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0-103-01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还是课外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把“教材”变成“学材”引读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举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其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他们怎么读。比如: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就向他们推荐名著《三国演义》。介绍其中的几个有名的典故:如“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再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故事梗概。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等鲜明的人物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还原人物形象,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溶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杨仲秀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我是论文; 语言论文; 老师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