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相关思考_课程目标论文

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相关思考_课程目标论文

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及相关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随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验。针对课改实验区的反馈意见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等,在2003年调研及修订的基础上,2007年3月教育部再次筹备组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进一步做了深入的访谈及调研,系统总结了十年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成果,梳理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物理(科学)课程的发展状况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

一、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等,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等。

在本次修订中,主要参考的修订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在这些修订依据中,修订组非常关注的是课改实验区一线教师的调研反馈结果。

经过广泛的交流、讨论,修订组确定了修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整体思路,即: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五部分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其具体的修订原则如下:

对于“前言”,根据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

对于“课程目标”,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

对于“内容标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

对于“实施建议”,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对于“附录”,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实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二、标准修订过程中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坚持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

本次修订注重巩固和强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继续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在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过程中保持总体结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基本不变,侧重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完善性调整。

如,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将原“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另外,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理念与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的修改中,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其他仅做文字推敲;对“过程与方法”分目标,分别从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进行了适当整合,并做了文字推敲。

2.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各学科统一规定将“内容标准”更名为“课程内容”)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在修订中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课程内容”中。

如,将“科学探究”放进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中,并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适当推敲了“科学探究”内容中的文字表述,微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为了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使其更具操作性及指导性,修订时删去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类型相近的实例,另外补充了两个实例。修订后的实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对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既有按教材设计的探究内容,也有自选课题的探究内容。探究实例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师对科学探究实例类型的需求。另外,在每一个实例后,增写了一段“评析”,旨在分析本实例的特点以及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等。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标准文本的统一要求,将科学探究实例放进了附录。

另外,《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含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这次保留了其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具体修改有如下几个方面。

(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为了便于理解和评价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条目,本次修订中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

如,将原有的“初步认识”调整为“认识”,将“大致了解”调整为“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清晰。例如,将原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中已有计算之意;再如,原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的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

鉴于《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化,要求比较宽泛,不便评价,本次修订时对这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这有利于教学,也便于评价。

如,原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不仅增加了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避免了盲目地人为拔高。再如,原条目“……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加明确,并适当降低了难度。

(3)适当删减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本次修订中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了要求。

如,将原条目“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的“颜料混合”删去,因其与物理关联不强;将原来与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的3个条目,通过“新材料”整合为1个条目,而原来的具体内容则作为例子列入,这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4)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因学生学习需要,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订中适当增加了个别知识内容。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因调查得知,此内容在小学科学、高中物理中皆未明确要求,加之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增加了此条目。

为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升,本次修订中增加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条目。如,增加“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

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本次修订中增加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如,增加“测量密度”、“测量速度”、“探究液体压强”、“观察静电现象”等等。同时,不仅在三级主题中增加了实验条目,而且在附录中补充了学生必做实验,共20个。这些实验,不仅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而且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在本次修订中强调了进行探究式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3.关注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根据教育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一线教师希望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能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尤其是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提出了修改建议。为此,修订组对“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进行了重点修改,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和“教科书编写建议”则仅做了文字修订,另根据对所有学科的统一规定,将“教科书编写建议”修改为“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基本保留原有结构,但将小标题修改为:“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和“加强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修改后的“教学建议”,更加关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更加切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注重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在修改“评价建议”时,对原文本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该建议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一步修改了评价内容,增强了“评价建议”的指导性和逻辑性。通过介绍多种评价方法,增强了评价的针对性。通过增加具体建议及样例等,力求体现“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等。

三、对征求意见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走进课改实验区后,已在全国各地实践多年,相关实践者已积累了多年的课改经验,而这些经验对课改的深入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部曾委托专项课题组在2003年、2007年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科学探究”、“科学内容”及“实施建议”等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相对2003年而言,2007年的问卷调查的范围更大,人数更多;问卷设计中的问题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由于实验时间更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更富经验,更能理性反思。

另外,修订组的部分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调查。如:调查了中科院、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科专家;通过与当地教研员的合作,调查了江苏、宁夏、广东、辽宁、山东、福建等地的中学教师及教研员等;调查了中学物理教材编写组的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等。

2010年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再次广泛征求了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意见。根据调研意见,修订组再次认真整理、讨论了一些主要问题,并对修订稿再次进行了调整。

下面列出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以及针对一些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1.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从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调查数据看,有87.9%的老师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课程基本理念”;有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好或较好;有88.7%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好或较好;有83.8%的老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好或较好。因此,从统计结果看,教师是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但也有一些修改建议,如建议“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适当细化”,“课程基本理念应从正面引导的角度描述,不要用改变、改革等字眼”,建议增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具体实例等等。从国际比较研究结果看,《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是符合国际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发展趋势的。

修订组在修改这部分内容时,侧重于文字调整、字句推敲。对于希望进一步细化的建议,修订组认为关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的解释及实例等内容最好放进关于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的文本中。

2.对“科学探究”中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对于《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1.2%的教师认为要求太高,50.2%的教师认为较高,37.8%的教师认为合适;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17.5%的教师认为很清楚,54.6%的教师认为较清楚,23.7%的教师认为一般;对于“科学探究实例”,21.9%的教师认为很好,52.9%的教师认为较好,24.4%的教师认为一般。由此可见,一线教师基本认可《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认可相关的语言描述和实例等。但从数据中也可看出,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偏高了。另外,也有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如建议“给出更多的选题范围,避免教师盲目探究”、“案例的数量要增加一些”、“探究内容是否可减少一些,要求是否可降低一些”等等。

修订组在修改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增加了不同类型的探究实例,并增加了对实例的剖析。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使其更有逻辑,要求更清晰,但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内涵基本保持不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国际基础教育领域自然科学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另外,小学科学已对科学探究能力做出了相当的要求,比较可知,《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这部分要求就不高了。

3.对“科学内容”中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当问及教师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觉时,51.5%的教师认为有难度,45.4%的教师认为难度适中。但是,当问及每个一级主题的内容的难度时,对于“物质”这部分内容,68.6%的教师认为适中,27.0%的教师认为偏难;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64.3%的教师认为适中,28.0%的教师认为偏难;对于“能量”,64.8%的教师认为适中,28.1%的教师认为偏难。当问及具体知识点时,要求增加的知识点相当多,仅电磁学内容,教师提出的增加条目就有20条左右,而且对大量内容希望要求达到理解(含计算)水平。

为此,修订组组织一线教师专门召开了研讨会,深入研讨“科学内容”的难度问题。后来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对“科学内容”难度认识的不统一,主要是由于思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如当问及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受时,大家思考的对象不仅有课程标准,还会考虑到所用教科书、教辅及考试等;当按一级主题问及“科学内容”难度时,大家更多思考的是课程标准;当问及具体内容条目的增减时,大家会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学科的结构以及中考等。通过充分调研及讨论交流,修订组在总体上保持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难度,同时对少量条目适当降低了要求。

4.对“实施建议”中主要问题的处理说明

对于“教学建议”,77.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64.1%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56.9%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反映学生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3.4%的教师认为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61.0%的教师认为能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评价建议”,67.7%的教师认为能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7.6%的教师认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7.1%的教师认为能使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27.7%的教师认为能使评价具有操作性。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9.6%的教师认为可行,50.1%的教师认为比较可行。

为此,修订组侧重修改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对于“教科书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仅做文字修改。

因此,从总体看,一线教师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老师们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建议调整个别表述;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更加具体;认同“科学探究”,希望能增加实例,略降要求;认同“科学内容”的设置,但又受累于考试评价;认可“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希望加强评价建议的操作性等。

标签:;  ;  ;  ;  ;  ;  ;  ;  ;  ;  

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及相关思考_课程目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