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防治措施论文_樊喆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防治措施论文_樊喆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

摘要:对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而言,渗透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质量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从而保障其安全运行,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用及其渗透防治的必要性,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存在的主要渗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用;渗透;防治;必要性;问题;措施

一、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用及其渗透防治的必要性

1、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保障供水。水利工程在调整城乡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城乡供水压力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2)防洪保安。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建立完善的以水利、堤防、分滞洪区等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对洪水进行调控。这些防洪工程体系不仅有效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保卫了国家经济建设秩序和改革开放的成果。(3)保障能源供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紧缺日益突出,如果过度依赖火电必将引发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因此必须优先发展水电。

2、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防治的必要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进行渗透防治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并且在防洪减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为农业灌溉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提供水源,因此要高度重视其渗透问题,并采取防渗、灌浆技术进行有效处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渗透问题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二、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存在的渗透问题主要表现为:(1)有些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达不到相应的防洪施工规范,或者防洪的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其实际的运行需要。(2)有些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还存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坝体、坝基存在渗漏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出现了失修的状况,导致其无法正常的运行,需要及时的维护和加固处理。上述都是常见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使用质量问题,还是渗漏问题,即地基或者坝体的渗漏导致的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使用质量和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实际的渗漏情况,做好防渗工作以及灌浆处理。

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的防治措施

1、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的防渗墙防治措施。防渗墙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防治的重要措施,其一般要求墙体厚度小、渗透系数低、柔性强、耐久性好及单位面积造价低。在当前混凝土技术措施和防渗施工措施和管理应用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应用和控制方法。防渗墙施工有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锯槽法、链斗法、薄型抓斗、射水法和倒挂井法等成墙工艺。(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主要是指多头深层搅拌桩机一次多头钻进,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使土体与水泥浆液混合固结成一组水泥土桩,桩与桩搭接形成水泥土防渗墙,目前最大成墙深度为22m,水泥土渗透系数0.3MPa。该工艺的特点优势是施工简便、无泥浆污染、造价较低,适用于粘土、砂土、淤泥和砂砾层。实践证明,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在地下防渗工程中质量可靠,投资最经济、最有效,具有一定发展前景。(2)锯槽法成墙工艺。其主要是指在先导孔中,锯槽机的刀杆以一定的倾角一边作上下往复切割运动,一边根据地层状况以0.8-1.5m/h的速度向前移动开槽;被锯切割下来的土体可由反循环或正循环方式的排渣系统排出槽外,并采用泥浆护壁。浇筑塑性混凝土,形成宽度为0.2-0.3m的防渗墙体。锯槽机由行走底盘、动力及传动系统、刀杆及支架加压系统、排渣系统、起重设施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传动方式有机械式与液压式两种。以不同规格的刀杆进行组合,开槽宽度可达0.2-0.5m、深度达到40m。锯槽法的优势在于它是连续成槽、工效高、墙体连续、质量好,并且成墙深,适应于粘土、砂土和卵石粒径小于100mm的砂砾石地层;还可以采用自凝灰浆、固化灰浆形成不同强度和抗渗指标的防渗墙。(3)链斗法成墙工艺。主要是指由链斗式开槽机排桩上的旋转链斗取土,同时将斜放的排桩下放到成墙深度,开槽机前进开挖沟槽,并采用泥浆护壁,其浇筑混凝土方法类似锯槽法。链斗式开槽机的开槽宽度为16-50cm,深度可达10-15m.适应于粘土、砂土和粒径小于槽厚的、含量小于30%的砂砾石地层。(4)薄型抓斗成墙工艺。主要是指采用斗宽为0.3m的薄型抓斗挖土开槽,泥浆护壁,浇筑塑性混凝土或用自凝灰浆形成薄壁防渗墙,最大成墙深度可达40m。适用于粘土、砂土及卵石和砂砾的含量与粒径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

2、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的灌浆防治措施。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土石坝坝体、坝基防渗处理中的灌浆方法主要有均质土坝及宽心墙坝的坝体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坝基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等。主要表现为:(1)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大都采用粘土为主加少量水泥的混合浆液进行灌注,不同于在岩石中灌浆。卵砾石层灌浆难以形成自立的钻孔,故常采用套阀式灌浆、循环钻灌阀跟管灌浆、打管灌浆的方法。因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控制浆液的填充范围,为达到相对较高的防渗标准,常需采用3排以上的灌浆孔。随着防渗墙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较少采用该方法,仅用于当灌浆作为补充勘探的手段,同时兼顾防渗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地针对发生集中渗漏的地点,通过少量的灌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2)控制性灌浆。控制性灌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灌浆工艺,是对传统灌浆工艺的一种调整,通过控制浆液压力和流量,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灌浆范围,节约时间和投资。(3)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从而堵塞漏洞、裂缝或切断软弱层,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对坝体施工质量差,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一般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4)高压喷射灌浆。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是借助于高压水泥浆液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使水泥浆液与被灌地层土颗粒掺混,形成壁状固结体而起防渗作用。根据被灌地层结构和防渗要求不同,又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处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工效高、料源广、造价低,搭接防渗的效果好。缺点是:机具较多、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控制不好易在较大颗粒背后形成漏喷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分布越来越广泛,但是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存在渗透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作用,必须对其渗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隋杰,高喜波.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

[2]丁一楠,徐野. 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的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

[3]王广通.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的防治[J].民营科技,2015(03)

论文作者:樊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渗透问题防治措施论文_樊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