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的施工监管要点
后浇带近年来在上海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普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差异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及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采用后浇带,可使结构设计简化,并加快施工进度,其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1、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留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部位,以及后期变形趋势稳定的结构部位。后浇带可以避免柔性变形缝的施工繁琐、费用大、不易保证接缝质量等缺点,而且施工简便易行。但必须认识其结构特点,合理地设置后浇带与正确组织施工,方可达预期效果,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在建筑物低层部位,其基础沉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及建筑造型对建筑物结构均有一定影响。在一般结构中可采用沉降及伸缩逢等来分段,将房屋结构分开,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在某些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及防空地下室以及一些后期结构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中,从结构要求以及材料费用、施工难易程度、防水要求、接缝质量等因素考虑,而且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而且后浇带还可与施工缝结合起来,使施工更简便。但对地下室等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的施工应周全考虑相应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保证质量。
2、后浇带分类
为保证后浇带施工完毕的结构整体性,具有缓解变形和防水的功能,应保证其变形中的界面接合完好,在变形过程中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即具备沉降及伸缩变形等性能。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三类:一是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及沉降差为后浇沉降缝,二是用于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应力为后浇温度缝,三是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为后浇收缩缝。
2.1 沉降后浇带
即主要为防止基础沉降对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而设置的后浇逢。如果后浇带两侧的结构不同或基础形式不一或基础承载力差异过大,则极易造成后浇两侧基础部分及结构整体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这种沉降差必然对不同结构之间的相连部分产生附加应力,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破坏。
沉降后浇带应保留至主体结构完成一个月后进行施工,目的是让基础部分完成大部分的沉降,并趋于稳定,保证“后浇带”的质量。
2.2 伸缩后浇带
即主要为防止混凝土后期的各种收缩及温度变化而设置的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包括干缩,碳化收缩等,这些收缩较复杂,与混凝土结构本身及环境等许多具体的条件与因素有关,且随龄期(时间)有变化。而浇筑后的混凝土与自然界绝大数物质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这一点也不能忽略。
伸缩后浇带可每隔30~40m留置一道,为避免整体结构受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影响,应将伸缩后浇带保留到两边混凝土浇注40d以后进行施工,因为在此期间早期温差及收缩将完成40%左右,在此后浇注混凝土,可大大减少结构的受力状态。
3、后浇带结构
3.1 后浇带配筋
对于伸缩后浇缝,中部钢筋可采用直通加弯的形式,以消除混凝土因温度膨胀、干缩等引起的变形影响,待后期的“后浇带”施工时可直接浇注。
对于沉降后浇带,一般采用搭接方法,或先采用搭接方式留出焊接位置,待结构沉降基本稳定以后,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再焊接的方法,将沉降变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另外,在后浇带处,还应摆放附加钢筋,其直接为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或者按原配筋的截面的50%插入),也可按设计要求在后浇带上补插。
在现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中,对后浇带钢筋处理仅作了原则的规定,实际工作中常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部分后浇带往往兼有伸缩缝和沉降逢的作用,施工中应同时考虑这两种变化,所以,后浇带中的钢筋结构以采用搭接贯通或先断开后期再焊接贯通的方法为佳,为让后浇缝在结构中起作用钢筋一般不宜直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后浇带立模
后浇带处,一般钢筋都比较密集,后浇带处混凝土里面要求垂直不的做成斜面,浇捣过程中并防止漏浆,一旦漏浆不但给下一步清理造成困难也难以保证该处混凝土的密实度。所以后浇带立模很关键。下面就上海嘉定新城金郡一期续建工程立模方法作以介绍。
支模采用软泡沫塑料解决了模板钻孔或开槽的难度,也保证了振捣过程中不跑漏浆。模板底部采用硬质泡沫塑料,对安装及拆除模板非常方便。
3.3 后浇带防水
后浇带的设置应选择于受力与变形较小的部位,并且尽量避开地下水、裂缝水较多的地方,宽度一般为70~100cm,如设计要求有卷材防水层还应该先做好防水层,并且细心保护,以防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破坏了防水层,失去一层抗渗防护。
4、后浇带的留缝形式
4.1 平直缝
平直缝结构,其特点是施工时模板安装与拆除较简便,常作为事故性处理或应用于厚度较薄的工程中,值得注意的渗水线路短,后浇缝的界面结合质量不易保证。
4.2 阶梯缝
阶梯缝机构,其特点是支模简单,拆除容易,抗渗线路延长,混凝土结合面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质量容易保证,抗渗性好,后期施工清理容易。
4.3 企口缝
企口缝结构,其特点是混凝土结合面也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较好,抗渗线路延长。但这种后浇缝形式支模板较费工,浇筑时存在不易密实的死角,而且拆摸清理困难,成型后还应注意保护边角,稍有疏忽就将影响后期施工接缝质量。
4.4 后浇带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在选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时,无论后浇沉降带、收缩后浇带或温度后浇温带,共同的要求是:其位置应选择在内力(剪应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后浇带的配筋构造应能保证在缝的混凝土补齐前,两侧结构能相互独立地自由变形。后浇带应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以将结构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后浇带是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后浇带区域的模板应独立支设并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拆除。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后浇带应加盖板覆盖,严防杂物掉入,或重物碰损后浇缝中的钢筋。
5、后浇带的浇筑
5.1 凿毛处理
待后浇带沉降速率或收缩变形相对稳定后,方可进行后浇缝的施工。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结合面凿毛,其杂物、垃圾、水泥浮浆、浮石等应清理干净,并用有压力的请水冲洗结合面,使结合面保持湿润24h以上。
5.2 微膨胀混凝土的应用
在以上工程中的后浇带均采用了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的12%UEA膨胀剂拌制而成的微膨胀混凝土,解决了普通混凝土收缩变形大,易产生裂缝的弊病,起到相应的补偿效果。在浇梁成型后可获得0.5~1.2N/m`m2的自应力,补偿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收缩。
5.3 施工及养护管理
在后浇缝侧面均匀涂刷水泥纯浆一遍。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小,应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不得随意在浇注现场加水。终凝后即应进行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d。在北方地区新浇注混凝土要注意严禁受冻,防水混凝土也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5.4 采用碎石级配混凝土
用级配较好的碎石拌制混凝土减小骨科空隙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以满足防水要求,并使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几项工程采用后浇带既简化了设计,又缩短了工期,经济效益明显,经使用观测未出现任何裂缝,质量可靠,效果良好
论文作者:李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伸缩论文; 应力论文; 后期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