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才,我不是怪人_考古论文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怪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怪才论文,天才论文,我不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她爱琢磨爱思考,是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的班长,文科生中的第一名。

她爱读书爱考古,是《人文游学文集》的策划者和主编,四中考古社的创办者和社长;她爱参与爱交流,是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学习部部长,四中校长推荐上北大的候选人之一。

她叫梁倩,和所有高中生一样,她还爱看动画片,爱听音乐,爱弹钢琴。

可她似乎又有点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她最好的朋友,我和她虽不在一个学校,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是最了解她的人。

我也曾经毫无存在感

从前门外国语中学考入四中的实验班,在一群出类拔萃的学生中,梁倩也有过陌生和无助之感。她身高不突出,长相不突出,成绩不突出,才气不突出。她说看着那些成绩优秀又样样突出的“活动家”们,“我也曾经毫无存在感”。

不过,她可不肯轻易认输,在缄默的努力中找寻着自己的方向和空间。英语薄弱,她就到书店,找到各种光盘和书籍,每天利用各种零碎的空余时间,苦练听力;家远,为了节约路上花费的精力,她就想办法,与同学拼租住房,认真读书至深夜。天道酬勤,不久,梁倩的学习成绩就从69名提高到第1名。

高一的寒假,梁倩和她的同学们参加了“人文游学”活动。他们游走于祖国的山川,认识现实的社会,了解尘封的记忆,探秘文明的渊源。这个活动给梁倩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她主动承担起“《游学文集》统筹”的重任。白天和同学们一起参观访问,晚上,收齐同学们的稿件,把每一篇稿子修改好。她的行囊里总比别人多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编辑、排版、打印,忙到整晚都不能睡。就凭着这种肯付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月的行程下来,梁倩主编的《记忆风雅的江南》文集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老师们的肯定。如今,这个班的同学已经到过了江南、武夷山等许多地方,在她的努力下,完成的文集也有了10本之多。这个曾经哪方面都不突出的小女孩终于在高手如林的集体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享受了和主席同等的待遇

在为自己打下良好基础后,已然破茧的蝴蝶等待着挥动翅膀的那一刻。于是,在四中这座充满创新精神的校园里,梁倩开创始办考古社。

2008年,梁倩在她的历史老师徐雁老师的帮助下创办了考古社,这是中学生社团中的绝对新鲜事物。从初中就对考古学极其感兴趣的梁倩为弄好这个社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这个以“唤醒记忆,传承文明”为主旨的考古社里,梁倩和同学们举办许多颇具创造性的活动。他们不仅欣赏文物,积累知识,还聚焦考古的热点话题,“圆明园兽首拍卖”、“新疆考古发掘”都是他们讨论的内容。走出校门实践,在文化断层面寻找陶片,学习使用洛阳铲挖掘文物(不是国家保护的具有价值的,真正的发掘工作是不允许业余者凭兴趣参加的)。

为了搞好考古社,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梁倩首先联系到了已经考入北大考古系的校友,请他帮忙介绍认识了考古文博学院的教授。看到中学生们开拓的思维空间,严谨的专业精神,文博学院的教授们大为赞叹,又恰与北大希望在青少年中普及考古知识的理念相吻合,于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在四中建立了北大文物爱好者协会分会。梁倩他们的考古社一下子壮大了。今年5月,北大考古系的老教授用周末的时间带考古社的同学们参观了从不对外开放的文博馆,还亲自担任讲解员。梁倩骄傲地回忆道:“这可是只有胡主席才享有的优厚待遇啊!我真的非常幸运!”

我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梁倩的开朗使她能够很快地和别人沟通。她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挪威、美国、泰国、韩国……她从来不会因为和外国人接触而感到羞涩或为难。使用英文网站、主动和外国人交流、到处游历结交朋友,再加上一口流利的英语,让许多外国友人很难相信梁倩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女孩。

她在挪威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利用同伴们上网休息的时间走进挪威的课堂,希望上一节纯正的“欧洲课”,体验当地的教育方式。在简明地向老师表明来意后,梁倩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老师也为了她而临时把课程改为了东西文化的碰撞。梁倩出色的阐释让在场的挪威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一下子,梁倩交了很多挪威朋友。直到现在,他们还常有书信、礼物的往来。“我常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到我家来做客。明年年初就有一个女孩要来。”

能够交到这么多外国朋友,也是由于梁倩的热心和乐于助人。她会经常到学校的国际部主动“出击”,结识新朋友。“有一个12岁的意大利小男孩,他的父母都不在北京。他不知道去哪里买生活用品,不知道哪里有好吃的东西。还有很多事情他自己都处理不好。他真的需要一个‘老北京’的帮助。”就这样,梁倩成为了这个小男孩的“活地图”,不仅帮他在网上订校服订书本,还带他到北京各处转悠,推荐给他一些能吃能玩的地方。“我还记得那次我们去工体那边吃比萨,他兴奋地说那就是意大利的味道。我很开心他能在北京找到‘家’的味道。”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怪才

当问到校长推荐她的原因时,梁倩脱口而出,“我可不是什么怪人。”在她看来,作为被推荐者本身,是要具备一些硬件条件的。成绩优异是必需的,但却不能是书呆子。社会活动和个人能力也是参考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们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天才怪才,有多么的另类和神奇。因为天才怪才的标准很模糊,你觉得他有才,可能别人就觉得他有病。”对于这种新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她觉得还处在萌芽阶段,或者说并不是能够真正触及高考改革的方式。

标签:;  ;  

我不是天才,我不是怪人_考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