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薛刚1,杨俊杰2

1.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272067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校毕业的医学生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常规就业指导,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联合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测定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测定表(HAMD)对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进行评估,比较2组就业指导效果。结果:2组指导前心理波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导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学生就业指导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82.86%(P<0.05)。结论:将心理健康教育用于医学生就业指导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消除医学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就业指导;应用效果

就业指导是医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但是,目前高校医学生就业指导更多的由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在高年级毕业生中开展,开展内容相对单一,导致就业指导效果较差,部分医学生由于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导致心理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害怕情绪,影响医学生顺利就业[1]。研究表明[2]:将心理健康教育用于医学生就业指导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本课题以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校毕业的医学生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校毕业的医学生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22-25)岁,平均(23.31±1.05)岁。观察组35例,男3例,女32例,年龄(21-25)岁,平均(22.98±1.02)岁。入组患者均为我校5年制毕业医学生,对毕业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均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及学校要求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常规就业指导。根据学校要求分别对医学生从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术指导等多角度、全方位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保证学生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联合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干预。医学生毕业前采用汉密顿焦虑量测定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测定表(HAMD)对学生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医学生毕业前心理波动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象,正确的指导医学生就业,构建“全程、全面、全员”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2)健康教育。经过大学学习部分学生信心百倍,走向人生新的征途;有的学生愁眉苦脸,四处奔波;有的学生甚至选择自杀。因此,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并非奋斗的终点,而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属于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的桥梁。告知患者制作求职简历的技巧、招聘技巧等,善于利用报纸、网络、信息及手机等发布相关就业信息,定期组织校园招聘,与用人单位构建良好的桥梁。(3)转变就业观。就业指导过程中及时帮助医学生解答困惑,积极联合心理中心为求职者提供心理援助,积极引导毕业生构建良好的就业观、成才观。

1.3观察指标

(1)心理波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测定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测定表(HAMD)对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进行评估,得分越低,心理波动越小[3]。(2)就业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医学生就业满意度进行评估,该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90分满意,得分70-90分一般,得分<70分不满意[4]。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指导前、护理后心理波动比较

2组指导前心理波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导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医学是救死扶伤的仁爱事业,而医学生则是明天的医疗、预防、医学教育及医学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其就业指导与我国的医学事业、人民的健康、社会注意现代化关系密切[5]。常规医学生就业指导虽然能满足学校大纲需要,导致就业指导效果较差,并不能满足每一位医学生需要。部分医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医学生拒绝寻找医院工作,不仅影响人才的正常发挥,而且还会造成医院能以注入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6]。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2组指导前心理波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导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将心理健康教育用于医学生就业指导中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正确的指导医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医学生就业指导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更加侧重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不断提高职业指导质量和水平,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消除学生的恐惧、害怕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7]。国内学者[8]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又称为心理素质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各层面进行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适应新的岗位和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医学生就业指导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82.86%(P<0.05)。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就业指导满意度,保证每一位医学生均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较多,应根据医学生的性格、年龄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得医学生的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用于医学生就业指导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消除医学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刘宏娟.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4):335-338.

[2]赵梦雪,杨国愉,贺英,等.野战部队新兵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6):492-497.

[3]唐争艳,李小妹,李晓虹.症状自评量表与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在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39-1343.

[4]冯辉,张小培,杨世昌.独立学院医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6):466-467.

[5]黄辛,檀倩影,刘善景,等.心理弹性训练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09-111.

[6]王东平,詹合琴,卫世强.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对缓解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852-1853.

[7]马晓倩,刘浉妍,罗兴伟,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372-377.

[8]李丽,牛志民,梅松丽,等.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冲动性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3):482-485.

论文作者:薛刚1,杨俊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薛刚1,杨俊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