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性教学思想与我国的语文教学论文_胡丽堃

论发展性教学思想与我国的语文教学论文_胡丽堃

胡丽堃 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 342500

摘 要: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三大流派之一。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试从语文学科教学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学专家列·符·赞可夫经过20年的持续研究于1975年总结形成的。赞可夫的实验是在小学进行的,但其教学论思想反映了国际上50年代以后共同性的教育思潮,代表了教学论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影响远远超出了小学界和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最有影响的典型流派。

关键词:语文 发展性 教学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也是他的老师维果茨基提出的“两种发展水平”也即“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维果茨基认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便确定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他指出:“这种在成人的帮助下儿童今天所作的事,明天他就会独立去完成。”维果茨基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现实可塑性,而且指出了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明确途径:教学不能只是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积极地创造最近发展水平,让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将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不断推向前进。

在用整体性观点安排教学结构、组织教学过程时,赞可夫认为,“必须有这样一些安排教学过程的原则,使这些原则能够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核心。”(《论小学教学》第23页)这个核心就是他在实验过程中制定的五项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发展性教学这五项原则的使命都在于指导和调节教学的发展作用。

在这里,赞可夫又提出了通过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来研究儿童一般发展的创见。心理活动的这三条线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它们中的每一条线索都是一般发展的一定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周密设计的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发展水平,都是一般发展的水平,而并不是个别的具体能力的水平。赞可夫的这一创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研究方法问题本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数量来判别儿童的一般发展水平。

赞可夫所倡导和实践的上述发展性教学理论对我国语文教育有多方面的影响或启示。

首先,我国语文教育强调课程、教材、教法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发展作用,而不是简单地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文学教育、情感熏陶过去一直、现在更是愈来愈受到语文教育家们的青睐和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一直被认为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但这“工具性”并不同于美国一度盛行的“纯实用性”。尽管在语文教育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的过程中,文学教育、情感熏陶不免有“淡化”甚至“阉割”或“扭曲”的现象,但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仍占“大头”这一事实,使文学客观上对学生还是起着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我国语文教育强调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品格的养成。这与发展性教学理论中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是基本相通的。我国语文教育一贯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虽然这里所说的“道”许多年来不少人将它自觉不自觉地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将“道”视为“文”中固有之“道”者大有人在。他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文”即作品言语时,强调领悟“文中固有之道”,也即把握作者及作品人物的品性、趣味、爱好和胸怀;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强调创造能力的发挥,强调写作是一个方面的“立人”技能,强调写作是个体对群体、对社会的“发言”。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语文教育不单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是追求更全面的发展。积极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有利于推进当前“素质教育”的开展。

第三,我国语文教育也非常强调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方面能力的培养。记叙文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点。记叙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贯受到重视。学生要求在阅读记叙文时,注意作者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在写作记叙文时,注意留心他们周围的人和物,特别是要注意观察不同人物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等等。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也受重视。在进行这两种文体的教学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逐步深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结构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也就是说,学生不止是单纯地在记叙文学习中得到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而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理论思维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步完善起来。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赞可夫所提出的上述发展性教学五条教学原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语文教学尤其有进行创造性借鉴的必要。

要恰当地把握好我们的“高难度”、“高速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与教材要有足够的“难度”和“速度”,保证学生适度的紧张,让他们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学生又不至于因为“难度”太大,或“速度”过高,而望洋兴叹,信心不足。应当指出的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势下,一些课程与教材的“难度”有盲目“攀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及有关方面的关注。

“理论知识”应成为教材的“主线”,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语文教材的线索不够清晰、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教材线索在教材中表现得不够鲜明,这已为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因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语文教材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可能像理科教材那样表现为非常明晰、非常清爽的“直线型”结构,而只能“螺旋型”地呈现其结构。但是,“螺旋型”结构也必须有一个相当清晰的线索,学生的发展才有一个清晰的轨迹。

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得到发展。增加课程与教材的弹性,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展”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做法我国语文界也在逐步吸纳和采用。目前需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实验与研究。因为学生一般来说,都来自不同的背景、家庭,其个性、爱好、兴趣点都有差异,因而他们发展的起点、方向都不同。课程与教材要能照顾到这些差异,让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论文作者:胡丽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论发展性教学思想与我国的语文教学论文_胡丽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