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归纳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论论文,归纳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5)03-0028-05
一、问题定位
归纳问题自休谟提出以后就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归纳 问题无逻辑解,因为只要认定对象量无限且不齐一就可以了。然而,人们对这一答案并 不满意,而是仍继续进行探讨。因为实际上,休谟问题针对的并不仅是逻辑学所研究的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问题,而是直指人类认知活动、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如果不能由已 知推到未知,不能由现在推到将来,那么真理的意义何在?人们怎么能预测未来?怎么能 目的指向明确地行动?正因为休谟问题涉及这些重大问题,所以吸引了许多学者不断探 讨之。把休谟问题只理解为推理前提与结论的联系问题,实际上是把休谟问题理解狭窄 了。
在探讨中,由于休谟问题本身的模糊性或歧义性,人们往往把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混 在一起,于是最近有学者专门撰文澄清或重新厘定休谟问题。有的认为,“休谟问题是 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不是必然的”[1];有的认为“休谟问题是一个关乎因果推理的 必然性的问题”[2];有的认为,“把休谟问题理解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是从不 同侧面看待休谟问题”,“当休谟把因果推理归结为恒常会合时,他对因果推理的质疑 就被看作是对归纳推理的质疑”[3]。对于休谟关于因果推理的看法,有的说休谟认为 因果推理不具有必然性,是一种概然(或然)推理[3];有的说休谟认为因果推理是“以 确据为始”的推理,而“确据,指的是源于因果关系而免于任何怀疑和不确定性之物” ,即必然性推理,并举例说“太阳昨天升起,太阳今天升起,所以,太阳每天都升起” 是因果推理[2]。这说明,在对休谟问题的理解上仍存在着不一致或混乱。我们赞成这 样一种对休谟问题的解析:因果问题不同于归纳问题,但两者有密切联系;当所作因果 推理是基于多次重复印象的恒常会合时,就是归纳问题[3]。
对归纳问题的解答,最初是求助于对象的齐一性,后来兴起概率解答方式。但是由于 先验概率的获得仍基于归纳,所以概率解答方式渐趋消退。目前,人们对归纳问题的解 答转向归纳形式和主体方面,有新意的观点有四:1.有人从推理表达角度去探讨,认为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疑难,涉及到的是经验命题的必然真如何表达的问题”,为消解休 谟疑难,必须承认相互矛盾的不同理论,并用模态语义表达出来[4]。2.有人从推理特 征角度去探讨,认为归纳推理的本质特征就是保假性(实际上这种说法违背推理的目的 或本质——笔者),只要承认这一点就能从逻辑上正面解决休谟问题[2]。3.从认知科学 角度去探讨,试图揭示归纳对于直觉思维的作用[5]。4.有人从行为策略角度去探讨, 论证当下世界规则外推的合理性[6]。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上述1、2两种观点仍是循着演绎逻辑的思路进行(因篇幅所限,不 详细引述分析),只是寻求对归纳推理的操作处理,因而既偏离了休谟疑难的本义,也 违背逻辑学界对归纳问题的共识。休谟说:“说到过去的经验那我们不能不承认,它所 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报告,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但 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相上相似的别的对象,则 这正是我所欲坚持的一个问题。”[7](P400)即,休谟关心的是经验知识何以能够扩展 和有效的问题,而不仅是概念处理或推理形式特征问题。实际上,在逻辑学界人们对归 纳推理并不是只着眼于推理形式的。金岳霖认为“归纳推理一般说是由个别的事物或现 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的推理”[8](P212-213);《普通逻辑》认为归纳 推理“是从个别知识推出一般知识结论的推理”[9](P274),中国人民大学《逻辑学》 与《普通逻辑》持同样的观点[10](P188);《现代逻辑辞典》认为“归纳法是从个别的 或特殊的经验事实出发而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11](P126)。从推理形式看,完 全归纳推
这是一种合取与等同置换相结合的推理,完全是一种演绎推理,但是人们并没有把它 归入演绎推理当中,显然人们对归纳推理并不是仅着眼于形式的。
前述3、4两种观点把归纳问题转向主体认知或行为维度,有可取之处,但实际上是想 在客观方面绕过休谟疑难,却又绕不过去。如观点3重复了归纳问题,因为它认为“归 纳的基础涵义就是‘经验积累’”,与休谟说的印象恒常会合是同义的,只是把由归纳 获取对象共性换成了“信息过滤”概念。观点4设定了当下世界规则性并将之作为行为 策略的根据,还设定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必然有效”。然而众所周知,逻辑规律的 最基本内容是同一、不矛盾,但它是关于思维的规律,观点4却认为“逻辑规律的失效 ,意味着万物混同”,实际上这就是承认了当下世界与未来世界是无确定联系的。
综上可以发现,以往对归纳问题的研究,实际都是主客二分的,不管构造怎样的归纳 体系,都是要解决人怎样能够认识对象的问题。但是,这种构造本身就是一个归纳问题 :人怎么会知道进行这种构造?怎么能知道这种构造能达之必然性的认识?实际上,单从 对象或主体着眼,都不能充分地解答归纳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深入世界系统演化内部 (包括人在内)去考察归纳问题。深入世界系统演化内部去考察,就会明了归纳必然性的 根源所在,也会明了逻辑必然性与事物必然性是如何一致起来的。(将来,逻辑必然性 和事物必然性一定会一致起来,不然就不是完善的逻辑。)所以,对归纳问题必须从对 象和主体两个方面着眼才能给出合理的说明。
二、归纳问题的客体维度解析
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有物存在,不然无以谈归纳。我们还必须承认世界之物是发展变化 的,但却不是杂乱且变动不居的,不然也无从谈归纳。归纳的客观根据就在物的发展变 化中。
现代系统论研究表明,不同物质单元的运动强度、相位、方向等是不同的,而且运动 的物质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作用。与作用物相吻合或趋近的单元会从他物那里优 先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因而增强自己,从而在同类中获得优势或支配地位,并会利 用自己的优势去吸引、改造、压迫与自己步调不一致的同类其他单元,使之伺服于自己 ,这时就形成了“活”系统。只要外界环境对它有利,它就总“想”而且能保持自己的 支配地位。
但是实际上系统演化并不会停留于此。由于环境的作用和系统自运行产生的偏差及一 些子系统或系统整体对环境作用、系统运行偏差的不同选择和吸纳,会使系统发生进一 步的演化。系统向高级演化有创生和会聚两种形式。创生是低层次系统跃升为高一级层 次系统。创生可以以两种形式实现,一是非同类或非同种要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高一层 次的系统,二是同类或同种要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高一层次的系统。前者如氢氧原子合 成水分子,无机分子或元素合成有机大分子,后者如简单细胞合成有自主意识的人,单 个人合成社会。
会聚是以同类系统为子单元聚合成新的系统或物质形式,它是同一层次系统向复杂性 的演化。会聚可以是同类或同种要素在同一层次的多样结合,如以碳元素为单元的物质 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的甚至结合成完美的足球形;它也可以是系统循环的结果。具有自 “认识”、自催化功能的系统会复制自己,但是,由于系统自运行产生的各种变化和环 境的多样作用,一直纯粹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系统在复制中必然产生变异, 从而使系统分叉,使事物复杂性增加。著名生物学家艾根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这种必然 性[12](P52-54,15,97-99,104-107)。
创生和会聚(连带分叉)使事物在两个方向上增加复杂性。而且,系统演化是在众多因 素作用下发生的,一个系统往往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系统实际进入哪一分支、何时进入 这一分支,并不是预先决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人又难于把握事物发展的一切中介( 列宁语)[13](P453),有人甚至说:“机遇、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 特征。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把骰子扔到看不见的地方。”[14](P66-67)如此说来, 当然会陷入休谟疑难。
但是,我们从世界的自组织演化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由支配原理所决定的。
2.系统复制且未发生会聚时,该类系统具有同一性。
3.由同类系统为子单元会聚成的事物,在一定层次上具有同构性或同元性,这是由循 环的嵌套结构决定的——超循环由催化循环构成,催化循环由反应循环构成,即复杂中 包含着简单(当然不排除复杂性),上层包含着下层,因而使得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共同性 。
4.新创生之物固然又会会聚成复杂之物,但总体上说,低层次之物的会聚要比高层次 之物的会聚简单,如碳原子的会聚比有机大分子的会聚简单得多。
另外,人们常说的所谓的随机性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性。系统学家们经过研究认定,一 个系统之前所做的对未来没有影响,这一系统的后来行为才是随机的,因为这时系统的 后来行为是不可预知的;而一个系统之前所做的对未来有可预见的影响,这一系统后来 的行为就不是随机的。只是涉及因素过多,人们由于现时知识或能力及技术手段的限制 而暂时不能计算,但是暂时不能不等于永远不能,起码在理论上是可能的[15]。
根据事物必然相互作用原理,一个系统之前所做不能不对未来发生影响;另一系统或 环境作用于这一系统,其结果也必然与这一系统的自身状况有关,因而可以说,并不存 在真正的随机性。随机性,只不过是尚未确定把握的代名词。
根据上述,我们至少可以从理论上说,一、当一类系统生成且未向复杂性会聚时,可 以对这类对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必然性结论;二、人处在系统创生的最高层次,可以对较 低层次的具有同构性之物进行归纳并得出必然性结论。可以说,事物层次越低,归纳起 来越容易,这是由对象的简单性程度决定的。这大概也正是自然科学首先取得胜利的客 观原因。
有人可能说,是的,有时能通过归纳得出必然性结论,但不是对一切对象都能,不是 总能,不是从程序上能当下判定的。然而我们要问,演绎推理不也是相对于一定系统才 具有必然性吗?二值的不适合多值的,多值的不适合自由逻辑。而且,演绎推理还有人 的主观构造性、先在设定性在里面,即便如此,“形式化系统中也可能出现悖论和‘陷 阱’”(吴允曾)[16],即其推出不能总是必然且当下可判定的。归纳面对的是非人构造 的大自然,反倒要求归纳与演绎一样当下能判定,为什么如此的不公平呢?
由世界的自组织演化,可以引出怀疑主义的悲观观点,也可以引出积极进取的观点。 悲观观点是只看到了变化、随机、复杂性,而没有看到稳定、有序、确定性,更没有看 到人的能力发展的无限性与至上性。我们认为,只有未知的,没有不能知的;只有未把 握的,没有不能把握的。我们不赞成悲观论点。
三、归纳问题的主体维度剖解
以往对归纳问题的看法暗含两大偏颇。一是休谟及所有认为归纳不能得出像演绎推理 那样的当下可判定的结论的人,实际都是以演绎逻辑标准衡量、要求于归纳,内含着演 绎至上的深层思想根源。然而我们知道,演绎逻辑本身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一定阶 段上的产物,它的确定性、必然性只是与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一定阶段、一定层次或 一定领域有关,不能成为人类活动及其方法合理性的最高标准和终极判据。在人类历史 上,归纳是先于演绎的,没有归纳就没有任何科学(包括演绎逻辑),甚至可以说,没有 归纳,就没有人类。人类发展本身就是对归纳合理性的最好说明。对于归纳,不能戴着 演绎的眼镜去看它,而应该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和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二是许多学者对 归纳问题的解答都是把人与对象或自然割裂开来,把人作为外在于对象的认知者,而没 有深入到人与自然一体的演化关系中去探讨。固然,人是认识的主体,但是如果深入到 人与自然一体的演化中去探讨,就会对归纳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本身也是自然系统创生的产物,而且是自然系统发展的顶端,内含着以下各层次系 统的结构。从总体上说,越是后继系统,其稳定性越高,这是由系统所据有的势垒,即 应对环境作用的功能程度所决定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哺乳动物却能存 活数十年。非人系统对自己的稳定状况是无意识的,而到人则转化成一种自觉意识。而 且,人把维持自己的稳定性存在作为一种生存目的。人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反过来探 究世界的结构。就是说,人的这种目的是自然系统演化的必然结果,又必须反过来向世 界寻求解答。一句话,人的归纳活动有目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自然演化不但赋予了人进行归纳的目的必然性,而且给予了人进行归纳的能力,即概 括性向。人的这种能力是大自然重复性活动的结果,是大自然规律性重复的反映和转移 。物体重复摩擦才能生热,水滴反复打在一个地方才能形成洼坑。单细胞生物就“知道 ”伸出伪足探测周围世界,然后调整自己。科学实验证明,在一条通道里安上电极,蚯 蚓遭几次电击后,就知道绕道而行。人的概括能力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当代心理学研 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过程表现为外部的实物性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心理表象和符号操 作的过程;也就是同类信息的重复刺激,使系统的某一(些)要素的功能定型化且优化, 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反应模式。当再有同类信息刺激时,相应的要素或子系统就会产生确 定的反应[17](P144)。这正是系统的一个自归纳——学习——调整过程,是一个自组织 过程,即大自然的系统演化赋予了人进行归纳的能力。
大自然还赋予了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实践——理性分析——修正能力,使得人可以通 过实践和理性分析修正以往归纳中不正确的地方,而不会只停留在感觉经验的水平上, 从而逐步接近事物真相。实际上,人们看到一只黑天鹅,并不一定就立即否定天鹅都是 白的,因为这只天鹅可能是“误落谁家洗墨池”。而且,人更会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认 识是否正确,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 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8](P16)人们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实践并获得成功 ,就说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至少包含着正确的成分。如果不成功或不完全成功,再进 行分析,加以修正。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独有的功能。这种功能能帮助人逐步达到 归纳正确。
再有,人创生了社会文化遗传机制,前人的正反经验、成果、方法、技术手段等可以 传给后代。后代承继着前人的经验、成果、方法、技术手段继续下去。这样,对宇宙奥 秘的探索就是一个连续的无限过程。归纳正确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就存在于人类的不懈追 求中。
而且,人还有由社会遗传而转化的特殊生理进化性,如,人有语言—运动中枢,而非 人动物没有;人有掌管情感和创造性的前顶前区,而非人动物没有;人先天地具有区分 命令动词和要求自己所做的能力,而鹦鹉只能学舌,不能区分命令动词与要求其所做。 人的特殊生理机制是人进行归纳活动的生理物质基础,而且不能否认人的生理进一步进 化对进行归纳的意义。人的这种由社会遗传而转化的特殊生理进化性,已经被现代生物 学研究和脑科学研究所证明。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许多动物具有非本能的学习能力, 而且能由学习积累经验。其中,有的动物能把自己由学习获得的经验传给后代,而有的 动物并不能。学习经验能否传给后代,与动物寿命及是否群体生活方式有关。寿命过短 ,来不及传给后代;非群体生活方式,没有机会传给后代。从前代获得经验的后代,由 于长期按前代经验的行为方式行动,用进废退,就会在生理上发生变化,并形成特定的 遗传或本能。现代脑科学研究也证明,智力是能遗传的,而且认为这种遗传提高了“能 够根据规则知道如何安排事情之类的能力”[19]。人由学习——经验——遗传——生理 进化形成的能力,可以使人达到对事物的必然性的认识,或者说,人所认知的必然性也 最终源于人的归纳活动。彭加勒论证说,外物位置或形状的变化,使人由感觉而导致“ 筋肉生出特别的可增可减的感觉”,由之形成空间的概念,而感觉“这些现象的定律作 成几何学的对象”;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个人的,而是多少代的“祖传的经验……适合 外界的情形”的结果[20](P43-65)。就是说,几何学的必然性是源于人类对外物感觉经 验的归纳。上述分析说明,人由社会遗传而进化的(而且仍要不断进化下去)特殊生理功 能既是人由归纳获得必然性的重要生理根据,也是人获得各种必然性认识的极深层的本 源性作用因素之一。
当然,上述也决定了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即,不管是从实践角度看还是从生理角度看 ,既然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前不是而且将来也没有终极状态,就决定了 人的局限性;相对人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认识能力、技术水平,有许多事物的确定性是 隐蔽的,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不可能由有限的经验完全把握通向未 来的一切玄机,因而以往和现在或进程中的将来,总有归纳不正确的情形,所谓归纳无 逻辑解,只能在这一意义上言说,但却不能由此说人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归纳正确、永远 不能归纳正确。当下归纳不正确与能不能归纳正确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演化内含着确定性,因而客观上可归纳;人的发展目的性要 求对事物进行归纳;人在系统发展中形成的能力能对事物进行归纳;人的发展过程性与 系统演化的复杂性,要求人必须进行归纳;人的实践——理性分析——修正能力使人能 够具体地实现归纳。所以,归纳正确并非不可能,而是必须且可能的。
我们认为,人们所要着重做的,不是对归纳形式的表述或解释问题,而应是寻求可操 作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以帮助人们提高归纳正确度。如观察经验与对象联系程度的 确证方法、现象因果关系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事物同一性或同构性的分析与确证方法、 事物当下状态对可能分叉的制约作用等。这些研究能够切实地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归纳 ,从而提高归纳的正确度。这些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着重点。
收稿日期:200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