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分析论文_刘明

南华大学附三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衡阳 4219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因肾结石于我院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45例则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较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肾结石;手术并发症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痛、血尿、排尿中断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对肾脏造成损伤。肾结石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而言内科保守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且可能因结石易位引起尿路梗阻[1]。积极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保护残存的肾脏功能,但传统开腹肾实质切开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弥补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的弊端,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因肾结石于我院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6~67)岁,平均(42.95±8.53)岁。结石直径(2.3~5.2)cm,平均(3.51±0.60)cm。结石类型:鹿角形结石10例,单纯肾盂结石14例,肾盏多发结石21例;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8~69)岁,平均(43.25±8.67)岁。结石直径(2.1~5.3)cm,平均(3.46±0.57)cm。结石类型:鹿角形结石9例,单纯肾盂结石15例,肾盏多发结石21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肾结石[2],均为单侧发病,要求手术且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①月经期不便纳入者;②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肾实质切开取石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舒适体位,影像学下结石定位,常规消毒,逐层切开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对患者结石侧肾脏行游离处理,充分暴露肾门后取出结石,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关腹,术后常规预防感染。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舒适膀胱截石位,选择穿刺部位,将输尿管导管(规格F5~7)插入后改为俯卧位,在12肋或11肋间下穿刺,B超引导下在预先定位的肾盏部位缓慢将肾穿刺针置入,针芯拔除后见尿液流出表示穿刺成功,将斑马导丝沿着穿刺针缓慢置入,到达输尿管、肾盂或肾盏,采用尖刀做一个长10mm皮肤切口,对导丝行固定处理后退出穿刺针,按照穿刺方向将筋膜扩张器扩张到F16,置入F16 Peel-Away鞘,然后以金属同轴扩张器进一步扩张,直至F24,缓慢置入Wolf肾镜后用灌注水压冲洗,发现结石后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清除结石后拔除输尿管导管,将斑马导丝缓慢送至膀胱,常规留置双J管后对肾造瘘管行固定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及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情况。

1.4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计量资料t检验,数值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

2结果

2.1手术一般情况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详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视野开阔,操作简单的优势,自从1880年Morris首次开展肾切开取石术以来该手术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这种手术创伤大,术中暴露范围和肾脏损伤程度大,而且出血量较大,可使肾周组织发生粘连甚至形成疤痕,并且不能进行多次手术,一旦结石复发可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3]。近20年来随着外科技术优化创新并不断微创化,经皮肾镜术已被广泛应用,自1976年Johansson首次开展PCNL以来,该技术不断成熟并取得了较大的改进。2000年欧洲根据通道情况将直径F24-F26者定为标准通道PCNL,认为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4]。

经皮肾镜治疗时对切口要求明显降低,避免了腹腔脏器暴露,并可使麻醉药物剂量减少,促进了术后机体恢复。同时经皮肾镜治疗时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保证了碎石疗效,并且由于创伤小,发现术后结石残留或者结石复发,患者仍可接受而此手术治疗[5]。本研究对照组采用肾实质切开术,观察组则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提示经皮肾镜的应用可促进术后康复,具有微创优势;由于手术对切口大小要求低,术后应激反应小,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是手术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可见经皮肾镜的应用可在体现微创的同时并不降低临床疗效。综上,笔者认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全森,李虎,朱永士,等.不同通道建立方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安徽医药,2014,18(2):297-299.

[2]蔡海荣,刘晟,陶秀林.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5):557-559.

[2]张旭,李宏召,马鑫,等.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4.

[4]安新伟.对比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78-79.

[5]廖树彬.经皮肾镜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0-11.

论文作者:刘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分析论文_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