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考察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CHOP方案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6个疗程,考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相(60.0%)比无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CHOP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效率相当,可显著降低复发率,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R-CHOP;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瘤亚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对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标准方案采用CHOP方案(泼尼松、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这一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达65%,其治疗的相关死亡率仅有12%[1]。然而在CHOP化疗方案中,多柔比星常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心脏毒性这一方面[2,3]。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与常规多柔比星相比,其用药安全、疗效确切,半衰期较长,有利于肿瘤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本文考察了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男7例,女8例,年龄17-76岁,平均(46.0±0.5)岁,按照Ann Arbor-Cotswolds 可将患者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5例;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19-72岁,平均(45.0±0.5)岁,按照Ann Arbor-Cotswolds 可将患者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方案治疗6个疗程,化疗第一天,将30mg/m2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国药准字z15021058;内蒙古库伦蒙药厂)溶于5% 葡萄糖溶液250ml中,控制在1小时内滴完。同时给予患者标准剂量的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20857;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长春新碱(国药准字H20043326;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泼尼松(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每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CHOP治疗方案:CHOP化疗方案同上。
1.3检测指标
1.3.1考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遵循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分为:病变完全消失,时间>4周为完全缓解(CR);肿块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小一半及以上,时间≥4 周为部分缓解(PR);肿块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小>25%,≤50%,时间≥4 周为好转(MR);肿块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小<25%或增大≤25%为无变化(NC);肿块最大直径的乘积增大>25%或存在新的病变为进展(PD)。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3.2 随访:随访截止至2015年1月,随访时间为6 -24个月。随访工作包括对病史的询问及体检、LDH 水平、血常规、胸部X 片、血清生化检测、腹部B 超,考察两种化疗方案的死亡率及复发率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4,P>0.05)。见表1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标准方案为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CHOP方案,在淋巴瘤的化疗中,蒽环类药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淋巴瘤患者中,老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且合并症比较多,一直以来都是是困扰着老年淋巴瘤患者的重要问题[5]。传统的蒽环类抗生素(阿霉素),当给药剂量累积达到500mg/m2 时,就会对心脏造成影响,产生毒性。1965年,脂质体被Bangham 发现,其具有强烈的亲水性(极性),碳氢链具有疏水性(非极性)[6]。上世纪80年代初,脂质体成为了蒽环类药物的载体,在抗肿瘤药物中有效的应用,这一结合使脂质体阿霉素的聚集量加大,其在通透性增加的肿瘤组织部位的缓释,在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于肿瘤的治疗效果[7]。经聚乙二醇(PEG)修饰之后,又可增加药物的半衰期、避免免疫系统的吞噬及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因此,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具有肿瘤部位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肿瘤活性强的优点[8]。
本研究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近2年的随访工作,随访工作包括对病史的询问及体检、LDH 水平、血常规、胸部X 片、血清生化检测、腹部B 超,考察死亡率及复发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总有效率达66.7%,复发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8%,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病例少,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明显高于常规CHOP化疗方案。
综上所述,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具有复发率低、死亡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Yi H G,Kim J S,Suh C,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nalysis of web-based data from the Korean Lymphoma Working Party Registry[J].Blood Res.2013,48(2):115-120.
[2]李祥,杜俊,向小四,等.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2,10(4):290-294.
[3]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等.血液病学[M].第2 版(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45-1050.
[4]李军民.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治疗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1,6(1):1-3.
[5]任振波,侯毅锐.3 种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385-386.
[6]王晓雪,高然,于锦香,等.美罗华联合CHOP 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4):373-376.
[7]陈永,高永艳,李艳,等.利妥昔单抗致不良反应325例文献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2):179-181.
[8]中华血液学分会.中国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724-726.
1.题目漏了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
素2结论: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率是一样的夸大有效率。
————改为结论: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R-CHOP方案与R-chop相比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有效率相当,可显著降低复发率,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3.前言部分目前,对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标准方案采用CHOP方案(泼尼松、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这一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达75%,其治疗的相关死亡率仅有7%[1]。
————CHOP方案有效率高达75%,死亡率7%都超过R-CHOP了
4.讨论部分非何金淋巴瘤化疗的标准方案为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抗肿瘤、抗淋巴瘤的治疗中,蒽环类抗生素扮演着十分主要的角色,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改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标准方案为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CHOP方案,在淋巴瘤的化疗中,蒽环类药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5.本研究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
————改为本研究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
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总有效率达66.7%,复发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8%。通过对患者的进行常规检查,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化疗方案无明显的心脏毒性,而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病例少,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明显高于常规R-CHOP化疗方案。
——————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比CHOP死亡人数是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说死亡病例少。安全性及有效性也看不出来,因为没有心脏毒性的数据,有效率也相当。
7.综上所述,采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具有复发率低、死亡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最终结论也是这个问题
论文作者:易亮,易建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淋巴瘤论文; 阿霉素论文; 方案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脂质体论文; 有效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