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孙丽军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孙丽军

孙丽军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摘 要】目的:研究几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每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对其采取酶联免疫检验、超高倍显微镜、微生物快速培养、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冷凝集实验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通过不同的检验结果综合在一起,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发现,有些患儿病情已经累及心血管系统,酶联免疫检验与超高倍显微镜检验得到,部分患儿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多重感染。结论:对患儿采取各种检验方法,有利于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各种检验方法都有独特的一面,临床上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建议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检验为主,同时结合微生物培养、超高倍显微镜观察、血常规等实验室方法辅助诊断。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检验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84-02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小儿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原始的、可自行繁殖、无特异性的病毒,一般依附在小儿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进行生长繁殖,一旦大面积繁殖,会释放出大量的氧化氢,对宿主细胞造成严重的危害并最终导致肺炎的发生。在临床上,小儿支原体肺炎又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病症表现为患者的顽固性剧烈咳嗽,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引起多种细菌、病毒的同时感染,危及生命。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所以对于检验病症是关键的一步。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检验过程,研究各种检验方法的利弊,检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报告。32名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3.5±2.2)岁,病程平均(1.0±0.7)个月。所选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发热,部分出现高热,伴有阵咳、干咳、咳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哭闹不安、食欲减退。所选病例在性别比例、年龄组成以及临床表现上具有代表性。

2检验方法

2.1酶联免疫检测

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1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若血清学结果为阴性,1周后再次检测。

2.2超高倍显微镜法

用消毒棉签采取患者的咽后壁深部的咽腔分泌物。取出后,将咽拭子上滴加适量生理盐水,然后在载玻片上充分挤压,使分泌物充分分布于载玻片上,最后压上盖玻片,置于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超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到寄生于上皮细胞中或白细胞中的支原体呈蜂窝状排列,为细小均匀散在的黑色颗粒、活动性强。观察上皮细胞有支原体包含体附着或看见不停泳动的支原体;白细胞或吞噬细胞内吞噬数量不等、不能消化、大小不一、泳动异常的支原体判为阳性。

2.3微生物快速墙养法

用无菌的咽拭子在被检者口腔咽喉部捻数次采集分泌物标本,打开培养基瓶盖,把咽拭子置于瓶内搅动数次,把咽拭子对着瓶壁挤压,尽量挤出其中液体,取出咽拭子,盖上瓶盖,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基变成清亮的淡黄色为阳性,培养基原来红色不变或者颜色不清亮的黄色判断为阴性。

2.4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法应取患儿空腹静脉血2m1,不用进行抗凝,立即进行检测或应使血液样本温度和体温基本一致、这种冷凝集试验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而且也可尽量减少由于红细胞载体导致的非特异性凝集,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可靠。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滴定效价>1:32,则说明检测结果阳性,反之则是阴性。

3结果

3.1诊断结果

综合各种检验的结果,得到32例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10例(31.25%),急性支气管炎12例(37.5%),支气管肺炎6例(18.78%),支气管哮喘4例(12.5%)。

3.2实验室检验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4. 0 xlO9/L者8例(25%),(4. 0-10. 0) x lO9/L者8例(25%),> 10. 0 x 109/L者16例(50%)。血小板计数<100 x lO9 /L者8例(25%),>100 x lOv9/L者24例(75%)。C-反应蛋白>10 mg/L者16例(50 %)。红细胞沉降率>20 mm/h者8例(25 %)。冷凝集试验结果呈阳性者20例(62.5%),结果呈阴性者14例(43.75%)。尿常规检测异常8例,占25%,其中5例为尿蛋白(+),其余3例为尿潜血(++);正常24例,占75%。

4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为各肿肺部症状,如:持续高热、干咳等,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的首发症状以肺外表现为主。临床上及早确诊、及时治疗,能有效地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用于检测MP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有超高倍显微镜法、支原体快速培养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及PCR等。由于抗MP- IgM检测阳性率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如患儿的年龄、免役功能状态等的影响,所以难免出现漏诊、误诊。研究表明,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异性IgM抗体一般出现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1周,3至4周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随后的 9至12周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一般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至3周。有些患者就诊时,IgM抗体还未达到能够被检出的水平,因而出现“阴性”结果。我院检测方法通常是选择酶联免疫检测试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岁以下的婴幼儿逐渐成为主要发病群体。有研究称,我国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可能与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菌群失调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肺外症状,如恶心、呕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约占85%。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可靠诊断手段是酶联免疫检测试验,其特点是灵敏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目前是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并且特异性、灵敏度较强,因此在生物学、医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将酶联免疫检验作为主要检测手段。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而言,抗MP-IgM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在患儿发病后7d左右即可检出,大约在11-30d达高峰,因此,早期采用酶联免疫检验患儿血清中的MP-IgM抗体,有利于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正确率。同时,木次研究中还采用了超高倍显微镜、血气分析、生化分析、血常规、尿常规、痰液细菌培养、冷凝集试验等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冷凝集实验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一般在患儿发病后会产生阳性反应,也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患儿多个脏器系统,危害较大,酶联免疫检验是其诊断的有效方法,同时要结合超高倍显微镜。、痰培养、血常规、血生化、冷凝集试验等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可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本次研究的结果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这可充分说明,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的检查可快速有效的确诊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英姿,温小兰,李健雄.11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6):75

[2] 严小光,朱彦谴,冯亚青,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回顾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7):38-39

[3] 谢娜、陈志敏.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104-107

论文作者:孙丽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孙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