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指数的经济应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数论文,工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的经济,包括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商品和劳务的产出、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需求相对应的消费活动、投资活动,以及与物质生产有密切关系的金融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因而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就要求构造多种指标来表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工业指数是有关一个国家物质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等一系列活动的动态指标体系。例如,根据各种形式的产品所编制工业生产指数,就能综合反映该国所有产品生产活动的整体水平,体现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与物质产品生产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而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趋势。因此,生产指数是最常用的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工业指数中最早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究其原因:
1.在经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及其有关的活动的产出在整个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得最高,大约为3成左右。如果把与物质产品生产密切有关的批发、零售和运输等工业产品流通等领域的经济活动的产出包括在内,则占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5成左右。
2.工业指数是景气动向的敏感性指标。工业生产形势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景气状况的好坏。一般景气恶化的特征是库存增加,这时就要求通过削减生产来(调整)减少库存;相反,如果景气状况较好,就要求增加库存,以便扩大(未来)生产。通过工业指数能了解库存循环的景气变化:相反,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产出变化不大。因为,GDP的变化主要是受工业生产部门产出的影响, 所以通过工业生产指数的动态变化来反映GDP的变化趋势。
3.及时性。生产、销售和库存指数一般要求在报告月的第二个月的下旬上报、发表。经济活动中有关实物方面的动态表现,是统计公报中发表最早的指标之一。工业指数在对经济现状作出迅速判断、为制定经济政策、企业活动等重要问题上能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一、趋势分析
工业指数主要适用于短期的经济趋势分析,根据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生产趋势分析、需求趋势分析和景气趋势分析,而每一种分析又都形成了固定的分析模式,构成了特定条件下的指数分析方法。指数的生产趋势分析、需求趋势分析和景气动向的分析,仅就工业分类的动态来看,就能通过物质产品的动态变化大致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最终需求和景气动向变化。
(一)生产趋势分析
工业生产指数的生产趋势分析主要用于整个工业、或某种产业的生产水平,动态变化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具体分为:
1.测定工业生产的动态
工业生产指数是以基期的平均生产水平为100 来测算报告期生产水平的动态相对数。根据指数的数值大小,可以通过基期来掌握报告期的水平;根据不同时期指数的推移,可以掌握生产活动的动态变化。据此,通过若干年对生产动态变化的观察,就完全能对生产活动的状况作出判断。
生产动态通常用附加值比重的环比生产指数(即以前一个月为基期来计算指数)进行分析。如果采用的是月度资料或季度资料,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季节调整。
由于生产指数是以基期的生产活动为同度量因素所计算的环比指数序列,因而序列各报告期由于技术革新所生产的新产品的份量就很难在指数中得以体现。原因是有时新产品上升率虽然较高,但其占总额的比重却一般不大,所以在实际利用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
2.测定不同产业的生产趋势
不同产业的生产指数,主要用于钢铁、电机工业等少数产业的生产趋势,以及产业之间生产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此外,还可以把不同产业的生产指数为基础的指数组合起来,以反映产业群的动态变化,如加工工业或原材料工业的生产动态变化等。但是,这种指数序列的编制,要求对数据先进行季节调整。如果缺乏原始数据,则可用季节调整指数序列予以代替。
3.贡献率分析
工业生产的变动因素可通过产业别生产指数进行分析。这时,首先要考察各产业的生产对整个工业的影响,即产业别贡献度;其次,把贡献高的产业进行对比,然后从中找出对整个工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产业别贡献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环比生产指数
Q[,t]-Q[,t-1]Q[,it]-Q[,it-1]
────────=∑W[,i]·─────────
Q[,t-1] i Q[,t-1]
第i产业贡献度
Q[,it]-Q[,it-1]
W[,i]·─────────
Q[,t-1]
其中:Q 为生产指数
(W[,i])×i 为第i产业比重(权)
Q[,i]为产业别生产指数
如采用季节调整指数计算贡献度的话,各产业别指数累计与整个工业生产指数是不一致的,因而要求对各产业以及整个工业分别进行季节调整。因为在计算各产业的季度、月度的生产变化的贡献时,季节调整指数处理不当,将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关于生产变化,虽然可通过产业的变化予以表现,但不很充分。因而有必要在考察各产业动态变化的同时,研究需求动态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4.生产变动的因素分析(生产、产出与在库投资)
生产变化一般可通过需求与在库投资的关系来表现,而需求由产出指数来表现,在库投资由在库指数的增长来表现,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生产是否平衡。因此,产出的贡献与在库投资的贡献可分别看作影响生产变动的因数。
注意,在库与在库投资是有区别的,在库指数主要反映库存的水平,而在库投资指数则反映在库的增减变化状况。
由于生产的变化与在库投资的变化有关。因而,在库增加,将导致在库投资与前期之比为负值,则其对生产的贡献也为负值。
在具体编制指数的时候必须注意:生产、产出与在库采用不同的序列。生产与产出之间,对于长期生产的产品(生产时间在几个月以上,而且单价显著较高的产品,如船舶、桥梁等),要按月计算生产进度序列;而产出则按完成量计算指数。要使生产、产出与在库完全达到平衡,在进行分析时,就应该考虑资料的可比性。因此,计算生产指数时应以生产额作为权数,如果允许有少许差异的活,也可以采用增加值作为权数。
为了掌握生产、产出和在库之间平衡的趋势,可将各指数的增长率进行比较。然而,各指数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常常不具备可比性。
(二)需求趋势分析
指数的需求趋势分析主要是编制产出指数,以掌握最终需求的动向;
1.掌握最终需求变化趋势
耐用消费品、固定资产等产品的需求动向和产品的动态变化等国内的最终需求动态,一般由生产者产出的产品分类(特殊分类)指数来反映。
消费动向,一般由消费品产出指数、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产出指数和非耐用消费品产出指数来表现;设备投资动向,尤其是制造设备的需求动向,由固定资产产出指数(除输送设备外)变化来表现;而建筑活动的动向则由建筑产品指数来表现。
产出指数主要反映了实物产品的产出情况。然而,要通过产出指数来掌握最终需求的发展趋势,还要观察与实物相对应的需求相关的所有项目的动向。为此,要更为细致地观察消费动向时,还要掌握能显示消费品产出和服务业动向的资料。
与建筑材料产品有关的需求项目由商品房投资(住宅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工厂、建筑物建设)和市政建设(公共事业)投资组成。
产出指数是以生产者为起点,而最终需求者并非直接反映购入阶段的需求,因为从生产到消费还要经过流通部门的中介,所以还要观察流通部门的库存增减状况,然后才能反映最终需求的动态变化。
产出指数反映了从生产者出发的全部产品出厂情况的动向,它包括出口和国内消费两个方面。因此,要反映国内最终需求动态变化,还必须从产出中减去出口的部分。但是,在未曾考虑出口与国内消费的产出比、或者原来就几乎没有出口产品(如非耐用消费品、建筑材料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出指数进行分析。
2.掌握国内外需求动向
如果把产出指数分为国内销售产品和出口产品的话,就能比较正确的反映国内最终需求动向,而出口一般与工业生产及其产出的分析有关。为此,统计部门每季度都公布产出指数和以海关统计为基础的产业别、产品别的产出指数的国内外需求资料,以满足下列需要:(1 )产出对国内外需求贡献的分析;(2)国内关于工业产品出口的产业分类、产品分类的使用分析;(3)控制国内最终需求动向。
产业别、产品别的产出指数的国内外需求资料的编制程序为;(1)以贸易统计和海关统计所收集的有关产品分类的资料,编制出口产品数量指数;(2)计算产品分类的产出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编制不同产业、产品的出口产出指数;( 3)根据产品分类产出指数与出口产出指数的差额,编制产品分类的国内使用产出指数;(4 )按产业分类和产品分类分别计算国内使用产出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5)对各种产业分类、产品分类出口产出指数与国内使用产出指数进行季节调正。
产业别、产品别的产出指数的国内外需求资料并不用于调整产出与海关之间的差额(Lack)。而是在产出与海关不一致的情况下,按产品分类计算的本月产出是为了满足下个月海关的需要所编制的。因为,要对每一种分类产品的差距进行调正是相当困难的,再者按季度编制的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水平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没有必要特意对此加以调整。
一般耐用消费品与固定资产的国内需求动向,对于面向国内的产出指数尤其重要。耐用消费品中出口比重高的产品,包括耐用消费品在内的出口产出指数中,以进一步观察制造业的国内需求动向。
3.掌握在库投资变动状况
在运用在库指数、原材料在库指数时,必须了解工业产品库存、制造业原材料库存的在库投资动向。
关于在库投资变动状况的观察,原材料库存的投资对于产品投资具有先行性。
在库,包括产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流通库存、中间产品库存。其中,与工业指数无关的流通库存、中间产品库存动向,可利用流通与需求供给动态统计、工业统计和法人统计的资料加以观察。
(三)景气变动分析
工业指数从生产、需求、库存的动态变化来反映景气状况,也就是说是关于经济是处于景气衰退状态、还是处于景气上升状态?景气转折点处于什么位置等情况的分析。
1.工业指数是反映景气变动的指标之一
工业指数、特别是生产指数,是观察整个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判断景气运行的指标。
工业生产指数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景气变化最敏感的部分,工业生产指数能表现GDP动向的增长幅度。
生产指数低迷,则说明经济景气处于后退的局面;反之,生产指数上升、则景气具有上升趋势。在库指数对于景气变动具有滞后性。
所谓“景气”,通常是指表现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专门术语。严格地讲,景气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 )指经济循环的好坏(这种循环变动又称景气循环)。整个经济的循环状况可用“景气良好”或“景气恶化”来表示;(2)如果是短期的经济变化,则不包括循环的概念, 一般用“最近的景气动向”来表示。
在研究景气动向时,不规则变动对于充分识别景气变动是很有效的,同时在库的动态也是识别景气动向的重要手段。
2.掌握在库状况
要灵敏地判断景气变动情况,就要观察在库状况,因为在库的变动对生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现行的需求扩大、而物价也同时上升,那么库存积压增加(有意图地库存增加),生产活动将显示出活力;相反,需求低迷情况下的库存积压增加(被动性的库存增加),将造成库存过剩,那么生产将受到压制、进而缺乏生产活力。这种结果,可把在库状况分为:“通常有意识的库存增加→被动无意识的库存增加→在库调整→在库调整结束”四种循环变化。
对于在库的四种状况的判断,在库率(在库水平/产出水平)的动态变化很重要,在库调整时在库率下降。通常,景气恢复在在库调整之后,所以在库率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景气分析的先行指标。
但是,在库状况的变化同生产活动之间仍然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库状况的把握,对于判断景气状况有重要作用。
在库率的变化对于景气变动具有先行性,需求(产出)的变化相对生产有滞后性,其中部分原因是在库调整后的结果。总之,景气上升的初始时刻,作为分母的产出水平上升,生产者在库是相对较迟的预期生产水平低下,导致在库率下降;相反,景气衰退时期,在库率上升。
在库本身相对景气变化具有滞后性。景气进入衰退初期,由于需求增长困难,以至库存积压增加。因此,景气达到顶峰过后,紧接着就是在库达到顶峰。景气进入恢复初期,生产扩大、而产出并没有随之而增加,导致库存长时期持续减少,此后库存又转变为上升;反之,当景气衰退达到低谷,随后可以观察到,在库也将达到低谷。
3.工业指数与景气动向指数的关系
各国编制景气动向指数所采用的指标中大约有9个是工业指数,其中先行指标选的是最终需求产品在库率指数、原材料在库率指数、耐用消费品产出指数(前年同月比);大体一致指标选择的是生产指数、投资产品产出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原材料消费指数;滞后指标选择按逆循环计算的最终需求产品在库指数、原材料在库指数。但当在库率低下时要求迅速对指标加以修正。
二、指数结构分析
指数结构分析不用于短期的动向分析,而是用于中长期的结构变动分析。趋势分析主要是关于上升率的分析,而结构分析则是以水平比较(结构比、原单位等)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占产业别构成比重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容。此外,技术结构的变化可根据生产过程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来反映。
(一)调整产业结构
计算工业生产指数(以附加价值为权数)时,要考虑以工业部门的实际增加值来表示。所以,生产指数占各产业部门的构成比,要按工业内部分类的产业结构表示。
通过这种构成比的推移,可以观察产业结构的变化。应用生产指数,就能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月、季或年度资料追循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生产指数(以增加值为权数)可表现实际增加值的推移,这就为编制其他指数提供了方便。现以Q表示生产指数、Q[,i]则表示第i 项产品的生产指数,P[,io]则为第i 项产品基准时期为单位的增加值额或增加值率,q[,io],q[,it]分别为基准时期以及比较期的第i项产品数量,W[,i]表示第i项产品增加值权数,
P[,IO]·Q[,IO]
W[,i]=────────,有
∑P[,IO]·P[,IO]
其中:∑p[,io]q[,io]是基准时期增加值的合计值,∑p[,io]q[,it]是以基准时期的价格计算的t年的实际增加值。
基期的权数W[,i]表示基期的产业结构(增加值构成比)。
生产指数除了用于产业结构的分析外,还可以用于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分析等与产业结构有关的分析。生产指数的作用,首先是及时性,年度资料在第二年5月前完成,比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分析提前一年完成;第二,能较为详细地掌握工业部门内部的不同产业类型;第三,分析时期的自由度较高,能适应各季度资料的分析。
利用生产指数分析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工业分类的对象有限制,与基准时点有脱节的可能,发展快的产业所占比重有过高的倾向,所以分析时要加以注意。
同样在分析产业结构时,可以利用工业产出资料来分析工业产品的出口结构,只要掌握了出口结构的产业分类和产品分类,就能够进行各种分析。
(二)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和单位产品投入量分析
为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的实际变化,必须对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和单位产品投入量进行分析。同一个生产活动,对生产要素和生产对象而言,生产性和原单位互为倒数。
利用生产指数能便于进行全部工业生产以及个别产业的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和单位产品投入量分析。利用产业别构成比,就能划分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和单位产品投入量的变化、技术要素与产业结构因素的贡献(生产构成比变化的贡献)和进行变动因素分析。
为了观察投入与生产的关系,最好用弹性值予以表现。弹性值指某经济量变化1%时,则与其有因果关系的另一个经济量的%变化, 如出口价格弹性值税收弹性值等。
从生产活动的投入来看,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缩小、虽然投入量减少但产量还是上升,弹性值的计算结果为负值,每年的数值上下波动很大。在这种弹性值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利用弹性值进行分析的,例如投入量的预测(生产扩大的情况下,投入量扩大=弹性值×生产扩大)。从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分析来看,只有当单位产品投入量变化的倾向在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先行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预测(投入预测量=想定原单位×生产预测值)。
产业内部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如果生产规模扩大,要注意产品构成的变化影响。一般来说,投入量多、则消费产品的生产缩小,相反其他产品的生产扩大。从全部产业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来看,技术性的生产工程没有得到改善。
三、作为经济变量的工业生产指数
经济变量的利用与前两种类型的应用不同,主要是工业指数关于计量模型的变量运用。这并不仅仅涉及到指数所表现事物的对象范围问题,而且常涉及到宏观经济问题有关变量(代理变量)的应用问题。一般一个国家的全部生产活动、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景气动向等都可以作为计量模型的变量。
(一)生产指数——表现生产活动的变量
工业指数可利用月、季度和年度资料进行计量分析。生产指数可通过工业生产的产量资料、利用反映全部生产活动的生产函数、输入函数的形式来进行观察分析。
1.生产函数估计
在估计制造业生产函数时,产出量Y是制造业生产函数;K为制造业资本储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L为制造业总劳动时间×制造业就业人数。采用同样方法,可以估计某一产业生产函数。
通过生产函数,可以观察各生产要素对扩大生产的贡献度,但当需求出现缺口(生产能力与现实生产不一致)时,不宜采用此法。
2.输入函数的估计
当输入量的动态变化明确时,可利用输入函数进行分析。
输入函数的动态变化可用国内生产活动因素、库存因素、相对价格因素予以说明。国内生产活动表现出活力的话,原材料输入扩大。一方面,输入原材料在库增加,则输入变化为负值。输入品与国内产品对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后者比前者大。
输入函数的形式:
(国内生产要素)
log(进口量指数)=αlog(生产指数)
(相对价格因素)
+βlog[进口价格指数(以人民币为基准)/国内工业产品销售价格指数]
(在库因素)
+γlog(进口原材料在库率指数)+δ
参数方向条件:α>0、β<0、γ<0。其中, α表示输入对国内生产的弹性值。
(二)反映国内需求供给状态的变量——产品在库率指数
产品在库率指数是反映市场供需测度的指数。在库率高时,与经济活动水平相比、在库显得较多,这时必须缓和需求;相反,在库率低,要促进需求。国内供需为变量产品在库率指数以国内供需为变量,景气动向以劳动生产率为变量。
输出函数估计
输出函数一般用于输出动向和变动因素的分析。
输出函数反映了输出数量的动态变化,一般用国外输入因子、国内供需因子、相对价格因子来说明。输出函数的公式如下:
(国内生产要素)
log(出口量指数)=αlog(进口量指数)
(国内需求因素)
+βlog(产品在库率指数)
(相对价格因素)
以美元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
+γlog(────────────────)+δ
不包括本国在内的各国出口价格指数
参数方向条件:α>0、β<0、γ<0。
标签:工业生产指数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分类变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