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甘肃兰州 730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儿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并结合临床改善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共4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并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在护患纠纷率上明显较低,即为4.5%,对照组则为18.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儿科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增强人文关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依从性均具有改善效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患者;心理护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212-02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观念的个性,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关注生理变化,更要关注心理问题和舒适度改善,儿童的组织器官处于发育阶段,其自身的抵抗力较差[1],在儿科中肺炎患者较多,其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在临床上则多使用抗生素治疗。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方式,提高对患儿的人文关怀,提治疗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共4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0.7)岁。从病情上看,多表现为咳嗽,气促,且连续发热,在肺部听诊中有湿啰音,且存在胸部X线示早期肺纹理增强,透光度减低,进一步发展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从程度上看,轻度患儿17例,中度患儿21例,重度患儿6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改善病情,解答家属疑惑为主;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首先,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以热情的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讲解,在操作过程中具有耐心。此外,需要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并且可以针对患儿年龄特性装饰病房,利用玩具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宣传手册为家长讲解儿童疾病的防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即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功能,满分4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此外,将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是否发生过护患纠纷问题。在满意度方面,具体可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以(均数±标准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观察组在护患纠纷率上明显较低,即为4.5%(1/22),对照组则为18.2%(4/2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具有可比性,如表2所示。
3.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而致病菌可能由于多种方式进行传递,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指空气污染、通风不顺等,内部原因则主要指呼吸道传染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药物治疗外,关注患儿的心理反应,加强人文关怀,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服务理念的革新,人们对医疗服务也有着新的要求。心理护理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儿表现出的不良情绪、抵抗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参与治疗,接受治疗。而人文关怀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包括舒适度、病情好转程度、心理需求等多个方面[2]。据相关资料显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多由于疼痛度而抗拒治疗,此外,对陌生环境也存在胆怯,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以热情的服务、适合与儿童进行沟通的方式获取信任,帮助其消除陌生感、恐惧感,乐观的、积极地接受护理治疗[3]。与此同时,调节好室内温度,做好通风换气准备,有利于其病情的好转。在疼痛度的改善上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通过玩具等方式吸引患儿。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对患儿家属进行医疗常识的补充和讲解,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相关类型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儿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功能的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对疾病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降低护患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这对医院形象的建立具有良好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儿科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增强人文关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依从性均具有改善效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锦秀,叶天惠,余慧英,等.持续性护理人文关怀在提高 PICU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0):2504-2508.
[2]刘恋,何娇,吴丽芬,等.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20):14-16.
[3]黄爱华,李磊,张乃正,等.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14-517.
论文作者:金树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人文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