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生态批评_科学论文

现代科技生态批评_科学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批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学论文,现代科学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的工业文明,是以科学技术为特征的文明。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现代化。它推动社会进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但是,它同时带来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它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於是又兴起科学批判思潮,并成为对主流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我们拟就它的生态学批判谈一点看法。

生态学的科学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科学在本质上说是“善”的。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人们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将愈来愈受到重视。

但是,按现代主义的观点,科学与价值是无关的,科学探索世界的“真”,这是自然科学的领域;道德追求世界的“善”,这是人文科学的领域。英国思想家休谟把知识分为两种:“事实的知识”和“价值的知识”,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道德。他在《人性论》一书中说:“德和恶既不是关系,也不是事实,它们是感情的对象,不是理性的对象”。他认为,从“是”(科学真理)推不出“应当”(价值的善)。这是“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现代科学的占主导的思想。

按生态哲学的看法,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工具,它不是价值中立的。为人类利益服务,它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用它服务于人的利益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为善,也可以用于作恶,即它有正面作用(正价值),也有负面作用(负价值)。

关于科学技术的价值,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归类:

(1)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价值。恩格斯指出, 随着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唯物主义要改变它的形式。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进步,从而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它也可以为错误的世界观作论证,例如用托勒密宇宙模型论证宗教世界观。

(2)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它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也有许多人用科学技术谋取不义之财。

(3)科学技术的政治(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关系变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公平和正义;它常常用于为一定的政治目标服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也可能用于为统治和主宰他人,用于为称霸世界的政治目的服务。

(4)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科学技术推动文学艺术、 宗教和道德的进步与繁荣。但是科学技术也用于宣传腐朽文化、没落文化和淫秽文化。

(5)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科学技术是管理、 保护和以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的重要工具,是建设良好生态的手段。但是,落后的技术,或不恰当地运用技术又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6)科学技术的教育价值。科学技术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完善, 它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方法。但是,它也可以用于为反动教育和没落教育服务。

(7)科学技术的医学价值。科学技术是认识人体, 医治和预防人体疾病,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也用于制造假医假药,被作为谋财害命的手段。

(8)科学技术的军事价值。发展高科技武器是抑制战争, 保卫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战争贩子手里,它用于制造杀人武器,造成毁灭、痛苦和不幸。

上述是科学技术对人的价值,即作为人类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它对于主体具有效用性,即对人具有工具性价值。人把它应用于实践,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时,它是人与客体之间的中介,例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科学技术是人类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的手段,在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中,它具有实践价值。

此外(9)科学技术作为知识、文化客体, 具有它自身的内在价值。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按照它自身的逻辑发展和完善。在这里,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善”的。

我们这样评价科学技术,认为它是有价值的,不是价值中立的。这是关于科学的一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是科学主义的观点。它把科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作为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模式。现代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达到最高成就,它的应用取得最大的成功,以至成为一种核心文化。科学具有崇高的地位,从而发展为一种完善形态的科学主义。叶闯《论对科学主义批判》一文,列出国外文献中10种科学主义的定义,其中第一种是:“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所有研究领域的一种主张;断定只有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富有成果地应用于知识追求。”

我们认为,这样的科学主义,是按还原主义方法,从人类社会结构的整体中把科学分离出来,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决定性的力量,并且在分离的情况下用它解释世界。但是,关于科学的作用,我们不能就科学论科学,这是用部分决定整体的观点,是用下一个层次的理论解释整个世界。这是不全面的。

此外,第3种观点,反科学的观点。它否定科学技术的正价值, 对科学技术采取完全否定态度。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

生态学对科学主义批判

科学主义在发达国家有最完善的形态,同样,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表现得最充分,因而在“科学—技术—社会”(STS )研究中,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也最为激烈。

美国哲学家费雷说:“如果在为了前现代的思维方式而放弃科学时,既没有正当的认知理由,也没有正当的价值理由。但是同时,如果现代科学的状况和价值观威胁到了当代文明的精神健康,甚至间接地威胁了当代文明的生存,那么我们最大的希望莫过于,盼望出现一种科学的后现代形式,以拯救思维严密之美德,同时又不致绝对地背离完善机器、终极粒子和纯粹客体这些宗教世界模式。这是一种无望的希望吗?”

为了这种希望,我们需要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进行批判。

第一,它以狭隘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人的利益是唯一的标准。它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方向,科学的合理性被定义为努力统治自然。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教导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发现自然的奥秘,以便为人类提供统治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利用、改造、控制和主宰自然,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

这样,20世纪科学技术上的成功,同时又是生态上的失败。两者密切相关。这是20世纪技术的悲剧。

我们以氟利昂为例。

氟利昂(FREON),是技术成功等于生态失败的一个典型事例。 它是美国杜邦公司对一系列氯氟化合物(CFC)所取的通用商品名。 自然界没有氟利昂。它作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人类的创造,是化学技术的重要成就。本世纪30年代它第一次用于商业目的。它由氯、氟、碳原子组合而成,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隋性气体。从人类价值的角度,它不是有害物质,而是很有利的物质。因为它有良好的化学特性,如化学性质稳定,没有腐朽性,易于液化,具有导热性低、易汽化、表面张力小、和油脂有一定的相溶性、具有适度的沸点等特性。而且,它的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因而它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冰霜和空调器的理想制冷剂,用于除臭和杀虫的喷务剂,用于制造塑料的溶剂,泡沫发生剂,电子器件和其他元件的冲洗剂、干燥剂,空气清新剂等。它的年销售额曾达22亿美元,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过重大贡献。

197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CFC有消耗高空臭氧的性质。1985年, 它对臭氧层的损害正式被确认。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它被定义为有害物质。但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中也没有规定对它限制使用的措施。1987年以此公约为基础,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作出控制和削减CFC的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现在发达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全世界它的使用正在受到控制。但是,1998年12月6日,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说,1998年11月下半月,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这是在过去20年里首次超过了一千平方公里的记录,而且此空洞持续了近100天,是臭氧空洞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问题远未到解决的程度,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问题还在于,CFC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乃至现代生活已不可能没有这类物质。因而人类的目标是在禁止它的同时,找到它的替代物质。这种替代物质,要具有与CFC类似的化学特性,成本低且无毒性, 对臭氧层没有损害。

科学家发现,CFC对臭氧的损害是其中的氯原子, 因而替代物要不含氯原子。现在科学家已经合成没有氯原子的碳氟化合物HFC和HCFC,广告说的“无氟冰霜”就是用的这类替代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无氟”而是有氟的,氟元素对臭氧并没有危害,而是“无氯”的,从而避免氯元素对臭氧层的损害。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是否会造成新的危害?我们还了解很少。

从技术生态伦理的角度,这是一个十分生动的事例。一项新技术,它投入生产,它的产品对人类有利,随着它的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的价值。这是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伟大动力。现在,CFC 虽然对人类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它同时对大自然平衡有严重损害,因而人类还是作出禁止它的生产和使用的决定。这里有三点重要的启示:第一,新技术的价值标准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而且要有益于生命生存,有益于生态平衡,有益于环境保护。第二,新技术应用的后果,特别是它的不良后果,又特别是它对环境的不良后果,并不是马上体现出来的,我们不能凭想像说它将会有不良后果而阻止它的产生,否则将阻碍科学技术进步,损害人类利益;但是第三,一旦它的不良后果显现出来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和果断地作出调整,即使它对人类是有益的,也要放弃对它的使用。

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它具有普遍性。康芒纳说:“在每一个例子上,新技术都加剧了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这里,技术上的成功等于生态学上的失败,这是极为矛盾的。出现这种现象,不是由技术本身(技术本性)决定的,而是由于人类目标决定的。康芒纳说:“如果现代技术在生态上的失败,是因为在完成它的既定目标上的成功的话,那么它的错误就在于既定的目标上。”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在生态上失败的原因在人类的目标,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科学技术价值观的转变。

第二,科学技术世界观的片面性。

科学主义作为世界观,它是机械主义的。以机械论的方式展示宇宙,应用还原主义的方法,把世界分成种种各自独立的构件,因而不断分化的科学完全孤立地发展。它们不仅研究对象绝然不同,而且思维方式也不同,在孤立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的体系,各种知识体系之间完全没有联系。科学分化得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专,专到最后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是远离现实的。在现实的世界上,各种事实、现象和过程,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科学发展的机械性和科学的无限分割,使我们的认识脱离现实。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同认识上的这种片面性不是没有关系的。

第三,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的机械性。

科学分化越来越细,技术专门化越来越专,它们在工业中的应用只顾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利益,采用线性的和非循环的工艺:“原料—产品—废料”。它以排放大量的废物为特征。而且,工业的专门化也越来越专,各种工业之间没有关联。这样,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从自然界取得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产品的仅占3%至4%,其余96%以废物的形式重新排放到环境中;工业化国家每人每年消耗约30吨物质,其中仅1%至15%变为消费品,剩下的则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 其实,从整体论的观点来看,这些被抛弃的物质是宝贵的资源,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用的,一个生产部门的废物可以是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原料,但是在工业专门化分割的情况下,它们都成为废物,排向环境。这是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

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科学的后现代形式

人类科学技术实践的成功,同时是生态上的失败。这是人类实践的悲剧,是20世纪技术的主要遗产。如何走出这种悲剧?

它需要科学技术模式的转变。我们把它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所谓生态化,是用生态学整体性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发展,把从世界整体分离出去的科学技术,重新放回“人—社会—自然”有机整体中,运用生态学观点和生态学思维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与技术发展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这种转变主要包括,科学价值观的变革,科学世界观的变革,科学观的变革。

(1)科学技术价值观的变革。

发展科学技术要关注人的利益,在对人类有利的意义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之为人的福利服务,这是自然的。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有利于“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健全发展,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和具体途径,有利于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是这三项目标的统一。

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价值(社会持续性)而言,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戴森著《宇宙波澜》一书,从个人科学生涯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充满睿智的科学价值观,在1993年为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他认为,科学不仅要求“真”,而且要充满人文关怀。他说:

“环顾美国和许多国家的都市现况:贫穷、悲苦的废墟随处可见;被遗弃、忽略的儿童,满街游荡。在赤贫户中,有许多是年轻的母亲和儿童,这些人在科技尚未那么发达的昔日,曾经是受到较妥善照料的一群。这种境况在道义上是不可容忍的。如果身为科学家的我们够诚实,我们要负一大半的责任;因为我们坐视它的发生。

“为什么我会认为美国科学社群,要对都市社会与公众的道德沉沦负责任呢?当然不全是我们的责任,可是我们该负的责任,其实比我们大多数愿意承担的更多。我们有责任,因为我们实验室输出的产品,只成为有钱人的玩具,很少顾及穷人的基本需要。我们坐视于政府和大学的实验室,利用我们的发明所制造的科技产物,夺走了穷人的工作。我们变成了受教育、拥有电脑的富人与没有电脑、贫穷的文盲之间鸿沟日益扩大的帮凶。我们扶植成立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没有给失学青年合法的谋生凭借。我们协助贫富不均由国家规模扩大到国际规模,因为科技扩散到全球后,弱势国家嗷嗷待哺,强势国家则愈来愈富。

“如果经济上的不公仍然尖锐,科学继续为有钱人制作玩具,那么公众对科学的愤怒愈演愈烈,忌恨愈加深沉,我们也不会对此感到意外。不管我们对社会的罪恶是否感到歉疚,为防止这种愤恨于未然,科学社群应当多多投资在那些可使各阶层百姓都能同受其利的计划上。全世界都一样,美国尤其应该觉悟,要将更多的科学资源用在刀口上,朝着对各地老百姓都有益的科技创造方向前进。”

最后,他寄望于中国。他说:“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正行经于类似美国40年前走过的历史舞台与途径。在中国,科学与技术正为整个社会带来经济成长与繁荣;50年代的美国,科学与技术也曾经给一般市民带来同样的正面效益。但是今日的美国,科技已将一般老百姓弃之不顾,美国今天发展的技术都倾向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就让它成为中国的警讯吧!中国未来必须避免犯美国过去的错误。如果未来40年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将变得和美国现在一样富强,届时中国将有机会带领世界朝另一个方向走;在那个方向上,技术将可为各国、各阶层的儿童带来希望!”

戴森的这种观点对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是有意义的。这里表述了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学者所寄予的厚望。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责任。

(2)科学世界观的变革。

走出还原论,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综合,从机械论世界观走向整体论世界观。它要求把人、社会、自然看作是有机整体,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整体论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生态学家P ·奥德姆说:“有必要强调: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发现有益于另一个层面上的研究,但决不能完全解释那一层面发生的现象。当某个人目光短浅时,我们可能会说他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许,阐明这种观点的更好的方法是说,要理解一棵树,就必须研究树所构成的树林和构成树的细胞和组织。”费雷在援引这段话时说:“它以一种整体论的方法包含和超越了分析,而这种整体论的方法对于其概念的任务来说至关重要。”

摆脱分割地研究自然和社会,改变科学技术越分越细的做法,以有机论或整体论的方法发展科学技术,科学从分化向综合发展,可能会导致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3)科学观的变革,科学技术应用的生态化。

科学技术发展以整体论世界观作指导,从分化走向综合,发展以综合性为特征的科学技术,例如创造生态工艺,开发生态技术,建设生态化的产业,将最终解决困扰我们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它的第一步是,开发污染物清除的技术,实现有害有毒的废弃物的净化处理;第二步,开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第三步,开发不产生污染物质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最后第四步,开发无废料生产技术,模仿生物圈物质循环的生产,开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新的技术形式。

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创造后现代的科学形式,这样我们将走向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标签:;  ;  ;  ;  

现代科技生态批评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