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李玉华36213019710311XXXX;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茶山分局 广东东莞 523382
摘要:当前信息化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和进步,新技术与新工艺层出不穷,并渗透到各行各业,目前地籍管理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地籍管理是我国在进行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特别基础的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土地的使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好与利用好土地资源,需要不断进行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化
1信息化在地籍管理中应用的内容
1.1对地籍档案目录自动编制
对地籍档案目录的自动编制,应用到的是信息化系统的交互检索信息功能。具体体现在地籍档案管理工作中,扫描仪和计算机的运用,便于自动编排地籍档案案卷号,同时,也为随时检索地籍属性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备查看以及快速查找地籍档案信息内容的功能。
1.2协调地籍管理办公各项内容
为了做好地籍管理工作,不同部门之间对各项业务的处理要做好衔接,积极配合,从而保证地籍业务能够有序进行。不仅如此,地籍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不能出现纰漏,从而规避对地籍整体业务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需要在处理地籍业务中,各部门协同办公一体化,大幅度提升地籍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3辅助地籍档案编研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快速查询地籍档案信息的功能,对于提升地籍档案编研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显示空间分层信息,完成图形的编辑与绘制,从而高效提取编研信息,大幅度提升档案编研质量,最终促进城市地籍决策和规划的快速发展。
1.4共享土地规划管理部门档案数据
现如今,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均离不开地籍档案信息。为此,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不断应用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借助信息系统来发布地籍相关数据,并在各部门间共享这些数据,实现地籍高效编辑的数字化过程。除此之外,共享土地规划管理部门档案数据还能够实现集成管理地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重要目的,进一步保障查询地籍档案图形和图征环节的顺利实施。
1.5应用互联网地籍信息
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实现了信息管理以及空间属性信息的存储功能,不仅如此,在互联网上,均能够查询和发布以上信息,便于快速的检索和检查信息步骤,并有效推动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地籍管理部门也可以发布一部分相关地籍档案信息,进一步凸显地籍信息的服务性,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信息化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2.1实现地籍信息的交互检索
通过创建地籍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地籍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利用自动检索功能,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搜索用户需要的信息,在利用档案时,通过输入图文信息,利用地籍信息化系统图文、信息交互检索的功能,能够检索出所需要地理位置的各种信息,例如,方位、位置以及面积等,同时还能够展现查询区域的文字和图像信息。
2.2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地基信息化系统能够创建数据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土地规划部门能够获得全面、准时、及时的地籍档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地籍规划,以此保证地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能够实现各个部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共享,实现地籍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与高效化。
地籍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众多部门进行配合与协作,任何一个部门工作出现问题或者延误,会直接影响整个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等。通过创建地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一体化、协同办公,便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信息、成果交换,显著提高地籍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3地籍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点
3.1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否则可能就会因为数据未能完全输入及处理导致项目出错;数据重复输入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
数据库按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专题图层。数据库组织应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严格执行。其中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包括点、线、面。需遵循地理覆盖面全、信息不冗余、要素要完整的原则。而属性数据是指用来记载地块的属性数据和统计数据,要求结构和代码应标准规范。
3.2数据软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土地管理地籍数据的数据库软件,这项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处理海量的GIS数据而且还能对其进行合理地管理。现在已有很多数据库软件能用二进制数据将空间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的输出、输入处理等也可以用属性数据来储存。
3.3系统软件结构
C/S模式结构和B/S模式结构是现有的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请求-响应”这种应答模式是C/S系统基本运行模式,C/S系统软件结构的核心是数据由服务器集中管理,这个系统结构在接收客户机请求的同时还能将响应结果发送回给客户机;客户机除了可以发出请求和接收回应之外,还具备控制、计算能力。C/S系统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不过安装所花费的流量较少,安装速度比较快。B/S模式结构是由C/S模式结构和WEB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三层体结构,客户端可以通过一般的浏览器进行数据传输和浏览。B/S与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伴随着WebGIS的发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门对网络办公的要求,使用率越来越高。数据检查、管理、输出、专题图制作和数据库维护等是C/S结构模式的核心模块。B/S结构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数据的基本情况,确定数据订单后传送给数据库,然后数据库把请求信息回应给用户。
4地籍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措施
4.1存在的问题
4.1.1地籍数据信息化不规范。虽然《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已经大部分覆盖我国,但我国现有的地籍信息化依然不够规范。从实践方面考虑,明显制约着地籍管理的城乡共同发展。地籍管理在应用的方向、周期的更新、比例尺和数据结构上都存在差异,这不仅导致数据太过于杂糅且造成资源的随意浪费,还在数据的操作、移植、转换以及共享方面出现了问题。
4.1.2缺乏完整的数据。城市地表空间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逐渐转移到地上和地下开发建设上面,例如地下隧道、高架桥、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商场等。由于二维地籍数据难以全面反应土地使用状况,所以三维数据的开发利用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4.1.3区域发展不协调。土地管理一直以来处于城乡土地分割管理状态,“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是目前农村和城镇的基础数据库。城镇地籍管理之所以更新快是因为城镇经济相对发达,具有高精度大比例地籍数据。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地籍管理更新周期慢是因为其不具备城镇地籍管理以及数据上的特点。两种管理模式分别存在接边处难以衔接,土地使用类型、面积统计不准等问题。
4.2改正措施
(1)为了顺应社会发展以及从根源上解决地籍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化发展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的地籍管理准则来规范地籍管理。首先要对外公布地籍管理标准,其次发布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完善现有的技术规范。(2)在改良地籍数据库内容上,文献只从法律上对土地空间使用形式作了规定,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办法和权利范围等却没明确指出。所以,需要在现有管理模式中引进新的地籍管理模式。建议从技术、管理、法律入手,整改地籍数据存在的问题。(3)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尽快建立具有统一坐标系、平台、分类体系、技术标准的地籍管理系统使得土地登记、统计和汇总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系统首先要改进原有的农村地籍调查制度并使其与城镇接近;接着对原本的农村地籍数据进行更新与补充,尤其是在自建的宅基地等其他建设用地上;最后需要加强研究农村/城镇地籍信息一体化建设、农村地籍与土地使用数据的关系、网络管理和共享等技术。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地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地籍管理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信息化系统起步较晚且我国土地资源比较复杂多样,因而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当前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断进行完善,促进现代信息化的地籍管理平台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池淑新.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
[2]陈肖,高飞.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论文作者:李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库论文; 档案论文; 系统论文; 结构论文; 城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