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豆科牧草及其栽培技术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豆科论文,牧草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简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花草木樨
白花草木樨别名马苜蓿、洋苜蓿、马钱干等,是一种优质、高产(亩产鲜草2000~4000公斤)、适应性强,既能作牧草,又能防风挡沙,保持水土,改良盐碱,—用作绿肥的两年生牧草,被称为“宝贝草”。可用于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放牧或加工草粉及配合饲料。草木樨的缺点是带苦味和特殊气味,适口性较差,如与其它饲草混合饲用效果会
更好。是甘肃省陇南、陇东、陇中及河西等地的当家草种。
栽培利用技术
草木樨耐旱,耐寒,抗盐,适应性广,在年降水250毫米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以400~600毫米降雨区生长最好。适宜土壤PH值为7.0~9.0。
1.整地与播种:播前应灭茬、耕翻、耙耱、保墒。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如用碾子轻压、掺沙摩擦至种皮发毛,或用10%稀硫酸液浸种0.5~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再及时播种。一般以春季或夏收后复种较多,其它时间也可,秋播宜在早霜来临前2个月为宜。播种以条播为好,撒播、穴播也可,深度2~3厘米,行距30~40厘米,穴距20~30厘米,播量1公斤/亩左右。在耕地中多与谷类作物间种、套种或混播,这样既能增加当年收益,又能在谷类作物覆盖保护下抑制杂草危害,种植时谷类作物的播种量应比正常减少20%左右。
2.田间管理:出苗后或春季刚返青后,禁止人畜践踏、放牧或割草,待生长旺盛、高度不低于30厘米后方可适当利用。有条件的地段,应进行中耕、除草、灌水和施肥。春季返青前如有残枯草时,应耙集清除,或在解冻前烧荒。
3.收获利用: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一般宜在开花前刈割,这时产量、质量俱佳。经秋霜后割的草可减少苦味和其特殊气味,能提高适口性。青贮时应与禾草混合,白花草木樨不应超过1/3,以防腐烂。压青作绿肥或沤制堆肥,一般可在较幼嫩期刈割。草木樨第一年的越冬芽再生力很强,翻压作绿肥必须从根部切断深埋或晒干后埋入土中,以防来年重新长出,影响下茬作物。收种一般在种子1/3成熟后,即“尖稍花落、草籽发白带绿”时收获,或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荚果亦由绿变黄、植株和荚果开始失水,荚果水分含量约50%~55%时最为合适。
红豆草
红豆草别名驴食豆、驴喜豆、圣车轴草等,是一种优质、高产(亩产鲜草1400~3600公斤)、耐瘠薄、抗旱、抗寒的多年生牧草(北方播种面积仅次于苜蓿)。也是轮作倒茬、改土肥田的优良草种。红豆草因花色美丽且有良好的饲用价值而被誉为“牧草皇后”。可用于青饲、青贮、放牧、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和多种草产品,各类家畜都喜食。反刍家畜青饲、放牧时不发生膨胀病,是甘肃省陇中干旱地区的当家草种。
栽培利用技术
1.整地与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秋季要进行土壤深耕,深度为20~30厘米。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盐渍地不宜春耕。播前耙耱对播种、出苗及红豆草以后的生长都十分必要。结合秋季深耕每亩施有机肥2500~3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作底肥,对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每亩施硝酸铵10~15公斤。
2.播种: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解冻后或雨季来时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播种多为单播、条播。行距:种子田30厘米,收草地20厘米。播量:种子田1.5~2公斤/亩,收草田为2.5~3公斤/亩。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或与苜蓿混播,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及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田间管理:出苗前降雨或灌水出现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解除板结层,如有杂草应及时除草。留种田在开花期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蜂群。每次刈割后应结合田间松土追施磷酸二铵7.5~10斤/亩,灌溉地可结合灌水进行施肥,施用磷肥能明显提高种子产量。干旱但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冬前灌水对安全越冬和提高翌年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过量而形成冰层,造成地下根和分蘖芽窒息而死。春季萌生前耙集残茬作燃料或堆肥。
4.收获利用:刈割青饲或调制干草以孕蕾至初花期最好,可使高产与优质兼得。第一茬收后也可每隔30~40天再割1次,留茬高度5~6厘米为好。在停止生长前1个月停止刈割或放牧。红豆草耐刈性和耐牧性不如苜蓿。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落粒性强,收种一般在50%~60%的荚果变为黄褐色时收获较好。
红三叶
红三叶别名红车轴草等,是一种优质、高产(亩产鲜草1000~4600公斤)的刈割和放牧型多年生牧草。可晒制干草,也可青刈利用。放牧牛、羊发生膨胀病比白三叶少。与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混播可提高饲用价值,适宜在甘肃省陇南等地种植。
栽培利用技术
红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可耐-8℃低温,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以6~7为宜。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并富含钙质的粘壤为宜。
1.整地与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除草保墒。红三叶种子细小,要求整地精细。在土壤粘重、雨水多的地方要作畦,以利排水。结合秋季深耕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作底肥。留种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
2.播种:北方多春播,南方多秋播,多采用谷类作物保护播种。播前种子需进行处理。如发芽率低,则适当增加播种量。单播播量0.75~1公斤/亩,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红三叶种子播量占1/3为宜。条播行距15~30厘米,收种行距30~50厘米,覆土深度1~2厘米。
3.田间管理与利用:出苗前降雨或灌水出现土壤板结时,应及时解除板结层,如有杂草要及时除草。红三叶生长过程中,磷、钾需求量较大,尤其对磷反应敏感,花期喷洒氮、磷、钾都可提高种子产量。每次刈割后,要施肥、灌水。红三叶在北方要越冬,应在红三叶停止生长前20~25天刈割。留茬在高度10~12厘米,以利积雪,入冬前中耕施肥有利越冬。红三叶不宜连作,作青饲在始花期刈割,调制干草在初花期至开花期刈割。红三叶花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在花序80%~85%变黄褐色、种子棕黄色时采种。
百脉根
百脉根别名五叶草、鸟足豆、牛角花等,是一种优质、较高产(亩产鲜草1400~4000公斤)、耐践踏、绿期长、生态适应性广、各类家畜都喜食(不易引起膨胀病)的放牧型多年生牧草,也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和绿化美化环境植物,适宜在甘肃省陇南等地栽培。
栽培利用技术
1.整地与施肥:百脉根种子细小,苗期生长慢,因此播前应精细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机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25~50公斤作底肥。播前结合深耕每亩施硝酸铵5~10公斤。
2.播种:种皮较硬,不易发芽,播前可用摩擦、碾压法擦破种皮,或浓硫酸浸种20~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均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及整齐度。播量0.5公斤/亩左右,多条播,行距30~40厘米,深0.5~1.5厘米;亦可撒播结合耙耱,收种田穴播效果好。用于割草或放牧时,百脉根与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等混播,可以得到更为高产和营养全面的饲草。
3.田间管理与利用: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如有杂草要及时除草。苗期严禁放牧。根据水热等条件,每年可刈割或放牧2~4次,刈割高度以8~10厘米为好。刈割之后,如能适当松耙并及时灌水,可以促进再生并获得高产。百脉根花期长,种子成熟很不一致,且裂荚性很强,收种一般在大部分荚果成熟变黑时进行,量少时亦可分期采收。种子产量一般10~45公斤/亩。
联系电话:0931-815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