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电力需求大幅提升,加之,封山育林、煤改电、柴改电等环境保护的要求,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都已被家用电器所覆盖,使农村电力负荷逐年增加,许多原有的电网设备无法满足对电力的需求,特别是在春夏两季茶叶和烟叶生产加工、春节外出务工人员的反乡,这种季节性陡增的负荷特性,引起农村供电和电力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调,导致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现象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农村配网;低电压;治理工程
前言
最近这些年,我国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发展进步,经济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取得极大完善,很多的家电逐步变成农村居民的必备设备,但是一定程度上这也使得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农村电网对保证电力运作的正常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农村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低电压问题,会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使农村在电力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一定要通过有效合理的手段缓解治理低电压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农网的改造升级。
1农村电网的低电压特征
1.1季节性特征
一般农村低电压问题主要存在于春季与夏季,因为春节人们都休假在家,所以在这段时期用电量非常集中,进而存在配电变压器的过载问题,这就使电压存在非常大的耗损,线路就会存在末端电力很低的问题。夏季是由于气温过高,居民对于风扇以及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量非常大,进而就使用电时间比较集中,并且使得用电负荷变大,进而存在电压低等问题。
1.2地理环境特征
农村D类供区地理环境是农村供电低电压的典型特征,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山大人稀、负荷密度小、供电半径大,进而引发低电压问题。
2引发低电压问题的原因介绍
2.1普遍配变容量偏小与用电量增大产生的供需不平衡
最近这些年,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非常大的改善,电视、空调以及电脑等装置也逐步广泛应用到了在农村家中,并且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有效带动农村中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进步,进而使农村用电量骤然增多,这就造成原本配变电变压器设备不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人们在电力方面的需求。
2.2老化的线路设施和很大的供电半径
虽然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达到满足农村供电无无电户、无低电压、无供电卡口、无安全隐患的“四无”要求,我们在争取农网升级改造项目资金时,针对性的以短半径、密布点的总体要求,解决了普遍配变容量偏小及配变台区向负荷中心点延申的问题,但部分用户居住太过偏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电半径过大的问题(10kV容老线三叉溪#026公变一户75根木杆3.42公里低压线路),导致农网改造后依然存在的存量低电压。因此,线路供电的半径过大,甚至于高于标准半径规定25%,导致线路压降耗损的攀升,进而使得电压出现过低问题无法根治。再者,农村电网一般都是在电力系统末端,就会使无功电源自身较为欠缺,并且负荷一定程度上对于无功电源会产生非常大消耗,所以就造成农村电网存在无功电源缺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三相负荷的不平衡
农村电网在运行多以单相供电为普遍,这就使三相负荷达不到平衡状态,会造成装置不能以一种最佳状态运作,进而导致电压不够稳定。欠缺完善的低电压管理体系,目前一般都是通过电压检测设备与人们的反馈作为根据来展开数据采集工作,并且对于电网的统计、分析以及检测工作也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体系,并且在运行过程之中采取的检测方法也比较落后,监测点太少,造成电压的分析不够全面,做不到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治理。
3“低电压”综合治理及实例
3.1智能配电台区管理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负荷曲线调整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确定配变端电压分接头位置,及时投退无功终端设备。加强中低压供配电设备运维管理,健全配电网“低电压”事故处理监测能力。总体上增加电压监测仪数量,重视监测仪日常维护与保养,发现异常运行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个别电压监测点不具代表性,依据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状态,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这就使得系统性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的难度加大。从配变到用户的供电半径区域内,应用智能电能表等智能终端设备,以及通信、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供电台区的综合管理,实现管理与双向互动功能信息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特征。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一百台配变设置一个电压监测点。这样配置的目的是防止出现中低压电压监测点不全面的现象。“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辅助系统其物理上的实现顺序为用户监测点、中压侧、配电台区低压侧的电压、中压线路监测点电压、变电站母线监测点电压。
3.2实例基本情况
鹤峰县供电公司10kV容老线半径为28.76km,配变39台,主要以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主,每年的1—3月,用电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非常大。其负荷曲线呈现出季节性负荷和早、晚高峰负荷等明显特征,线路末端用户侧电压偏低,线路功率因数偏低。以奇峰三组#024台区为例,台区布点相对偏离负荷中心,容量为20KVA,大多采用单相供电,用户反应长期存在低电压(实测最低电压156V)。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申报了网改项目,制定了改造方案,对10kV向负荷中心点进行延申,对配电台区进行增容,对低压出线进行三相四线的延申。改造后,10kV线路的延申解决了负荷中心点偏移的问题,配变增容解决了负荷增长的需求,延申0.4kV线路对负荷进行分配,解决了因单相供电造成三个负荷不增平衡的问题,从低电压成因的几个典型方面根治了农村供电低电压的问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台区末端用户实测电压达到215V)。
结束语
配电网产生“低电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低电压不仅需要电网改造、新增无功补偿设备等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同时运维人员的日常维护和巡视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满足现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目的。服务群众,就是服务社会,做好供电服务工作,是我们电力人“你用电,我用心”的核心。解决“低电压”问题,将服务延伸至万千百姓家,确保供电质量长期持续合格。
参考文献:
[1]黄桂兰,林韩,蔡金锭.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研究[J].电气技术,2015,16(11):64-67.
[2]路军,程乐峰,余涛.农村配电网低压智能开关节能型控制调压器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6,6(10):29-37.
[3]王子群.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农村电工,2016,24(7):37-38.
[4]毕郭用,向文正,郑志和.农村区域低电压现象的防止和农网改造升级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158.
[5]黄桂兰,林韩,蔡金锭.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研究.电气技术,2015(11):64-67.
论文作者:吴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农村论文; 低电压论文; 电压论文; 负荷论文; 电网论文; 半径论文; 电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