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居住和生活环境方面要求也更为严格,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呈现出明显的无损化、电子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声、光、热等方式,不需要对钢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能够重复性检测与混凝土性能有关的各项物理量,以此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同时明确钢筋直径以及锈蚀等情况,当前发达国家无损检测技术有广泛应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具备有广阔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引言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检验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会选择检测技术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在大量实践中发现,传统技术存在明显局限性,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很容易对工程整体造成影响,限制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和发展。要想避免出现传统检测技术对工程的损伤问题,在研究和发展基础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更为显著的发展,在这项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损害,并且技术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1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问题工程频繁出现,给人们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人们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和价值和更为突出。但是受到多个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工程项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测强曲线尚未建立完善,虽然建立有统一的回弹测强曲线,但是受到地区差异以及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同地区选择统一的曲线检测,其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②超声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应用存在有较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超声波检测方式存在较多影响因素,仅使用超声波检测,还很难满足混凝土强度检测需要。③当前针对混凝土检测建立的测强曲线以C60以下强度普通混凝土为主,针对高强混凝土还尚未建立专门的测强曲线。④混凝土无损检测测强曲线多以新拌合混凝土模型为基础,混凝土受到高温作用后,使用该测强曲线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
2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
2.1无损性
无损检测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会对建筑工程中的检测项目造成损坏,主要原因就是这类的技术大多数属于能量体技术,能量体自身自重有限,所以即便在接触检测目标后也不会出现明显冲击。同时能量体还可以对建筑结构的穿透,有效进行目标内部的检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效、高精准度的优势,这也侧面说明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2.2远距离工作
在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无损检测已经实现了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有效推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远距离工作。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检测工作的检测位置和接收位置进行信息采集设备的安装即可,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接受,同时,信息采集设备也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直接转移到信息接受设备中,实现了数据和终端设备的调整。在这过程中,人工可以直接进行计算机信息的查看,实现对检测结果的直接掌握。同时,在进行远距离作业的同时,计算机的信息数据解读作用也将实现进一步发挥。
2.3效率优势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检测技术在工作中也将实现实时解读,防止在传输过程中对信息的反复分析,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还将实现对检测效率的稳定提升。此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多次检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进传统检测技术缺陷,要想体现可靠性的提升,还可以有效进行检测流程的重复,这对于工程检测的效率提升也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应用措施分析
3.1建筑工程中质量检测
建筑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体现在针对性的质量检测。即,着重对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等资源的焊接、承重等方面分析。虽然材料测定和数据跟踪反馈环节上,都有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但其测定过程多是零散的,而质量测定环节中,则是针对性的评定。如,某建筑项目进行质量检测期间,就采用了雷达扫描法,从施工现场终端监控上,对建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信息中既包含了项目施工与施工图之间的吻合难度检测,也包含了局部建设区域承重情况的模拟分析。本小节中所叙述的,关于建筑项目施工中无损检测技术测定方法的探究,就是典型的工程质量实践勘测方法。
3.2建筑工程中施工数据检测
建筑工程中施工数据测定,也是无损检测技术实际中应用的要点之一。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施工数据检测方式,主要是利用红外线反馈法,对施工中各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计,数据分析内容包括材料搭配比例、质量检测数据等方面。举例而言,某建筑项目施工后,为保障项目施工品质,避免施工期间资源应用不合理,就着重进行了项目施工数据的检测。①在施工现场设定三角形红外线扫射区域,确保项目实践中所设立的建筑结构、地基挖掘等部分,均采用红外数据反馈方法进行信息收集;②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施工数据测定采用电子仪器进行跟踪记录,随时对检测后的结果进行电子备份与调节。本小节中所叙述的关于建筑工程中施工数据检测过程,实现了测定数据的综合评定与把握。
3.3超声波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超声波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检测技术,它的特点最为明显,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而且方向性也比较好,即使是有一定厚度的实心物体也可以穿透,它可以以计算机摄影技术作为基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结构构造和存在的缺陷情况进行反馈。和其它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极好的适应能力,无论是金属材料还是非金属材料,甚至是复合材料都能够通过超声波无损技术进行检测,它的检测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大,产生危害的程度比较小,所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在建筑质量检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对形状极为复杂或者是极其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难以进行高精度的检测,会导致很多失误出现。
3.4射线探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射线探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两者之间都可以通过对不同介质的利用实现穿透力,都能在保证建筑物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实现对建筑物内部信息的获取。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技术是根据射线反馈出来的信号强弱程度将建筑物结构中的缺陷进行反映,查看缺陷是否存在。比如说在检测过程中若是信号出现了平滑衰减,这就表示被检测的建筑物内部结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检测过程中某个部位出现了“断崖式”的衰减,这就充分表明了这个部位出现了裂缝或者是其他的质量问题。通过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信号的位置,也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建筑工程中的隐患。在当前的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检测射线是X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结语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的取代传统检测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需要工作人员以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基础,不断研究开发出新的检测方法以促进无损检测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及时总结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建筑物时的经验,进而提升检测的精准度,提升技术适用的范围,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贾莉莉.土木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J].环球市场,2019(8):398.
[2]梁万昌.建筑钢结构工程及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7):46-47.
[3]王秀香.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11):71.
[4]王军港.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8(22):344.
[5]孙志英,张学锋,韩开鹏,等.钢结构工程焊缝无损检测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3):63.
论文作者:黄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检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射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数据论文; 超声波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