在航空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就诊接受进一步急救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开裂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发生的主要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在激烈运动后被成功激活,航空活动中患者出现收缩压、心率变动。总之,对于航空活动中突发心绞痛患者需予及时抢救,先稳定患者病情与情绪,在生命体征与情绪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快及时将其送入医院接受有效急救措施治疗。

参考文献

[1]刘生智.6例心绞痛患者的航空急救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6):86-88.

[2]金淑云.心绞痛的急救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8(21):1124-1126.

[3]史英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2):208-209.

论文作者:张献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心绞痛患者的航空急救体会论文_张献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