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三医院 手术室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于剖腹产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剖腹产的5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即实行常规护理的250例对照组孕产妇,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250例研究组孕产妇。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分娩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床上活动时间以及下床时间。结果:就知识掌握程度而言,研究组为100%,对照组为84.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床上活动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短于或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序提高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知识的了解,加快其产后恢复速度,其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剖腹产手术;应用效果
来自医院各部门科室的专家基于某种疾病或术法制定出来的护理治疗模式,即为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自入院起直至出院为止都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与护理,待路径实施完毕后护理人员再行评估患者差异,进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改善,以使某种疾病的治疗或者某种手术的实施变得愈加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有效预防疏忽与遗漏的出现[1]。本文择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0月期间行剖腹产的500例孕产妇,试探究临床护理路径于其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剖腹产的5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即实行常规护理的250例对照组孕产妇,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250例研究组孕产妇。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年龄最小24岁,最大36岁,平均(30.25±6.45)岁;产次:初产妇211例,经产妇289例。对照组: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30.31±6.53)岁;产次:初产妇228例,经产妇272例。两组孕产妇就产次、年龄以及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为孕产妇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在其剖腹产结束后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研究组则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程序为:①在孕产妇入院后首先为其进行全面评估,并为其开展健康教育。②术前巡房,为孕产妇再次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为心情紧张的孕产妇给予心理安慰与精神支持,消除其负性情绪。③术后当日做好手术室陪同工作,与医生做好术中配合,指导孕产妇深呼吸。待孕产妇生产完毕后送回病室,期间为其防寒保暖,做好隐私遮蔽工作。待孕产妇回到病室后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敷料状况与泌乳状况,指导新生儿早吸吮。同时,术后还应为患者使用镇痛泵来泵入镇痛药物,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使用镇痛泵,由于镇痛泵中药物可维持48小时,若患者感到疼痛,可对图1和图2中的镇痛泵进行操作,按镇痛泵中间的蓝色按钮,追加一些镇痛药物。为防止镇痛泵掉落,应将镇痛泵的夹子固定在衣服上。④产后第2~3日,观察孕产妇宫缩状况、恶露颜色以及阴道是否流血,若有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若其肠胃功能恢复且无其他并发症,可安排其下床活动并安排半流食,为孕产妇清理好会阴,并指导孕产妇哺乳,并对新生儿给予抚触护理。⑤待孕产妇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并告知其回院复查。
图1 镇痛泵 图2加药开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分娩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床上活动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其中,知识掌握程度可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总掌握度=(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孕产妇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 给予检验。所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而计量资料则以( ±s)表示,以t值检验。假若两组孕产妇的实验所数据经过统计计算结果为P<0.05,那么表明分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分娩知识掌握程度
见表1,研究组总掌握程度为100%,对照组总掌握程度为84.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99,P=0.000<0.05)。
3 讨论
CNP最初见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发展与完善,是一种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特色的护理方法,具有科学、高效、多专业参与的优势[2]。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护理服务计划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基于一目了然的护理路径表,医护人员可以有序开展程序化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做到了有据可依与有章可循,发生医疗事故的几率大大降低[3]。由于本次研究周期较短,内容方面还不够充分,依据结果,研究组在对妊娠分娩知识上掌握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高于对照组84.4%的总掌握程度,同时研究组在下床时间、术后床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上全部短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正是研究组孕产妇在入院初期便及时接受了医护人员给予的健康宣教,在随后的每一个阶段,孕产妇又按照一定的顺序接受护理人员相应的护理服务,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采取了针对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所以其可以更快地进行床上床下运动,更迅速地恢复健康,选择出院。
结语:
在行剖腹产的孕产妇的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使其对妊娠分娩知识更加了解,更加配合手术操作与临床护理工作,进而获得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欧少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1):46-47.
[2]洪燕,林小玲,梁燕飞.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0):6370-6371.
[3]尹月娥,贾玉娥,王慧媛.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01):135-137.
论文作者:黄金花,梁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孕产妇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