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军
(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6164)
摘要:目的 分析能谱CT双低剂量在主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且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6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而研究组则给予能谱CT双低剂量检查,分析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摄入量。结果 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碘摄入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双低剂量技术有助于确保主动脉CTA成像质量,以及降低辐射剂量、对比剂摄入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主动脉;能谱成像;双低剂量
针对主动脉疾病的发生,临床通常采用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价格适中等特点,受到当前临床医师,以及广大患者的接受、认可,但是主动脉血管成像大范围扫描所需要的高浓度对比剂、高辐射剂量则直接危及患者机体健康[1]。目前,此种情况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为例,对其提供管电压100kVp+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66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间,意识清楚,且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阅读等能力,无恶性肿瘤、严总感染、碘过敏、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以下两组,即对照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3-75岁,体重45-78kg。研究组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71岁,体重47-80kg。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且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两组检查仪器均为GE Discovery750 HD 64排螺旋CT扫描仪,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操作。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操作如下:①管电压为120Kp、对比剂为320mgI/mL碘佛醇、图像处理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30%);②机架转速为0.6s/r、管电流为100-500mA、螺距为0.984、准直宽度为0.625mm*64、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上至髂动脉分叉水平;③对比剂注射量为80mL、流速为5ml/s;④利用智能追踪软件于气管分叉处放置ROI,间隔1s扫描,阈值达到150Hu曝光;⑤将原始主动脉CTA数据传送至AW4.5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C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 (MPR)等操作。
研究组给予能谱CT双低剂量检查,操作如下:①管电压为100Kp,对比剂为270mlI/mL碘克沙醇、图像处理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40%);②其他扫描参数设置、扫描方位、对比剂注射量及流速,以及图像处理均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碘摄入量
图像质量判定标准,主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予以评价,如下:①客观评价,通过对比噪声比、背景噪声、信噪比予以评估;②主观评价,以4分制评价图像质量,即1分:血管显示模糊,对比欠佳,无法诊断;2分:可见血管,但对比情况差,且血管壁粗糙,难以清晰观察侧支血管、边缘分支血管;3分:血管清晰可见,对比良好,血管壁不平整,但对诊断结果无明显影响;4分:血管清晰可见,对比良好,且血管壁光滑。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为处理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对比分析两组图像质量
研究组仅有图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图像质量[(±s)]
3讨论
血管性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类型较多,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均以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为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常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方法,效果一般,无法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以及管腔内详细状况。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主动脉血管成像技术逐渐成为诊断主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多数情况下进行120kVp扫描,即全主动脉扫描,此种操作极易损害对射线敏感的解剖结构。因此,如何减少检查辐射剂量的基础上,确保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随着影响学检查技术的不全完善,能谱CT应运而生,其具有如下优势:①提高图像质量,抑制射束硬化伪影;②降低辐射;③提高软组织对比度,增加在较低能量区的软组织对比度等[2]。以往主动脉血管造影常采用浓度为350-370370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是与对比剂的剂量、浓度、流速、渗透压等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分析,认为血管腔内CT值350-550Hu为合适浓度。本文以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为例,对其提供低管电压、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结果显示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碘摄入量均较对照组优(P<0.05),和文献[3]结果相符,说明在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充分体现出能谱CT双低剂量(管电压1OOkVp+低浓度对比剂)的临床优越性。
综上,能谱CT双低剂量可以有效满足主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以及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使用风险,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雪,王照谦,杨志强,等.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主动脉血管成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11):1708-1711.
[2]宫凤玲,于鹏,马春梅,等.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图像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6(2):62-65.
[3]余波,雷杜晶.双源CT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15):153-154.
论文作者:熊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主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剂量论文; 质量论文; 图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