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格五因素模式与社会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试论论文,因素论文,模式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B849;R395.6
文献标识码 A
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广泛探讨的国际尖端课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在20世纪末期已基本达成共识。这就是通用人格模式"Big Five"——“大五”,并已在社会不同领域广泛应用。大五对个体与社会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及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人格也面临着转型,而社会人格转变往往滞后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转变。在探索转型期中国社会人格应如何转变的过程中,了解和结合中国国情来研究国际通用人格模式无疑会给我们极大的启迪和产生实际的社会意义。
1 “大五”人格模式的主体内容
经过近50的的研究,对大五模型的5个维度的认识逐步趋向一致,虽然至今还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在使用,但一般的命名是(1)外倾(extraversion);(2)宜人性(agreeableness);(3)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4)情绪性(emotionality或neuroticism)和(5)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或intellect),它们的意义在不同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使用中大体是一致的。“大五”各维度的描述性特质表现:
外倾性,类似表述有Social adaptability,Surgency,Assertiveness。中文表述有外向、外向力等,正面表现为健谈,面部表情丰富,并喜欢做出各种姿势。他们果断,好交友,很活泼,富有幽默感,容易激动,好刺激,趋向于好动,乐观,负面表现为沉默寡言,呆滞。宜人性,类似表述有Conformity,Likeability,Friendly compliance。中文表述有友善愉快、适意、可接受程度等。正面表现为善于为别人着想。在人们心目中他们总是富于同情性,直率,体贴人。负面表现为充满敌对情绪,不友好,给人不信任感,缺乏同情心。责任感,相关表述有Rersponsibility,Will to achieve。中文表述有责任意志、公正性、良知等。正面表现为行为规范,可靠、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似乎总是能把事情做好,处处让人感到满意。负面表现为行为不规范,粗心,做事效率低,不可靠。情绪性,相关表述有Emotional control,Neuroticism。中文表述有神经质、稳定性、情绪稳定性等。正面表现为情绪理性化,冷静,脾气温和,满足感,与别人相处愉快。负面表现为自我防卫,担忧,担心个体是否适应,往往容易情绪波动并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生气,自罪和厌恶感,还易于产生非理性的想法,在压力状况下比他人效果差。开放性,相关表述有Culture,Inquiring intellect,Intelligence,Openness to experience。中文表述有创新开放、智慧或智力等。正面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对知识、各种艺术形式和非传统观念的赞赏。人们常常认为他们勤于思考,好幻想,知识丰富,富于创造性。负面表现为自我封闭,循规蹈矩,喜欢固定的生活和工作程式,不善于创造性的思考。(综合Formy-Dural et al.,1995;McCrae & John,1992;Costa & McCrae,1992;Matthews & Deary,1998)[1]。
不同程度的标定词差异较大(缺乏描述的历史发展过程),亦缺乏发展过程的系统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作一个简洁的系统介绍以及“大五”最近在相关学科中的地位和应用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歧义,并对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有一个总体估价。
2 “大五”的重大意义与应用的广泛性
由于大五的普遍性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因而国际上在近年出版的心理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如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组织)领导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科书和专著中居于显著地位。1997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科普著作The Story of Psychology(中译本名为《心理学的故事》,但据内容直译为“心理学的历程”)。该书认为“大五”是“人格研究前沿最新的结论”[2]。
3 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人格转变的要求
所谓社会人格是“该团体的每一分子都共有的某些人格结构。我们可以称此种人格结构为‘社会人格’……,这些特征是一个团体中多数分子的人格结构之基本核心。此种社会人格乃是团体共有的生活基本经验与方式所形成的。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在某一指定的社会秩序中,如何诱导人类的精力,使其变成为一种有生产性的力量,那么,我们便得研究社会人格了”[3](E.弗洛姆,1941)。
从社会历史来分析,中国数千年奴隶和封建专制制度对社会人格具有多重强制性束缚,诸如“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等思想钳制从总体思想观念和整体人格一直限制至个体的具体言行,如“男女授受不亲”……对于几千年奴隶和封建专制社会对人性、人格的肆意蹂躏与践踏,鲁迅先生已予以批驳。
建国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发展,今天面临着社会转型和面向世界,中国社会人格也面临着一个“世界接轨”问题。如何既保持我们民族良好的人格精华,又要坚决摒弃历史遗留下来的非健全人格的沉重包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应用大五人格模式要注重将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是大五其人格特质本身就包含了社会适应的要求。它的外倾性(社会化)、宜人性(互动与为别人着想)、责任心(规范与责任)、情绪性(理性与与人相处的愉悦)和开放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等几个特点明显表述了个体人格与主导性社会人格的各种要求。注重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紧密相关是大五最突出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在应用心理学领域里它才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大五除了把握描述性标准外,还要根据时代特点把握其核心内涵,才可有实质性的意义。其核心内涵如下:(1)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意向和性格表现(外倾性);(2)有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宜人性);(3)责任心强,要求人格特质与人品的统一(责任感);(4)用理性调控非理性,制于理而不受制于情(情绪性);(5)不断获得新知和探索未知、创造性地面对社会(开放性)。
4 大五对社会人格转变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大五”对社会人格的发展其应用价值是很广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有利于明确社会心理健康与社会人格健全的指导思想:具有自知力的神经症和人格障碍者总是与其价值观有紧密联系,这种不当的价值观会导致其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出现相应偏差,在认知上就表现为心理策略和行为方式出现问题,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因此,所有的认知疗法最后都必然归结到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的问题。而大五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众多人格特质或心理要素中抽象出来的“超常因素”或“归总因素”,对元认知或基本心理策略有针对性意义。国内的实证研究已印证了这点。同时,大五对道德伦理观、审美移情、社会智能与能力等均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将人格健全与社会发展要求有机统一起来。
而采用“大五”作为基本标准的特点是:(1)使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一种针对健康和发展的教育,是任何人都应该接受、了解和掌握的,而不是专治“神经病”的。(2)使人用社会适应的人格标准来改进自己的人格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进行个体人格修养;(3)适应社会人格的要求会使“自我感觉良好”的“正常的”异常人格个体进行内部归因,从自认为“正常”中发现“不正常”,大大扩大教育面。近年来,我们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印证了这些特点。
4.2 “大五”有利于面向全体社会公民的人格认识与参照:目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仍沿袭以往模式,因而普遍的现象是心理健康辅导采用的是社会标准,而心理临床采用的可能是医学标准。心理疾病标准目前采用的或是ICD-10或是DSM IV,还有的采用CCMD-2-R,采用的问卷量表多为SCL-90,LES,EPQ,DSQ,SRSS,CPSHS,16PF,MHT,CSQ等,这些测量虽各有特点,但对于综合把握社会人群的人格健全发展仍嫌狭隘,且保密性强,解释的专业水平要求高,不利于当事人自我把握与对照。目前,总体看来,其局限性大,社会人群在真正意义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比率比理想的要小得多。
应用大五可较好解决这一矛盾,首先,从基本概念上比较容易把握和解释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标准,更有利于人们自我把握、自我对照,以免形成对心理专业人员的依赖,且总体标准简便易行,能尽快从认知改进到行为改变,能从健康的角度引导人格健全发展,克服病理心理学的阴影及相应产生的阻抗心理,用利于群体社会人格的健全发展,在群体与个体的人格影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也是大五应用的最大优势,由于它的跨年龄的广泛性,它适合于各个层次的心理健康辅导,如儿童直至成年壮年甚至老年等均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4.3 有利于推动社会人文文化健康发展:人格不可能是单纯的或独立的心理学概念。它是经济(地位)的、文化(修养)的、认知(思维)的和社会(人际)的等各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综合体现。作为社会人格,它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体制、经济性质和体制、文化积淀和素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个体人际关系的总和)在群体中的形态反映。因而,一个国家或民族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人格必然反映了它具有历史底蕴的当代政治思想、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的群体表现形式,而在表现形态上就是一种社会“人文”性质与模式。“大五”是人类健全社会人格的集中反映在社会转型期,应用“大五”作为我们社会人格的参照,可反思民族文化与民族人格中哪些是优良成分,应予以继承发扬;哪些是不健全的甚至腐朽的成分,应予以果断扬弃。良好的社会人格的改进与转变过程,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的良好发展。从此意义而言,社会人格的演变过程既是一个社会心理转变过程,也同时会带动一个社会文化的转变过程。
5 应用“大五”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大五”本身隐含着与科学概念的关系。应用过程中谨防非科学的倾向。其应用可以是分层次的,从最一般性的理解到使用测量5因素的NEO人格问卷,可以分层次应用,但只有专业人员才能使用NEO并进行解释。第二,“大五”仅是人格研究发展的重要过程。该模型不是人格理论,应防止以“大五”来代替甚至排斥人格理论的倾向。第三,“大五”着重于元认知因素,使用过程中应关注主体的基因(遗传)因素及相关的环境因素,谨防意志决定论的主观倾向。“大五”并不意味着排斥其它心理测验,不同的特殊需要可同时采用其它方式,使其更为具体化。第四,“大五”属心理学范畴,但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须防止非专业人员任意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或文化学等方面进行随意解释,偷换概念,就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第五,“大五”虽有跨文化、跨样本的特点,但他毕竟产生于西方文化土壤中,而中国的文化和时代特征目前与西方仍有显著差别,在细目上恐难套用,建议建立结合中国国情的NEO修订本,内容程度将更为可靠。总之,“大五”对社会提供了通俗而又实用的健全人格标准,亦是社会人格健全的基本指标,使我们能从“神秘的”、烦琐的心理测验和诊治中走向更为实际和可操作性,也为社会公民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可以自我检测和自我指导的模式,而重要的问题是要研究社会人格。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转轨、旧思想文化与新思想文化的冲击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均使社会人格显得复杂多变,要把握住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格也非轻而易举之事。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转型社会中,欲培养健全的人格决非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同样离不开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作用,这就是我们最后要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