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照云
池州市中医医院 安徽 池州 24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之上实施风险管理。选取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意外事故发生率作为对比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大幅地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业务水平,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还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82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62-01
0、前言
作为一项实践要求较高的护理工作,急诊护理操作的实施风险不容忽视。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该项风险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进而提升急诊护理操作实施的最终效果。
1、概述
急诊科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多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患者群,以及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患者的救治。其工作量大,病情危急,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如果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即有可能造成医疗差错或事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可避免地引起医疗纠纷及投诉。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及处理,以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对患者、护理人员及医院所造成的损害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以下为本院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年龄为20~81岁,平均年龄为(54.5±2.6)岁。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之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2.2.1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制度,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强化风险意识。在急诊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2.2.2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管理
每班指派专门护理人员管理急救物品及仪器,保证急救物品及仪器在任何情况下都100%完好无损,做到班班交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急诊科护理人员上岗前都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制定出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及时处理不合格的急救物品及仪器,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2.2.3加强护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护士在与急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时要有充足的耐心,语言要谨慎,应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在进行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时,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对操作目的、可能发生的问题向家属告知具体情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意外事故事件,计算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2.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高危重症抢救是最易激发医患矛盾的情况。高危重症患者一般发病紧急,需要迅速抢救,因此其护理工作量大、难度高,工作节奏紧张,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加上患者家属心情激动、情绪易失控,稍有不慎易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另外,一些高危重症患者发病在夜间,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准备好医疗器材,使得护理服务不到位,增加急诊护理工作风险。对此医院应实施制度,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另外,医院应定时检查抢救器材,使得急诊抢救能够及时实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年轻护士应学习年长护士处理突发事情的方法,并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许多出诊护士专业知识不够,不能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知识,对于出诊转运时病人病情的突然恶化不能有效处理。急诊车内医疗急救设备不完善,无法给予患者环境病情的有效抢救措施,错失最佳抢救时间。另外,出诊护士没有向患者家属说明病人病情的风险意识,造成患者家属经常因不理解而与医院发生纠纷。对此医院应设立完善的院前抢救护理方案,做好患者运输及交接工作。定时检查急救车中抢救设备,保证设备完整能够正常使用。出诊护士应选用有急救经验的护士,并对出诊护士的医疗急救知识进行培训。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且大部分医疗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如果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极易导致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全科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及技术操作水平,有效降低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5、结束语
在急诊护理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从业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急诊护理操作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多项风险,同时,要立足客观实际,不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并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管理管理等,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王雅芳,周立,等.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43-45.
[2] 邵凤娣,萧海怡,蓝芬芳.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108-109.
[3] 唐翠秀,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246-247.
论文作者:吴照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操作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护士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