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情与越冬管理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苗情论文,小麦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结合河北省农艺节水项目的落实,河北兰德泽农种业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主要项目区小麦生产的苗情、墒情进行考察调研,并根据当前麦田苗情、墒情提出了小麦越冬管理的相关技术措施。 一、河北省小麦播种与冬前苗情状况 小麦是河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国家及省政府系列惠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下,有效调动了农民种麦积极性,播种面积比较稳定。9月底10月初冀中南大部分地区降雨,借墒播种面积较大,播期多集中在10月3日至13日,适期播种麦田占60%以上,小麦出苗总体较好。 其中,抢墒播种麦田未浇补墒水的干土层7~8厘米,墒情很差,尤其是播期晚的苗小且很弱,1叶1心至2叶1心,无蘖或1个小蘖,总茎数20~26万,属三类麦田,占20%左右;播期适宜,干土层3~4厘米,墒情较好,单株2~3个蘖,3~4条次生根,主茎4~5片叶(包括心叶),总茎数50~65万,壮苗一类麦田占70%;播期早、播量大、抢墒播种浇过补墒水的麦田,5~6片叶,分蘖3~4个,次生根3~5条,总茎数60~70万,已显现旺长趋势的麦田约占10%。近期温度偏高且下降平缓,预计冬前还能增加1片主茎叶,单株茎数增加1个,旺长的危险较大。 二、壮苗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冬前单株平均2~3个蘖,4~5条次生根,主茎6~7片叶(包括心叶)。影响壮苗的因素主要是: (一)积温。 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叶约需70℃~80℃的积温。要保证冬前形成壮苗(按6叶1心计),需0度以上积温490℃~565℃。晚播小麦积温不足,叶数少,分蘖也少。 (二)地力和水肥条件。 地力高、氮磷丰富、土壤含水量在70%~80%时有利于分蘖。单株营养面积合理能促进分蘖,利于形成壮苗,水肥是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调节水肥可实现促、控分蘖的目的。 (三)播种密度和深度。 冬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播种过密,植株拥挤,争光旺长,分蘖少;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分蘖就要受到制约;超过7厘米则苗弱,很难分蘖或者分蘖晚而少。 三、冬前管理技术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据苗情、墒情适时较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封冻水可以起到小麦安全越冬和争取翌年春管主动的作用。小麦播种以来,日照较为充足,10月至11月上旬温度较常年偏高,土壤水分消耗较多,对麦田墒情影响较大,据苗情、墒情应适时浇好封冻水,以保苗安全越冬。冬灌适宜时间应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开始(11月下旬到12月初),夜冻昼消时为宜,灌水量40~45立方米/亩(不宜过大),时间太早,若气温较高,出现裂缝较多,会造成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损失,并且增加旺长和冬季受冻害的风险,因此,在掌握好时间的基础上,要分类进行。 1.抢墒播种、播后一直未浇水和整地质量差缺墒严重的麦田,要及时浇好越冬水,补墒、踏实土壤,保苗安全越冬。 2.播种较早、基本苗多、群体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晚浇冻水,防止旺长。 3.对于整地、播种质量、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可以免浇冻水。 4.对于弱苗和脱肥地块,要抓紧浇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公斤,起到促弱转壮的作用。 (二)适时镇压,促进壮苗。 1.对秸秆还田量大、整地质量较差、土壤过暄、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保温保墒抗旱、抗寒作用。 2.对于对叶龄偏大、总茎数偏多的偏旺长麦田,抑制小麦叶片和叶鞘过快生长和分蘖过多,要控制旺长,确保安全越冬,也要采取镇压措施。镇压要在中午或下午没有霜冻时进行。 (三)春季杂草,冬前防治。 对于杂草较多的田块,应在11月上旬、中旬(日平均温度5℃以上时),进行化学防治,特别是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一定要在冬前防治。其中:节节麦为主的麦田,用3%世玛油悬浮剂30毫升+90毫升的助剂,兑水30公斤喷雾;荠菜:5.8%麦喜2袋,1桶水1袋,1亩地2桶水;播娘蒿:40%唑草酮,亩用4克2桶水;荠菜+播娘蒿混发地块:可以用以上两种药剂复配,也可以直接用复配药剂“55%阔极”,成分是苯磺隆+唑草酮+2甲4氯钠;猪殃殃:俗称湿巴蔓,用20%使它隆防治效果很好。注意要选择无风、温度较高的晴天中午喷施。 (四)避免冬前和冬季放牧。 禁止麦田放牧。麦田放牧会破坏地上部茎叶,尤其是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放牧更会造成物质的过多消耗,削弱麦苗长势,越冬死苗率增加,也不利于小麦春季生长。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严禁麦田放牧。 联系电话:0311-8850500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状况及越冬管理建议_小麦论文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状况及越冬管理建议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