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体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汽车拥有量日趋增大,道路日常的车流量随之也在持续扩大。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大众对道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路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利用道路检测来及时找出这些问题,再加以有效解决。为此,本文针对现存道路检测某些问题,分析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解决策略;问题;道路检测
在日常的生活中,道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道路安全性的保证,等同于在保证个人、家庭乃至社会、整个国家的安危,由此可知对道路安全性的保证便很有必要。各种道路检测技术,从材料、质量上大力保证,尽可能地降低对道路的损害,促进全社会的稳定,从而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证。
一、分析现存道路检测中的问题
1、检测环节流于形式,不能及时真实体现检测情况
在道路试验具体检测环节中常常会发生如下情况:检验报告未出施工公司便已经开始下一施工环节。部分施工公司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干、赶工期、降成本,对于检测过程与检测质量不能有效控制,从而增大了质量安全隐患。
2、不完整的检测指标
对道路检测技术而言,不完整的检测指标问题属于一大问题。针对测定指标工作未能全面展开,导致道路检测技术存在局限性。例如,在样品选取的量方面,会造成检测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在操作环节中,检测土层试样受人为因素的不良干扰,不利于对土层结构、含水量等检测。在室外条件的作用下,道路检测工作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当外部温度改变时,会引发很多不确定元素,而影响最终的道路检测结果,也导致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不完整的道路检测指标往往会严重影响道路的实际质量。对全面评估道路质量便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鉴于道路检测技术的复杂发展,还应完善部分检测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检测道路的工作效率。从道路全面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健全道路检测的各项指标。
3、落后的检测技术
先进科技快速发展,并未引起很多道路检测单位足够重视,这样导致知识更新滞后,从业人员对新的检测技术落伍,难适应施工技术的发展,从根源上限制了新测试、新技术、新材料在道路检测中的快速推广应用。
二、分析解决道路检测技术问题的策略
1、及时检测并重视检测过程
在道路检测中,本着先检再后续施工的基本原则,在路基路面的施工环节,压实路基路面的质量属于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过程。唯有确保充分压实方才可控制路基的刚强度、路面的平整度,最终提高道路的实际使用寿命。关于检测道路压实度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灌砂法。这种技术属于目前世界上最为通用的一种方法。但操作不宜掌握,会引起较大误差,从业人员的熟练操作程度严重影响检测准确度与精度。②核子密湿度仪测定法。这种技术多用于基于放射原理,以灌砂法来修正,受测定层温度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测定值的波动性较大。使用人员需符合有关核辐射检测的有关规定。③预埋加速度计法。这种技术的检测准确度大多由土层颗粒大小来决定,且预埋加速度计仅可以用一次。以上3种检测技术均属于静态类,在应用实践之中都是事后检测,不能对过程环节有效控制。随着先进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检测路基压实度时,开始通过振动压路机来展开检测,这种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更好。具有以下优势:Ⅰ、操作便捷,方便使用;Ⅱ、通过显示器,便能观察到振动压路机的实际振速与压实现状,以便合理掌控。Ⅲ、在振动压路机中,可以实时存储检测到的一切数据,对将来分析与调查数据有利。这样便可以有效防止漏检、过压或欠压等出现,全面、顺利地推进道路检测环节,做到事中可控、事后可查,真正起到检测作用。
2、应用模型检测算法
全世界道路的线形实质上都相对规则,从道路的形状出发,能建立与之对应的一种曲线模型,从而检测道路的有关方面。直线模型在具体的检测中,与曲线模型相比更为简单。例如,以x、y分别为横、纵轴方向,利用L1、L2分别代表左、右车道线方程,且k1、h1与k2、h2分别为左与右车道路线对应的模型参数,并以A1线来分界图像远与进景区,由此可得道路近景区域具体的车道模型,也即:L1:x= h1+ k1y,y≥A1;L2:x= h2+ k2y,y≥A1。
由此可见,倘若视道路侧线形均为直线,则在具体的检测中,便可以转化道路的模型,使其变成一条消失点射线,并利用消失点的道路方向角、二维坐标、道路宽来将其加以描述。但建立的直线模型,仅属于理想态而已,在真实的道路上,是不可能有绝对的直线情况的,所以,一般宜建立曲线模型。于曲线模型而言,大多为回旋曲线、抛物线这两种模型。具体来讲应从道路的具体情况、检测的基本条件出发来合理选择这两种曲线模型。通常回旋曲线模型更为复杂一些,一般用于检测相对复杂的道路。而将模型检测算法有效应用在道路检测中,则能够在大幅提升检测准确度、全面控制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节约检测所需的时间、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从而很好地达到工程进度的要求。
3、应用更加先进的检测仪器
目前,对于路面弯沉的检测手段,工程上广泛使用贝克曼梁式弯沉仪法(BB),它的检测数据与测定车充气压力、轴重、轮胎接地面积、支架的距离有明显关系,与之相比,落锤式弯沉仪法(FWD)的优越性非常显著。利用BB测定路面弯沉值时,必须结合平均路面温度和具体的路面厚度,来修正实际温度,且数据波动也很大,尤其是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时,支点往往落在测试的弯沉盆里面,导致测量结果的最终误差很大,很难达到工程要求。FWD在执行上述工作时,模拟了汽车快速行驶的实际情况(BB属于静态弯沉)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不再需要人为加以修正。采用FWD来测定路面的动态弯沉并反算路面的回弹模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道路界的热门课题。
在弯沉试验中,会对比分析BB与FWD所获的检测数据关系,以提出FWD的路基控制检测指标。例如,某次落锤式弯沉仪弯沉在龙岗大道检测数据与贝克曼梁弯沉仪弯沉检测数据的相关性如下:
a=-3.128,b=0.093,R=0.99
其中,—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的弯沉值(0.01mm);—FWD落锤式弯沉仪测定的弯沉值(0.001mm);检测路段长度:龙岗大道470m。
基于FWD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弯沉仪相关性试验结果来扩展研究路面的强度及其他性能检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检测道路所用的检测技术,除了直接关系着道路的施工质量外,更会密切联系着中国道路的良性发展,以致中国道路在国际道路领域中的声望。由此可见,有关道路施工公司、监管施工的公司、检测道路的公司等应一起努力,针对现存的道路检测技术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日常的工作中,着重关注道路使用的安全性与长足发展。这样方才可以从根源上大幅提升中国道路的整体质量,尽可能地避免因道路质量问题而导致出现交通事故等,以便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试验检测技术在道路桥梁检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96.
[2]王春为.道路桥梁检测技术的要点及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5):118-119.
[3]许超.道路桥梁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质量检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50):240-241.
论文作者:向艳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道路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曲线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