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临床观察论文_肖静,杨东宝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8208)

【摘要】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应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另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应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听阈水平,促进听力的恢复。

【关键词】鼓膜穿刺;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90-01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传导性聋、鼓室积液,对患者听力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预防中耳粘连,促进患者痊愈,恢复听力水平。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如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等,但效果各异。近年研究显示,鼓膜穿刺术与鼓室注药结合治疗时,有利于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阈水平,促进听力的恢复。本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时,采用鼓膜穿刺术与鼓室注药结合的方法,疗效较为理想。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2~73岁,平均(52.6±4.2)岁;病程10~78d,平均(42.6±10.8)d;单耳发病40例,双耳发病8例。另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1~71岁,平均(51.8±4.6)岁;病程8~72d,平均(43.1±11.2)d;单耳发病41例,双耳发病9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2)听力下降、耳鸣等为主要症状表现;(3)无手术及药物禁忌症;(4)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资料数据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术结合鼓室注药治疗,方法如下:常规消毒患耳与外耳道,完成后实施局部麻醉,于鼓膜、外耳道皮肤处利用2%丁卡因棉片麻醉,经内窥镜辅助,进行鼓室穿刺,成功后抽出鼓室中的分泌物;随后,在4000U糜蛋白酶中加入地塞米松5mg,充分混合后,向鼓室中加压注入,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多次的吞咽。

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麻醉方法、治疗方法等均与观察组相同。术后,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7d的抗生素,并对耳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周复诊时,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试两组患者在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

1.4 疗效判定

治愈:消除症状,具有清楚的鼓膜标志,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减少超过15dB,或气骨导差在10dB以下;好转:减轻症状,鼓膜标志恢复正常,纯音听阈气骨导差减少超过10dB: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中,治愈31例,占64.6%;好转14例,占29.2%;无效3例,占6.2%;总有效45例,有效率93.8%;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27例,占54.0%;好转12例,占24.0%;无效11例,占22.0%;总有效39例,有效率7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各频率听阈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00Hz、1000Hz、2000Hz的听阈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关键在于将中耳积液有效清除,并控制感染,促进咽鼓管通气及引流功能的改善。以往,采取单纯的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尽管可以抽出中耳积液,但鼓室内的积液抽取难度比较大,导致粘稠积液出现少量的残存,使穿刺耳孔被堵塞,影响外界气体的进入,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来,临床中在鼓膜穿刺术的基础上,结合鼓室注药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鼓室注药治疗中,地塞米松、糜蛋白酶为使用的药物,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白细胞浸润及血管渗出,使渗出减少,避免粘连、瘢痕的产生;糜蛋白酶可以降低分泌物的黏度,防止鼓室粘连的发生[2]。通过鼓室注药,可有效的清除鼓膜穿刺中残留的分泌液,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应用鼓膜穿刺术、鼓室注药联合治疗时,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听力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麟.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5(19):182-183.

[2]杨彬彬.联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8(17):292-293.

[3]李铁军.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9):152+154.

论文作者:肖静,杨东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临床观察论文_肖静,杨东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