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图书馆Weblog的应用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图书馆论文,国外论文,Weblog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什么是Blog
Blog或Weblog是典型的网络新事物,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Blog通常是指某种定型化的网络平台,让使用者能够非常轻松地张贴文章、设计版型、与访问者互动,并且可累积成一串可以追索、可以回顾的历史,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Blog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网络翻译家》的解释是:“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提交内容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再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还有人解释为: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
无论哪种说法,Blog的基本内涵都是一样,它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2 Blog的影响
当年互联网大潮袭来,使得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分配。一批互联网的活跃者(包括互联网创业者和传统领域的触网者)一跃成为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人。如今,虽然还不显眼,但是博客也正在促成各领域影响力的重新洗牌。一个生动的事例就是《圣何塞水星报》的专栏作家Dan Gillmor,在一年一度权威的《Technology Marketing》“媒体影响力报告”,“媒体最具影响力的人”中,他的排名一下子从去年的20位跃居到第7位,是影响力上升最快的专栏作家。同时,还获得了今年著名民间机构“电子前线”(EFF)颁发的年度“先锋奖”,专栏作家获此殊荣还是第一次。那么,Dan Gillmor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唯一的解释是:他已经是IT界最活跃的博客之一。这是他超越诸多大牌、老牌高手的主要原因,博客给了他一对飞翔的翅膀。
3 国外图书馆Blog应用概况
国外许多专业期刊和时事通讯最近都撰文讨论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机构应用Blog的可行性和广泛性,如联系客户或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等。一篇专业文章指出Weblog被大多数图书馆一致认为是个“好东西”,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信息服务工具。2003年9月,一项关于图书馆应用Weblog的国际性调查指出,尽管Weblog有诸多的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应用了Weblog,而且在质量上良莠不齐。但是到了2004年8月,这项研究的结论被修正,因为上述调查所采用的数据不全面,现在的结论表明应用了Weblog的图书馆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现状堪优,因为相当数量的图书馆Weblog栏目设置和内容系统不是很完善,甚至不经常更新内容。
Weblog作为一个工具可以用来通知读者图书馆的信息和新闻,而且读者可以通过它对图书馆的服务作出评论和建议。国外许多专家和专业期刊对图书馆应用Weblog这一论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澳大利亚的《图书馆和信息协会》杂志撰文称:“许多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应用Weblog来保持与读者的联系是不可思议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Shorenstein Center也开始对Weblog进行案例研究,他们于2004年3月份发布了一份名为“Big Media”meets the“Bloggers”的案例分析材料,学院派的思维无疑使Weblog的应用研究注入了一丝别样的活力。
冰岛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LaurelA.Clyde写了一篇题为“Weblogs and libraries:the potential and the reality”的文章,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冰岛等国的图书馆进行了调查。根据2003年9月一份详细的调查显示,总共只有50几所图书馆应用了Weblog,而到了2004年8月,这个数字已经窜升至198所,尽管相对于拥有图书馆的站点数量来说这还不是一个乐观的数字,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表明,Weblog在图书馆的应用已经得到了重视并逐渐被尝试。下面是几组数据:
表1 应用了Weblog的图书馆情况
图书馆的类型2003*年度(%) 2004**年度(%)
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系统25(43.9%) 82(41.4%)
研究型图书馆(大学) 23(40.3%) 83(41.9%)
专业图书馆
5(8.7%)
17(8.6%)
多类型图书馆协会/联盟2(3.5%)
6(3.0%)
国家、州立图书馆 1(1.7%)
3(1.5%)
中小学理事会图书馆
1(1.7%)
1(0.5%)
中小学图书馆- 6(3.0%)
总计 57(100%) 198(100%)
(数据采集时间:*2003.9-10,**2004.8)
通过表1的数据显示,在2004年应用Weblog的图书馆数量已经增长到198所,这似乎预示了Weblog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美好前景,公共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所占的比例相当,专业图书馆只占9%不到的比例,在2003年度,还没有一家中小学图书馆应用了Weblog,但是到了2004年,已经有6所中小学图书馆加入了这一行列,占总数的3%。
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图书馆的Weblog用来给图书馆读者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尤其是关于出版物和网络资源方面的,44%的图书馆提供关于本馆的主要功能,具体活动和相关事件的报道(演讲、网上课程、读者参观等),有将近半数的图书馆的Weblog中提供了意图明确的陈述,占总数的49%,有些时候只是寥寥几句话,有时是一段正式的声明或简短段落。例如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科学新闻博客(Science News Weblog)向q全校各个系部的师生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图书馆方面的信息服务;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的惠特克图书馆的Weblog提供有关表演艺术的网上资源的链接,向读者展示了weblog作为一种提供有用资源链接工具的功能。很多的图书馆的 Weblog不只具有一种单一的功能,美国圣约瑟夫图书馆的Weblog向馆外读者提供新书发布信息,还有各种娱乐新闻和书评等网上资源的链接。根据2003年9月之前的资料显示,大概只有1/4图书馆的Weblog提供了鼓励读者参与的交互功能,读者能对图书馆员提交的内容进行在线评论的只有11家,因为在线评论部分通常是需要资格认证的,只有特定等级的读者能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所以有半数的图书馆的Weblog只是提供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单向的交流途径,而不是交互的。
表2 图书馆Weblog的目的和用途情况
目的或目标 数量
为读者提供新闻或信息服务 18
提供因特网资源链接9
提供书评,新书信息等 5
为读者提供体闲娱乐2
为图书馆馆员提供信息或新闻2
关于藏书的讨论1
为托管人员提供新闻1
提供检索帮助 1
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一个图书馆系统内) 1
(数据采集时间:2003.9)
表3是各个图书馆开发Weblog所使用的软件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约占半数的图书馆正在使用Blogger,而且大多使用的是免费版本。以Blogger为例,专业版一年的费用为35美元,专业版带有更多更好的功能,如拼写检查、图像上传、e-mail订阅等等,Blogger的免费版本只提供了基本的功能,不过不少其他服务商提供了功能更丰富的免费版本,比如服务商LiveJournal(www.livejournal.com)和zBlogger(www.zblogger.com)。Movable Type是另一款非常流行的blogging工具。它完全通过Web浏览器运行,能够提供注释、链接列表等功能。它没有提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因此你需要具备一定的HTML知识才能创建自己的记录,使用者占18.2%。Radio UserLand是另一款值得考虑的软件包,它集成了后台服务以及可用Windows、Mac或Linux的前端程序。它提供的文本和链接编辑器不仅功能全面,还非常易于使用。用Radio UserLand做出来的blog带有通常的链接列表、可搜索的文档和读者评论栏,只有5家图书馆使用了这一工具。随着手机等通讯设备作为多媒体信息收发平台功能的加强和无线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博客的概念应运而生,根据资料显示,似乎没有哪一家图书馆应用了移动博客技术(moblogging technology)。
表3 图书馆Weblog开发所使用的软件情况
Weblog所使用的软件数量(%)
Blogger 24(43.6%)
Movable Type10(18.2%)
Radio UserLand 5(9.1%)
Iblog
1(1.8%)
Weblogger
1(1.8%)
Blog-City(Blue Dragon)1(1.8%)
Moveable Manila:Blue
1(1.8%)
情况不明12(21.8%)
总计55(100%)
(数据采集时间:2003.9)
4 Rss概述
Weblog的广泛应用,使RSS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RSS在国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个人Blog栏目、企业站点到世界级的门户都提供基于RSS的服务,如IBM公司站点的中文新闻RSS http://www.ibm.com/ news/cn/zh/index.rss,YAHOO站点的http://news.yahoo.com/rss,微软MSDN站点的http://msdn.microsoft.com/aboutmsdn/rss.asp等等。RSS的英文全名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联合供稿系统)或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是一种用来聚集搜集新闻标题或是提供网页内容的格式,以XML可延伸标记语言为基础,被广泛地使用在将网站的最新头条新闻或有效率地整理内容,提供需求者参考。并且也是一种网站和网站之间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也就是说RSS不但可以描述网站上的新闻格及网志,更可以藉由RSS让别人更容易发现你的网站以及追踪新闻的来源。一些大的网站如BBC,CNET,CNN,Disney,Wired等的网站讯息都是透过RSS来当作讯息传播的媒介。RSS的出现解决了网站管理所必须面临的许多问题,使得网络上传递和搜集讯息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网络传输的速度,增进了网络联机的质量。
近年来,Blog的迅速兴起,造就了RSS的技术迅速走红。原因是RSS的机制能使Blog上作者所写的文章主动更新到读者的计算机中,博客以RSS文档形式为其内容提供一个Feed(提要),该RSS文档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URL获得。RSS文档是一个XML文件,它包含大量离散的新闻项,如某个博客中的入口项。由于RSS是XML格式文件,所以它很容易被其它程序所使用。RSS聚合器是一个读取RSS文档并显示新闻项的程序。大多数聚合器只要输入RSS的URL,使得预定Feed(提要)成为可能。现在已有很多的大学图书馆将RSS应用在新书通知、最新消息及网络资源上。国外很多的图书馆门户网站开始提供了RSS Feed功能,读者可以通过RSS收到来自图书馆的各项通知,如借阅到期提前通知、预约借书到馆通知、逾期罚款通知等等。读者还可以由feed items所提供的链接直接连到馆藏系统,而不必再一次地输入帐号和密码,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在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Weblog已经为用户提供RSS Feed,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例如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网站:http://www.csdl.ac.cn/weblog/index.rdf,图书情报门户网站:http://www.tsg.cn/SPT-RSS.php等。“全球图书情报系统资源门户网站”是由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资助建设的项目之一,其近期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分类组织与浏览体系,对在Internet上可以直接查询到的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各类型的重要图书情报系统及其馆藏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揭示。RSS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在中国开始走向成熟!
5 几点启示
图书馆拓展传统信息服务而应用Weblog能使图书馆网站带来更高的访问量和新鲜感,进而可以使浏览读者流连忘返,为什么图书馆的网站非要给人一种严肃刻板的印象?如果一个应用得当的Blog能使你的图书馆网站变成一个人人可以学习交流的动态社区。
5.1 图书馆应用Weblog做好信息导航工作
图书馆历来是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业已造成人们的负担,许多人非常容易迷失不知如何取舍,图书馆承担着信息导航的重任。国内众多的图书馆大多数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网站,资源导航栏目及其功能设置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一部分图书馆人已经尝试着利用了博客这一有效的工具,他们互通有无,分享着各自的工作得失和国内外专业领域最新的科技资讯,把博客的共享性发挥到了极致。一些图书馆领域资深的专家也加入了博客的队伍,他们的博客上时常迸现的思想火花,指引着甘于奉献的图书馆人在信息导航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5.2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立特色各异的博客网站
图书馆本身就是个资源丰富的大宝藏,可惜许多时候我们空守宝山而不自知。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在硬件上已经与国际接轨,技术力量也不落后,又有纸质文献做保障,还有勤奋刻苦、乐于共享奉献、甘为人梯精神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出色完成网上导航的有利条件和保障。
5.3 图书馆员应做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博客(K-Blog)
知识管理的兴起源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个组织或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是其成员大脑当中的各种经验和技能。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Thomas H·Davenport和Laurence Prusak就认为,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用组织或个人本来已经拥有但可能不被觉察甚至彻底遗忘的知识资源。如何处理隐含于个人和图书馆内部的隐性知识原本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图书馆博客应做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企业界正在把Blog引入企业内部网和公司网站,用于非正式的知识管理和网络销售等;政府部门和教育领域也在尝试利用Blog构建内部知识管理和沟通交流的新体系——“知识博客(K-Blog)”,让组织内部职员可以发表评论,积累知识,链接有意义的网络资源。图书馆完全可以效仿企业界,在图书馆内部建立一个Blog社区,每个馆员都拥有自己的Blog空间,每人可以记录下工作中的任何思考,对于公开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订阅,博采众长,融汇贯通,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融入现代信息化手段——网络的魅力,让互联网开始真正凸显无穷的知识价值。在博客文化参与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博客应该书写上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