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潮中话热点——1996年世界热点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世界论文,潮中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各国面临的两大课题。缓和是今日世界的潮流。但是,今天我们生存的地球并不安宁,有不少热点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所谓热点,是人们对地区性局部战争形象化的说法,因为它虽然发生在局部地区,但是影响广泛,引起世界的关注,牵动整个国际社会。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许多热点已经消失,有的已经或正在降温。据统计,1995年世界热点共有29起,而1996年下降到不足20起。例如,打了快4年的波黑战争,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调解下,终于达成了和平、停火协议,波黑三方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今年以来协议逐步得到实施,包括2万名美军在内的6万名北约维持和平部队陆续进驻波黑,确保局势的稳定,波黑战火得以熄灭。9月间,进行了多民族的大选,建立了三方三主席轮流执政的联合政权,尽管三方仍然存在分歧和争斗,但毕竟未再诉诸武力,从而使波黑这个战乱的热点消失了。又如南非种族主义统治造成的动乱局势,经过黑人、白人的谈判,在南非实现了不分种族、肤色的“一人一票”的选举,结果,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30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开辟了南非的新纪元。此外,南部非洲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局势也都处于相对安宁之中。亚洲的柬埔寨重建君主制王国,尽管还有红色高棉的对抗,但局势比以前稳定多了。俄罗斯动乱的车臣问题,几经和谈,终于签署了停火和平协议,逐渐恢复平静。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有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领土争端终于得到解决,平熄了这一战火。
但是,今天的世界仍然存在许多的热点地区,有的还矛盾激化形成了新热点。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民族纠纷突出,战乱酿成新热点。
8月下旬以来,扎伊尔东部靠近卢旺达、布隆迪的南、北基伍省连续发生扎军与受到卢、布军队支持的扎籍图西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进而发生扎伊尔、卢旺达两国军队直接交火事件。进入10月下旬,战火进一步升级和蔓延,扎东部12个难民营中的30万卢、布胡图族难民四处逃散,国际救援工作陷入停顿。使扎伊尔东部大湖区成为中部非洲的一个新热点。战火燃起的原因是:扎、卢、布相连的大湖区,在西方殖民者瓜分非洲之前,曾是卢旺达人的聚居区。在历次大规模部族冲突中,又有大批卢国图西族难民逃至此地,与原图西族人融为一体,统称为班亚穆伦盖人。他们与当地其它部族素有矛盾,并遭扎当局的歧视和排挤,受压的班亚穆伦盖人为争取获得扎国籍进行过长期斗争。1994年卢旺达内战期间,百万胡图族难民涌入扎境,这一地区逐渐成了胡图族人反攻复国基地,平日经常发生与班族人的冲突。一些班族人陆续返回卢旺达,接受军事训练后重返扎东部开展武装斗争,加剧了与扎政府的矛盾。扎本来就支持胡图族人。今年初以来,扎军多次配合卢前政府军和民兵对班族人武装进行清剿和追杀,遭到班族人的顽强抗击。今年10月以来,扎军加紧围剿反政府的图西族人武装,双方的冲突愈演愈烈,致使50万滞留在扎的卢旺达、布隆迪难民纷纷逃亡,也使扎伊尔与卢旺达两国的关系迅速恶化。扎、卢两军相互开炮射击,局势恶化,百万难民忍饥挨饿,缺水、缺药。戈马镇的所有商店和饭店都被洗劫一空。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正采取救援措施。
第二,部族派别对立,内战连绵不停。
最典型的是阿富汗的内战。自1989年2月,苏联军队撤走后,和平并未降临阿富汗,不同派别的各游击队之间为争权夺利,又展开了你争我夺的内战。阿富汗主要的三大派别,代表不同的民族利益。这三派是“塔利班”学生武装力量、杜斯塔姆领导的乌兹别克民兵(伊斯兰民族运动)和马苏德统领的政府军余部。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塔利班”是一支神学院学生组成的武装力量。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巴基斯坦政党伊斯兰贤哲会控制下的宗教学校和巴境内的阿富汗难民营。“塔利班”,普什图族语意为“学生”。他们创建时的宗旨是恢复和平,反对走私、贩毒、恐怖活动和各派无休止的争权夺利。“塔利班”利用普什图人不甘心让塔吉克族拉巴尼、马苏德(均为伊斯兰促进会派的领导人)等长期把持中央政权的心理,打出“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的口号。“塔利班”势力不断壮大,目前已控制2/3的国土。另两派各霸一方。虽然几经调解,但都因权力、利益之争难以调和。
这类国家还有东非之角的索马里和西非的利比里亚。索马里自从总统西亚德·巴雷1991年被推翻之后,国家一直处于部族派别的争权夺利之中。十几个派别不时发生武装冲突,进行军阀混战。联合国、非统组织都进行过调解,也开过几次和解会议,但都没有实际的成效。至今那里仍是一个无政府的社会。
西部非洲的利比里亚,自1989年12月,流亡国外的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率全国爱国阵线武装攻入利全境,内战爆发。反对的一派是少数部族克鲁族由约翰逊领导的武装力量。双方经常在首都蒙罗维亚激战。尽管西非国家共同体进行和平调解,但矛盾尖锐,混乱的局势难以改变。
第三,矛盾出现反复,和平进程受阻。
这主要是以色列强硬派利库德集团在今年5月底大选中获胜,内塔尼亚胡出任新总理后,出尔反尔,拒不执行前任已经同巴解达成的奥斯陆协议关于“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顽固地坚持“三不”政策,即不归还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圣城作为以色列永久首都的地位不容谈判;还变本加厉地要扩大在巴勒斯坦自治区和戈兰高地的犹太人定居点,要让以色列军队随时进入巴自治区追捕“可疑分子”。至今,以色列军队不从希伯伦城市撤军。以色列新政权的强硬政策,使中东的缓和局面遭到破坏,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焦虑不安的一个大热点。以色列与叙利亚矛盾未得缓解、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占领的安全地区仍未撤走,这都是加剧热点升温的隐患。
此外,苏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装、斯里兰卡存在的反政府的猛虎解放组织、伊拉克存在库尔德民族纠纷也不时发生武装交火。
综上所述,这些热点虽然不会酿成大的战争,但已造成重大恶果。大批人员死亡、伤残,建筑物残垣断壁;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流离失所,大量的老人、儿童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国家建设处于瘫痪之中,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也使周边国家难以安宁地生活。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虽然想方设法进行斡旋、调停,给予人道主义的援助,但由于矛盾复杂、尖锐,往往难以奏效。看来这些战乱热点还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日。
(本栏主持人 张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